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效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95&run=13

  投入产出率 1985年,全县投入产出率为1.3%,属最高年份;1996年为0.63%,属最低年份。18年间,全县投入产出率呈不均衡下降。其中,1985~1990年,投入产出率下降0.3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5.4个百分点;1990~1995年,年均下降0.26个百分点;1995~2002年,平均维持在0.69%左右。其原因主要是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1985年,轻、重工业投入产出比重为40.2∶59.8,2002年为27.3∶72.7。相比之下,重工业投入高、建设周期长、规模膨胀慢、资金周转迟缓、劳动生产率低、盈利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002年,全县对工业的投资达到6.6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产出增长速度仅为15%。
  中间投入率 1985~2002年,中间投入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由43.4%上升到61%。其中,1991~1995年,中间投入率由49%上升到58.2%;1996~2002年,基本维持在57.5%~61%之间。中间投入率上升,使每亿元中间投入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因此,在经济运行中更要重视加强经济管理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劳动生产率 1985年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1.27万元/人,比1985年增长9.4倍,年均递增14.8%(按现价计算)。按阶段分,“七五”期间年均递增13.5%;“八五”期间年均递增20.5%;“九五”期间平均递增10.1%;2002年比2001年增长16.7%。
  2002年,全县全社会劳动人数比1985年增加5.0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比1985年增加44.7亿元。劳动生产力素质的提高,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