南鄙、北陈、关山口村、西刘家庄、孔家庄瓷窑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00&run=13

  南鄙瓷窑址
  南鄙瓷窑址,位于东庄镇南鄙村西,北鄙河西岸250米。南鄙村在县城东40公里处,金家庄东,西濒北鄙河。据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里社》记有“南白社”。“南白”即今南鄙。自清代以前,就仅存资料和考证看,今北鄙、南鄙记作“北白”、“南白”;民国以后才由文人改作“北鄙”、“南鄙”。
  南鄙瓷窑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隋至宋代时期瓷窑址。遗址地处丘陵山地,北临唐山,西为良山,崔机线电线杆东西走向穿过遗址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层约1米,田间地头、边缘崖头处瓷片散落分布,暴露窑炉。在此采集有隋代青瓷豆、碗、盘、罐,宋代白瓷碗、杯等残片及瓷窑棒、三角支垫、垫钉等窑具。遗址现为基本农田,村民耕作、平整土地对遗址有所破坏。2003年7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陈瓷窑址
  北陈瓷窑址,位于东庄镇北陈村东,东南为故城河,北临村北小河。北陈村在县城东36公里处,南陈村东北,西临故城河,王林山南约1公里。陈姓来此最早。据《陈氏族谱》记载,陈姓祖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和方位取名北陈村。
  北陈瓷窑址是隋唐、元代瓷窑址。遗址地处平坦耕地,东邻村养鸡厂,北陈村生产路东西方向穿过遗址北部,面积约1.5万平方米。距地表深0.5米为文化堆积层,厚度不详。地表瓷片散落分布,采集有隋唐时期青瓷碗、罐、豆、白瓷盘,元代白釉黑花、白釉划花瓷碗、罐等瓷器残片,以及瓷三角支垫、窑棒、垫钉等窑具。村民生产耕作,对遗址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总体保存状况良好。
  关山口村瓷窑址
  关山口村瓷窑址,位于磁窑镇关山口村北500米,彩山南面山坡上,东邻大安沟水库。该窑址瓷是唐代瓷窑址。窑址地处山岭地,北高南低,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距地表深约0.50米。地表瓷片少见,曾采集有唐代青瓷碗、杯、罐等瓷器残片及瓷三角支垫、垫丁等窑具。由于早年修建水库、劈山取土等行为,对遗址破坏严重。
  西刘家庄瓷窑址
  西刘家庄瓷窑址,位于磁窑镇西刘家庄村北700米,彩山之阳,大瓜石沟北沿。西刘家庄在县城东部22公里处,前泗望村西。田姓先来定居。据《刘氏族谱》记载,七世祖约在清朝初年移居城东北刘家庄,迄今已历十二代。原名田家庄,后刘姓增多,改称刘家庄。为别于其东北另一同名村落,1958年改称西刘家庄。
  西刘家庄瓷窑址是唐代瓷窑址。遗址地处山岭台地,北高南低,面积约8600平方米。距地表深0.25米处为文化堆积层。窑址地表瓷片散落分布,东部瓷片分布集中,采集有青瓷碗、盘、罐等瓷器残片及瓷三角支垫、垫饼等窑具。该窑址的发现,为了解研究境内瓷窑址的分布情况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本地唐代瓷器加工生产情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孔家庄瓷窑址
  孔家庄瓷窑址,位于华丰镇孔家庄村北400米,南临河沟,北接明渠,孔家庄水库西侧。孔家庄在县城东32公里处,顺义庄南,梧桐峪东。因孔姓最早来此定居,以姓氏取名孔家庄。
  孔家庄瓷窑址是唐代瓷窑址。遗址地处丘陵台地,较周围地势较高,群众称为“瓦碴地”,西临生产路,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地表瓷片散落分布,东部水库边缘瓷片集中分布,采集有唐代青瓷盘、罐、盆、碗等瓷器残片及瓷三角支垫、窑棒、垫板等窑具。因该村修建水库、长年耕作,均对窑址造成破坏,目前保存状况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