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2&rec=204&run=13

【概况】 宁阳县教育局与县教育督导室合署办公,下属宁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局级事业单位)、宁阳县考试中心(副局级单位),内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计财科、基教科、人事科、职成教科、学前教育科、条装办、勤俭办、网管中心、体卫艺办及计生办、招商办、安监办、工会、团委、党建办、纪委等18个科室单位,设有教育建筑公司局属企业。2007年底,局机关有工作人员共89人。
2003—2007年,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提出了实施“三教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2005年、2006年、2007年,先后制定下发《关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这些文件的制订,从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宏观规划了县域教育发展格局。五年间,全县在完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教学格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系统普及的幼儿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大规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一流、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开放、灵活的成人教育,初步建立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优质教育体系。2004年,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教育发展先进集体”并给予10万元奖金。是年,代表山东省接受了全国危房改造办公室的专项检查。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中国语言文字调查先进单位”;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教育工作年度发展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泰安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人事制度改革】 2004年8月,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快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2005年8月,配合县委组织部进行县直学校副校长公开选拔工作。经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和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有8名县直学校副校长走上领导岗位。五年间,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程序,对部分乡镇教育干部进行了调整,先后有52名民主推荐干部人选由县教育局聘任。同时,实行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了教育干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学校布局调整】 2003年起,在对生源变化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生源状况、乡镇财力等因素,开始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进行适当调整。至2007年,幼儿园减少89处,新建学校12处,改建扩建69处,撤并初中7处、完小29处、教学点68处。2007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3处。其中,小学74处、中学20处、普通高中5处、职业教育中心1处、特殊教育中心1处、成人教育学项12处,幼儿园108处。
【学校条件改善】 五年间,共完成总投资1.16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23万平方米。校舍楼房化初中和完全小学分别达到90%、80%。通过危房改造,升级改造薄弱学校15所,有20所、28所和46所学校分别达到省、市、县级规范化标准;完成总投资3700余万元,建设了宁阳县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全县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6000余台,年递增850台,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达15.2∶1、16.7∶1、21.4∶1;微机室122口,多媒体电教室172口。全县小学3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85%以上的中小学毕业生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
2005年10月,投资8600万元,实施实验教学普及工程,改善内部设施装备条件,并高质量地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投资58万元,新建数字化探究性实验室5口。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实验室191口,语音室43口,图书室108口,藏书166万册;建成省级电教示范学校4处,市级电教示范学校6处,县级电教示范学校74处。
【经费投入机制】 2003—2007年,随着“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各级政府对发展教育的责任进一步加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理顺,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明显提高,学校固定资产有了较快增长,县域内教师工资逐渐拉平,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凸显,真正体现了政府教育责任的归位。2005年,县政府决定,将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到县级管理,县域内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同时,完善教育财务管理体制,成立“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实现了校财局管;建立起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分担机制,并确定了县、乡6∶4的分担比例。在加大城教费附加征收力度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拓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2003年起,逐渐规范各类分散、无序的民间和个人救助,建立了宁阳县贫困生救助基金。同时,政府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了涵盖全县所有学生的救助体系,并在县教育局设立学生资助中心。五年间,全县共救助贫困学生3186人次,金额达158万元。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 从2005年秋季起,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当年发放专款108万元,初中、小学分别有3140人、2000人受到救助,各占在校生总数的7.5%、6%。2006年发放专款207万元,救助学生1.0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1%,超出8%的省定标准。2007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发放“一免一补”专款78万元,救助小学生2882人、初中生1941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8.8%。
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 从2007年秋季起,县政府决定设立“政府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政府助学金资助范围:全县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为普通高中在校生的8%,以后视情况逐步加大资助比例;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资助标准:普通高中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具体分为3档,其中一档500元、二档1000元、三档1500元;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政府资助2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经费来源,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助学金所需经费由市、县按6∶4比例共同分担。同时,还积极吸纳部门、企业和公民个人捐款进行救助。
【教育科研工作】 2003年,全县各学校突出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形成了“问题即课题,析因即研究,结果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加强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注重了教育成果的转化。2005年8月,县教科研中心承担实施了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重大课题“山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区域性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并通过省课题组的鉴定验收。是年,县教育局获泰安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称号,金桥学校、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伏山中心小学、东疏中心小学5处学校获“全市先进学校”称号。2006年5月,全省“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现场会在宁阳召开,与会代表对金桥学校的新道德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是10月,宁阳县有9项课题被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4项、规划课题5项);有63项课题被立项为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6项、规划课题54项)。2007年5月,在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范式转型研究”开题会上,宁阳县被确定为全省创新教育实验县,金桥学校、实验小学、宁阳二十四中被确定为全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县教科研中心曾于2004年、2006年、2007年被评为“泰安市高中教育工作先进教研室”。
【“五名一实”工程】 2004年8月,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实施“五名一实”工程的意见》。通过采取“名校锻炼、在职培训、进修学习、外出考察、承担课题”等方式,构建名师名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平台。至2007年,全县共有50人被评为“泰山教学新星”,34人被评为“泰山教坛英才”,21人被评为“泰山名师”,2人被评为“泰山功勋教师”,2人被评为“泰山名校长”,30人被评为“宁阳名师”,3人被评为“宁阳名校长”;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22人被评为国、省、市、县优秀教师,78人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有44人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有3人被评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人被评为宁阳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3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