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2&rec=280&run=13

关于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2006年1月8日在宁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宁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湘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按照县委“四三二一”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优质粮食基地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农网建设与改造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和全省“非典”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等6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9%,生产总值、人均占有量比2000年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2.3:37.1:30.6,调整为19.9:50.1:3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同口径完成3.81亿元,年均增长17.5%,成功争取到中央“三奖一补”和省“五奖一补”政策,2005年中央和省市奖励补助我县5024万元,其中4016万元列入基数长期受益。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奶牛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迅速兴起。全年粮食总产50.5万吨,比2000年增长12.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1.7万亩,奶牛存栏1.53万头,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23个,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企业群体扩大。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10家,比2000年增加78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66.7亿元、8.1亿元、4.62亿元,年均增长33%、46.7%和49.2%,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8家、20家。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民营经济实力增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9亿元,年均增长13.6%;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72%,年均增长28.5%,实缴税金3亿元,占国、地两税的比重达到69%。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主动适应入世后新形势的要求,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预计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1.4亿元,年均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10035万美元,年均增长137%;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341万美元,其中出口17083万美元,年均增长48%。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采取“双置换”、破产重组、拍卖出售、股份制等形式,622家县乡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农村各项改革和财税、投资、粮食流通、城市建设管理等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严格落实农业“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共补贴农民56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量的4.2倍,年均增长43.8%,其中县以上完成投资79.6亿元,年均增长48%。300万吨/年泰山水泥、100万吨/年鑫安煤矿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按照“九高”标准,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金阳公园、世纪城、污水处理厂和“三路、三区、一园、一城、两河、一完善”及蒙馆、济微绕城一级路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或即将竣工;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圆满完成,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开发区建设进展顺利,入园项目达到191个,磁窑开发区被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路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改建省级干线公路75公里,新建、改造县乡公路851.7公里,“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比“九五”末增加508.9公里。电力、水利、邮政、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新的进展。
(三)科教兴宁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2家,高新技术产品107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五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587项,专利申请162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义务教育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段入学率达到70.5%,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2382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和农民参合率分别达到100%、92.5%,得到国家、省市肯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6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45亿元,收缴率100%;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2万人,劳务输出“宁阳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4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8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56.3%、36.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3.5亿元,比2000年增长60.3%。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宁阳”建设,人口、土地、环境“三项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爱国卫生、城市执法、砂资源管理、审计、物价、人事、统计、民兵、旅游、史志、档案、气象、人防、老龄、残联、机关事务等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
(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大力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和梯级创建工程,扎实推进“文明平安卫生宁阳”建设,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积极开展“三五”依法治县和“四五”普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县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杜绝了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力实施政府提速工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效能监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五年的实践证明: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着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想干敢干会干的浓厚氛围。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首,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农村经济和城镇载体建设,强化五个跨越式突破,走符合宁阳实际的强县富民之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凡是群众利益始终坚持就高不就低,致力于“和谐宁阳”建设。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必须坚持真抓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笨”功夫,运作干事创业的“巧”办法。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和驻宁各单位大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宁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规模仍比较小,大项目、好项目、高科技项目少,拉动力较弱;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要优化,个别单位和部门大局意识不强,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有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政府工作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对以上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乘势而上的黄金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宁阳县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决议》要求,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四三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五个跨越式突破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首、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农村经济和城镇载体建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生态化、服务现代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经济总量。县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182亿元,人均21720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2亿元,年均增长25%。
——结构调整。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8:56.2: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每年降低5%左右。
——改革开放。各项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06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0%和35%;外贸出口总额5.84亿美元,年均增长25%。
——人民生活。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生态环境。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我们自身看,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调整大见成效,企业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本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都为我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开辟了广阔前景。只要我们永不自满,毫不懈怠,就一定能够把“十一五”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突出重点,快速发展,打造建设经济强县的强大优势
“十一五”期间,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促进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生态化、服务现代化,打造建设经济强县的新优势。
