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2&rec=84&run=13

【概况】 宁阳县发展改革局管理体制几经变化。2004年6月,物价、重点项目管理工作从县发展计划局划出。2005年7月,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划入,县发展计划局更名为宁阳县发展和改革局。2007年,县发展改革局内设办公室、经济体制科、投资科、农村经济科、工业科5个科室,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心、服务业办公室2个事业单位。共有人员编制26个,其中行政编制16人、事业编制10人。
2003—2007年,县发展改革局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认真履行“谋划发展、综合协调、投资管理、推进改革”等方面的职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获省计委系统“农经信息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泰安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制定计划规划 五年间,科学编制一年一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起草年度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计划报告。2005年底,编制完成了“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宁阳县十一五(2008-2010年)服务业发展规划”,于2006年1月,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
经济运行监测 五年间,每年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其中,“宁阳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如火如荼”调研报告被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刊发,受到省、市发改委表扬。同时,建立了重点项目“一月一报、双月一查、一季一看”制度和年终考评制度;贯彻节能减排政策,于2007年9月关闭了阳光热电厂。
固定资产投资和大项目建设 2003—2007年,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确定了项目策划的方向和重点,邀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山西煤化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的13位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县煤炭化工22个项目进行了论证,并成功地举办了化工、煤炭项目论证会。五年间,策划过亿元重点建设项目达104个,概算总投资180亿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86亿元。鑫安矿井、恒信焦化、泰山水泥、华阳浓硝酸、飞达RT培司,棉纺5万纱锭技改、山东塔高机械、昌承热膜锻造、同创汽车散热片、超威蓄电池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
项目审批 五年间,在审批申报投资项目中,严把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节能标准关,对所有建设项目一律实行联审制,并严格落实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维护了项目审批工作的严肃性。
综合协调 五年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省市每年组织的“进京双对接”“西洽会”“渝洽会”“喀交会”等经贸洽谈活动。实施了压煤村庄搬迁、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拆迁、补偿等工作,共完成投资2780万元。
经济体制改革 五年间,先后对华润纸业、艺品总厂、华兴机械厂、县水泥厂、燃料公司、农机公司等20多家企业实施破产改革,依法甩掉债务4.2亿元。对飞达化工、华宁矿业、华兴纺织等5家重点改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和法人代表年薪进行考核,维护了股东的合法权利。
【十五规划实施】 2001年起,实施《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至2005年的五年间,全县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内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大幅度提高 2005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82.4亿元,是2000年的2.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9%,高于计划0.9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8亿元、41.3亿元、23.1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6.2%、20.4%和16.1%。人均生产总值1.02万元,比2000年增加5508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3.3∶35.9∶30.8调整为21.9∶50.1∶2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比2000年增加9600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7.5%。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蔬菜、奶牛、苗木花卉产业已形成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3.05亿元,比2000年增加12.78亿元,年均增长5.5%。粮食直补知降低农业税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粮食总产达到50.5万吨,比2000年增加6.52万吨,为建国以来最高水平。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大牲畜年末总头数8.71万头,比2002年增加1.45万头;猪年末头数46.44万头,比2000年增加9.73万头。大力发展奶牛产业,奶牛存栏量达到1.58万头。当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5%。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十五”时期,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33.27亿元,是2000年的2.8倍,年均增长21.6%。规模企业达到142家,比2000年增加107家,完成增加值20.1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7%。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1亿元,比2000年增加56.1亿元,实现利税9.8亿元,是2000年的8.3倍,其中利润6.2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原煤产量由102万吨增加到128.9万吨,水泥由24.47万吨增加到194.4万吨,机制纸由3.19万吨增加到14万吨,饮料酒由7480千升增加到17069千升,化学肥料由5.93万吨增加到8.58万吨,化学农药由5136吨增加到8288吨,发电量由0.59亿千瓦时增加到5.83亿千瓦时。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年均增长47%,是“九五”投资的4.4倍,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占总规模投资的80%以上。鑫安煤矿、泰山水泥、二甲戊乐灵、农硝酸、复合肥、9万精梳、方便面生产线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投入生产或运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高标准建成金阳公园、扉园、污水处理厂,蒙馆、济微绕城一级路等重点工程,县城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交通建设发展加快,改建省级干线公路75公里,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及农村公路851.7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9.9公里,比“九五”末增加508.9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柏油(水泥)路。
