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2&rec=18&run=13

【概况】 2003—2007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1.42亿元,是2002年的2.49倍,年均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5.9%;实现地方财政支出7.95亿元,年均递增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90.9元,是2002年1.8倍,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46元,是2002年的1.52倍,年均增长8.6%。
【农业】 2003—2007年,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五年累计补贴农民2.62亿元,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生产得到稳定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3.48亿元,比2002年增加10.28亿元,年均增长6.4%。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粮食总产达到56.7万吨,比2002年增加19.29万吨;油料产量达到7.1万吨,比2002年增加1万吨;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棉花产量由2003年的2602吨下降为1500吨;蔬菜产量94.5万吨,比上年下降6.4%,比最高年份2004年减少29.2万吨。畜牧业稳定发展。2007年,全县肉类总产量6.12万吨,比上年减少1.14万吨。2005年大力实施“奶业富民”工程,至2007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2.81万头,比2005年增加1.31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98万吨。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5.75万千瓦,2007年达到67.91万千瓦,年均增长4%。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48万亩,比2002年的41.4万亩增加24.08万亩。2007年,全县农村“五通率”(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柏油路、通汽车、通自来水率)为94.2%。
【工业】 2003—2007年,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上项目、扩规模、增实力,围绕“两个转变”,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开拓市场,强化管理,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①工业规模和增长速度。2007年全县工业企业个数达到5563家,比2002年增加1824家。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3.3亿元,是2002年的3.3倍,年均增长23.2%。其中规模工业达到211家,比2002年增加159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5亿元,是2002年的7.2倍,年均增长32.8%。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增加值比例,2002年为38.9:61.1,2007年为87.9:12.1。②工业经济效益。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4.6亿元,是2002年的7.1倍,年均增长48%;实现利税20.8亿元,是2002年的10倍,年均增长72.7%。实现利润12.5亿元,是2002年的11.9倍,年均增长64%。当年规模企业亏损面为1.9%,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1%。③主要产品产量及结构。2007年生产原煤158.6万吨,比2002年增加37.3万吨;水泥产量264.17万吨,是2002年的6.5倍;发电量6.43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9.7倍;机制纸14万吨,是2002年的3.8倍;棉纱2.23万吨,是2002年的1.7倍;化学肥料8.87万吨,化学农药9372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1.72万吨和2805吨。受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政策影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增速回落,其中水泥、焦炭、发电量2007年和上年比增长幅度分别回落3.8个、9.4个和31.6个百分点。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呈逐步增长趋势,2007年实现增加值36.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7%。
【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2.6亿元,是2002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重点调控领域投资明显减弱,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投资逐步加强。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亿元,是2002年的6.3倍,年均增长44.3%;第二产业投资65.3亿元,是2002年的6.4倍,年均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13.3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2%。在国家调控领域中,2007年采矿业投资较上年下降24.6%,纺织工业投资仅增长4.4%。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70.9%和52.6%。民生领域投入明显增大,其中,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投资较上年增长1.7倍。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房地产完成投资1.83亿元,是2002年的3.76倍,房屋竣工面积11.1万平方米,是2002年5.07万平方米的2.2倍。
【国内外贸易】 200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是2002年的2.2倍,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16.1%。①各类经济形式零售。2007年全县批发零售贸易额39.1亿元,是2002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8亿元,是2002年的2.84倍,年均增长23.2%。2007年国有经济零售额6.5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9%,非国有经济零售额38.5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其中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29.6亿元,是2002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2%,个体私营占有市场份额为65.8%,比2002年提高12.6个百分点。②对外经贸。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是2002年的17.2倍。完成进出口总值7714万美元,是2002年的4.2倍。其中出口总值6401万美元,是2002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4%。
【交通业】 五年累计新建改建公路1147.7公里,到200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26.2公里,比2002年新增通车里程774.1公里,其中国道32公里,省道110.5公里,县道254.9公里,乡道177.9公里,新增农村公路750.9公里。全县拥有营业性车辆6016辆,其中客运车辆293辆,货运车辆5723辆。完成客运量182万人,比2002年增加40万人;完成货运量237万吨,比2002年增加57万吨。完成客运周转量1109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5227万吨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93%和58%。
【邮电通信】 2007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00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399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2.14倍和1.98倍。
【金融保险】 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3亿元,五年间,新增存款31.3亿元,年均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39.2亿元,五年新增贷款18.9亿元,年均增长14.1%。2007年全县保费收入1.03亿元,是2002年的1.76倍,年均增长12%。其中财险收入2683万元,比2002年增加981万元。支出1242万元,比2002年增加311万元;寿险收入7632万元,比2002年增加3470万元,支出7650万元,比2002年增加7138万元。
【城市建设】 2003-2007年,按照“九高标准”,县城金阳公园、河滨公园、扉园、世纪城、弘盛现代城、金阳大街、七贤路、华宁大道、海力大道、华兴大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区集中供热、治污、环卫等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县城建成区达到18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8.6平方公里。城区绿化、住宅面积、道路长度分别达到660万平方米、286万平方米、77公里,分别是2002年的6倍、5倍和2倍。
【环境保护】 全县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和2007年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达到4.52亿元,截止到2007年底各类监测点达到400个,14家省控以上重点企业和县污水处理厂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21台(套),并实现了与省、市监控中心联网,初步建成水、气监测网络。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8%,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9.5%、9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5%。城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内。
【城镇居民生活】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90.9元,比2002年增加4383元,年均增长12.3%,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638元,比2002年增加7546元,年均增长15.6%。农民人纯收入达到4546元,比2002年增加1548元,年均增长8.6%。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长,2007年居民储蓄余额43.2亿元,比2002年增加23.34亿元,年均增长18.5%。人均储蓄存款是2002年的2.17倍。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2平方米和36平方米,比2002年分别增加10平方米、1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