(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践证明“无外不快、无外不活”,必须继续坚持招商引资重中之首地位不动摇,更大力度、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推动科技进步相结合,与加快企业发展相结合,吸引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环保行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更多地引进高端产业、终端产品、环保型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快速膨胀经济总量。二是突出大项目引进。强化全员责任招商,突出企业主体招商,实行专业人才招商,主攻产业链接式招商,盯紧青烟威、面向苏浙沪、瞄准日韩和港澳台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加强与国内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大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带动力强的加工项目,产业链条长的综合项目,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外资项目,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切实抓好外经外贸工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培育壮大出口企业群体,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出口创汇。重点抓好化工、机电、轻纺、农副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出口规模。发挥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拓展境外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构筑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是立县之本,大力发展工业是强县之策,必须强化“工业强县”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加快支柱产业聚集步伐。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率先发展,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做强做大机械加工、化工、煤炭、建材、轻纺、农副产品加工6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农药、全国精细化工、全省汽车配件生产和全省农副产品加工4大产业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经济特色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步推进的新格局。二是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水平。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主攻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壮大名牌产品,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到2010年,全县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12个以上。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投资12亿元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投资10.35亿元的年产150万吨水煤桨,投资4.86亿元的超威电池,投资3.4亿元的年产10万吨硝基苯和5万吨苯胺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培育企业梯次发展群体。坚持扶优培强,大力实施“13655”工程,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规模企业为骨干的企业集群。到2010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2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6家、5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其中税金过5000万元的企业10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50家。四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华宁矿业、华兴纺织、海力实业等上市后备资源培植力度,力争尽快上市。
(三)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创优经济发展载体。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必须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快城镇建设。以《县城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编制县城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以及乡镇驻地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各类建设性规划。县城建设,突出抓好 “一心、两区、两带、六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拉开发展框架。着力搞好道路、绿化、给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配套完善。强力推进城中村、城边村、园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万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县城居民实现集中供热,县城及部分乡镇驻地居民用上天然气。小城镇建设,实行造产业、兴商机、聚人气三位一体,突出抓好磁窑、华丰一体化建设,加快膨胀建制镇。到201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5%以上。二是搞好园区建设。八仙桥项目聚集区以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努力建成县城发展的新城区和现代化工业聚集区。磁窑开发区以列入省级园区为契机,发挥交通、驻地大企业和泰城~磁窑产业聚集带等优势,突出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生物科技等产业发展,打造集工业、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三是大力发展城乡交通。“十一五”期间,完成宁磁一级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七纵、五横、一环”的公路网络。到2010年,全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公里。
(四)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培育壮大人才、产权、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推进经济与社会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积极为各类经济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落实各级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实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面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在投资核准、融资业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全力支持。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向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发展。坚持民营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的原则,立足区位、资源、交通、技术、劳动力等优势,突出发展建材、化工、汽车配件、纺织、钢球、制鞋等骨干产业,重点抓好八仙桥、堽城、磁窑、华丰四大经济板块,努力培植具有宁阳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群和产业带。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抓好沿汶和西部平原5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有机蔬菜、设施蔬菜、制种、桑蚕等高效经济作物,着力培植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奶业富民工程”,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畜禽,提高规模饲养、设施精养水平。切实抓好农田林网、经济林、丰产林、苗木花卉生产,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到201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有机蔬菜5万亩,蔬菜制种6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奶牛4万头,果品产量6万吨,林业产值3亿元。二是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食品、蔬菜、饲料、林木、苗木花卉、奶业、种子7大产业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培植巨龙、紫阳、口福等名牌企业,突出发展产业链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科研机构依托型、社会化服务型等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载体。到2010年,全县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个,合作经济组织300个。三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以世行三期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堽城坝灌区续建和直界水库、贤村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农业保障水平。四是继续搞好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依法合理流转,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五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教育、卫生、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以村为单元,进行连片、整体、全面改造。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实行一分二清三改,推广养殖小区,使人畜混杂分开,加大清垃圾、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力度,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鼓励迁村并点,促进农村城镇化、生活社区化、居住楼房化,建设美好家园。到2010年,全县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信,村村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文体娱乐场所,80%的村达到文明乡村标准。
(六)大力繁荣第三产业,拓宽发展空间。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坚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到201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占县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充分利用超市经营、连锁经营、仓储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模式,做强做大凌云商贸、万达百货、华联商厦等骨干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各类专业市场改造力度,重点搞好世纪城、富源巷商城、北关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形成特色鲜明、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中心。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生活资料及售后服务。二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创新经营业态,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培植住房、汽车、通讯、金融保险等消费热点,创造就业岗位,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搞好神童山、彩山、蟋蟀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旅游业。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整合信息资源,拓宽应用领域,推广普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数字宁阳”。