内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十五”期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13.6%。其中,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2亿元,较上年增长15.7%。“十五”期间,外经外贸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县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71亿美元,年均增长48%;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年均增长137%。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1元,较上年增长19.2%;职工平均工资达到9803元,比2000年增加3770元,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699元,比2000年增加993元,年均增长6.5%。其中,劳务工资收入占纯收入的比例达到40%。
【十一五规划实施】 2006年起,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至2007年底,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得到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1.4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2005年增加39亿元。2006年生产总值增长18.8%,2007年增长16.6%,年均增速17.7%,高于预期目标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和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005年为21.9∶50.1∶28,2007年调整为19.3∶50.5∶30.2,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2.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升0.4个和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配置稳定一产、优化二产、三产加快发展的格局。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实现财政收入3.6亿元,2007年为4.5亿元,年均增长27.6%。
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3.3亿元,比2005年增加20.0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0.4%提高到43.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45.05亿元,比2005年增加24.9亿元,年均增长29.6%。经济效益保持了较快增长。2007年,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实现利税20.8亿元,利润12.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2倍。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加强
至2007年,在农村全部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建立起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56.7万吨,比2005年增加6.2万吨,年均增长5.8%,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亿元,比2005年增加7亿元,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46元,比2005年增加847元,年均增长10.6%。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
2006—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1亿元,年均增长26.4%。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两年间全县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塔高机械、超威蓄电池、晟阳生物制药、圣奥化工、两苯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河滨公园、弘盛现代城、七贤路、华宁大道、海力大道相继投入使用,城区集中供热、治污、环卫等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区绿化、住宅面积、道路长度分别达到660万平方米、286万平方米、77公里。交通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万乡公路、辛周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客车。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得到增强 2006年,全县用于环境保护投资1.79亿元,2007年达到2.73亿元。境内淮河流域有4家企业污水深度治理项目投入运营,同时关停小火电企业1家,3家热电企业已有2家完成了二级脱硫工程。2007年,全县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35%,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5%,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量均在年度控制总量以内,城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基本完成,农村改水受益率由2005年的79.9%提高到2007年的94.2%。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40元,比上年增长19.3%;2007年达到9990.9元,增长19.8%,比2005年增加3000元。2007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638元,比上年增长27.4%,比2005年增加4835元。全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46元,比2005年增加847元,年均增长10.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005年为33.52亿元,2007年达到43.2亿元,年均增长13.5%。
【重点项目建设】 2003—2007年,全县共有过亿元重点建设项目100个,项目概算总投资173亿元。
围绕六大支柱产业,推进大项目建设,强力打造和延伸产业链条。五年间,依托化工新上了浓硝酸、离子膜烧碱、甲维盐、食品级二氧化碳及降解塑料、RT培司和橡胶防老剂、苯胺、环己胺及硝基苯项目;依托煤炭新上了100万吨矿井、60万吨洗煤项目;依托轻纺新上了5万纱锭技改、毛纺和塑胶4万精梳、甲壳胺、8万吨/年废纸脱墨生产技改项目;依托建材新上了100万吨/年粉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200万吨/年石灰岩矿开发、闪蒸余热发电项目、鲁珠集团日产4000吨水泥技改、华丞石材加工项目;依托机械新上了山东塔高机械装备制造、宁联数控机床精锻齿轮、振挺汽车活塞、昌承热膜锻造重型汽车后桥和创研钢球深加工、鑫隆煤矿风机生产、海的汽车配件、新东方钢球、京中瑞棣轴承滚子生产项目;依托农副产品加工新上了奶牛养殖、食品用明胶、方便面、信诚牧业生态养殖加工、金生生猪养殖及肉制品加工等项目。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狠抓汽车零部件项目,着力培植新兴产业。2004—2007年,先后有投资3.5亿元的3万吨/年热膜锻造汽车配件项目、投资3.1亿元的山东同创汽车散热片项目、投资1.3亿元的华裕五金冲压件生产项目、投资1.1亿的海力集团中华鸿禧汽车制动部件项目、投资1.16亿元的合源制管项目、投资1.6亿的华宁贝尔机械制造项目、投资1.2亿的海力汽车散热器高频焊管项目、投资1.2亿元的异型散热器等8个过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入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见雏形。
围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保护资源,新上大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2005—2007年,县飞达公司利用合成氨生产中的二氧化碳废气新上了投资1.18亿元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及降解塑料项目;八仙桥园区斯必克公司在原有钢球生产基础上拉长了产业链条,加大投资,形成投资1.1亿元的环宇钢球生产轴承加工项目;海力同创在前三期汽车散热片生产的基础上,投资1.16亿元新上同创四期汽车散热器高频焊管项目;华兴纺织集团扩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在新上5万纱锭、4万精梳的基础上,加强技术创新,与青岛大学联合研发,投资2亿元开发了“海斯摩尔”混纺纱与混纺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强化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五年间,共完成投资20亿元,先后进行了金阳公园、世纪城,绕城路、外环路、七贤路的建设和改造,富贵小区、郁金香小区、府东小区、兴隆小区、温馨园小区、弘盛现代城、河滨公园东扩、阳光景园、彩虹小区、兴隆花园小区等项目建设,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