四、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夯实建设经济强县的坚实基础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大力实施教育人本化战略,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工程,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段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大力实施“人才强宁”战略,搞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到2010年,高级技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力争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搞好企业研发和技术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到2010年,全县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8家,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达到15家。
(二)加快生态县建设,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企业、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重点抓好煤炭、建材、电力、轻工、化工等骨干行业的循环经济综合试点,推动产业循环组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逐步建立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回收、交换、加工、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加大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倍加珍惜利用土地,坚持向盘活存量要土地、向空间发展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开展种草植树造林,抓好城镇绿化体系、绿色通道、绿色生态村庄和沿河、荒山等绿化,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培育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洸河截污导流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搞好大气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确保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毫不动摇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注人口安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突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助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县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模式,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中医药和妇幼保健工作力度,巩固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继续推广“培训+输出+管理+返乡创业”模式,扩大劳务输出,打造“宁阳劳务”品牌。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工伤、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保障范围。积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适龄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城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事业,增加政府对社会救助的财政支出。
(四)抓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宁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县相统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提高全民法制观念。搞好县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完善村(居)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斗争,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犯罪,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规范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抓好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巩固“双拥”成果。
五、着眼未来,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做好开局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卓有成效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四三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确保全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今年工作的具体安排,县政府以书面形式已向大会提交了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在此重点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五个毫不动摇”,加快推进经济强县建设进程。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首地位不动摇,着力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和利用外资上有大的突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839万美元。继续坚持工业经济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着力在上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壮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培植利税大户上有大的突破。力争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其中,过10亿元的1家,过5亿元的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4家。继续坚持九高要求,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不动摇,着力在完善功能、创新机制上有大的突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规划、管理、建设、融资机制,突出搞好城镇建设、县城容貌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拉开城镇发展框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坚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着力在启动千家万户搞民营,迅速增加规模企业上有大的突破。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植力度,力争全年新培植民营规模企业30家,提升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档次。继续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上有大的突破。认真落实各项补农、支农、强农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制种、桑蚕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奶牛养殖、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拓宽乡村财源建设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三教统筹”,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启动工作,努力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按照“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实现城乡对接”的思路,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列入全国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县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协调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三是抓好以稳定为主体任务的和谐社会建设。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工作机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抓好煤矿、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事故易发领域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四是下决心进一步优化并根本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坚持用“硬”办法治理软环境,加大对“三乱”“四难”“五不”行为的查处力度,打响“投资宁阳,前途无量”的环境品牌。
六、依法行政,为民执政,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务实、高效、廉洁、透明的原则,加强责任政府、高效政府、阳光政府和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用心学习、用心研究、用心落实,努力把政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土地征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级政府和政府系统全体成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少说多干,埋头实干。对各项工作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抓细节、重成效,干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群众受益一件。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保证决策目标的科学性,执行责任的具体化,考核监督的实效性。紧紧围绕县委确定并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解决好“有所作为、敢于作为和善于作为”的问题。学深吃透各级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各项政策,结合实际,主动对接,努力向政策要机遇、要发展。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推动机制和政策创新,科学破解土地、资金、资源等各种难题,为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成员,必须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健全完善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和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县政府全体会议和县政府研究重大事项的常务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参加,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改进作风,优化环境。在政府系统大力开展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和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突出解决个别干部境界低、标准差,中心意识不强、抓不住工作重点,工作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效率不高、工作不实,不思进取、主动性差,纪律观念淡薄、犯自由主义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使全体干部政治更加坚定、作风更加扎实、纪律更加严明。严格落实优化发展环境责任制,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促进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廉洁从政,从严治政。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模范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正确处理为官、处事与做人的关系,道德上严守清白,精神上追求高尚,行为上坦荡磊落,清正廉洁地为人民掌好权,踏实勤奋地为人民办好事,忠贞不渝地为人民谋利益。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从严查处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以政风带民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规划又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继往开来,跨越发展,为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