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阳县委 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阳县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的通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747&run=13

  中共宁阳县委 宁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宁阳县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发[1992]1号
  (略)
  宁阳县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
  按照中央提出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的小康标准,根据县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的意见》,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特制订小康目标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从宁阳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具有中国特色小康的完整内涵,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地方特色,找准奔小康的最佳途径。通过制定小康规划,把第二步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把小康前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大家有干头、有奔头,激发全县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二、基础条件
  我县经过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十年来的建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而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国民收入7.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4亿元(产值均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均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农轻重比例由1985年的54∶18∶28变为32∶22∶46。一是农业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82亿元,比1985年增长8.5%,平均每年递增2.1%;粮食总产达到37.14万吨,人均占有457公斤。多种经营有了较快发展,1983年,宁阳县被中央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被省列为棉花、桑蚕、生猪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工业持续发展,效益不断提高。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65亿元,比1985年增长1.6倍,平均每年递增21%;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98万元;企业装备状况和技术水平大大改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县初步形成了化工、能源、轻纺、建材、机械等五大工业体系;“七五”期间投资新建、改建、扩建的一批骨干项目已形成和将要形成生产能力,为今后十年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日益崛起的乡镇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商品流通不断扩大,财政、信贷逐年增加。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比1985年增长90%,平均每年递增13.7%,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3%;财政收入实现4315.5万元,比1985年增长1.6倍,平均每年递增20.8%;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7亿元,比1985年增长1.6倍,平均年递增21%。
  (二)社会事业。①科技方面。全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获中级以上职称的2300人。自1980年以来,有40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际奖1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36%,提高到40%。②教育方面。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无两有”和省“六配套”标准,县直中小学校舍改造全面铺开,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为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成效显著,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先进县。③广播电视。乡村通播率和喇叭入户率分别达到95%和72%,新建成了电视差转台和县人民广播台。④卫生方面。全县拥有医疗机构73个,床位990张,卫生技术人员1493人。62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医疗室,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95%,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很大成绩。⑤计划生育工作。各级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突出抓了“两孩”户女扎和计划外怀孕流引产工作,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放心乡镇、放心村、放心户活动,加强了服务设施建设,使全县晚婚晚育率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⑥文化方面,全县拥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1处,集镇文化中心5处,市级村文化大院24处,县级村文化大院34处,电影放映队80个,每年放映1.3万场次。其它各项事业也都有了较大发展。
  (三)人民生活。全县人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已开始步入小康。1990年全县人均消费水平由1985年的230元提高到415元,增长81%。全民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1985年的1044元提高到2011元;集体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882元提高到1303元。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98台,其中彩电52台,拥有电冰箱35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元,比1985年增长24.3%;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视机64台,沙发86只,自行车177辆,人均家庭资产达到2100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8.5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787万元。
  三、规划标准
  小康目标,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系,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因此,制定小康规划,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全面系统地描述、评价,监测和预测小康水平发展变化的完整的综合指标体系。
  (一)小康标准指标体系(表1)
  从宁阳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康标准按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分类,其中:经济发展指标4项,人口素质指标4项,生活质量指标7项,社会保障指标5项,共20项指标。这20项指标,既在总体上体现了中央对小康水平基本内容的原则界定,又体现了小康水平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居住环境、健康水平、公益事业、社会治安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比性和直观性。
  (二)小康指标量化标准(表1)
  1.经济发展指标4项,其中主要指标2项,辅助指标2项;
  2.人口素质指标4项,其中主要指标1项,辅助指标3项;
  3.生活质量指标7项,其中主要指标1项,辅助指标6项;
  4.社会保障指标5项,其中主要指标1项,辅助指标4项。
  小康标准考核办法:5项主要指标均有一票否决权,15项辅助指标实行百分考核,每项指标6至8分,合计满80分以上为合格。
  (三)小康指标达标计划(表2)
  在小康标准20项具体指标中,人均粮食1991年已经达标,需保持水平;有2项计划1992年达标;有3项计划1994年达标;有1项计划1995年达标;有1项计划1997年达标;有7项计划1998年达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2项指标计划到1999年达标。考虑到这两项指标均有一票否决权,因此,我们确定实现小康的时间以1999年为宜。
  家庭是实现小康的基础单位,只有绝大多数家庭都达到小康标准,才能说是真正实现了小康。县、乡、村、户的条件不同,因此小康考核标准也不同。总的要求是,标准不能降低,实现的时间可以有先有后,实现的途径、办法应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作为一个村,有90%以上的户达到小康户标准,同时村里其他标准经考核合格,才算实现小康村;作为一个乡镇,有85%的村达到小康之村标准,乡镇其他标准经考核合格,才算实现小康乡镇;就全县来说,有80%的乡镇达到小康乡镇标准,全县的标准按照考核办法达到80分以上,就算实现小康县。已实现小康的乡镇,村、户,每年都要逐级申报,逐级考核验收。
  小康之户、小康之村、小康之乡(镇)、小康之县考核标准分别见附件一、二、三、四。
  四、经济途径
  实现小康,关键是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立足当地实际,选好自己的发展路子。从宁阳的县情出发,我们确定工业、粮食、多种经营、第三产业、外向型经济为实现小康的主要经济途径,即“五条大道”奔小康。
  “五条大道”奔小康的总体战略构想是: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立足发展,坚持科教领先,重工强农,搞活流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提前两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到1999年,计划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每年递增10.6%;工农业总产值41.7亿元,递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各产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1.工业。重点抓好县直企业三个工业区和乡镇企业五个工业小区建设,立足现有企业革新挖潜,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发展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同时,加快重点骨干项目建设,巩固和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在具体措施上,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开拓“两个市场”(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抓好“三个重点”(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企业管理),实现“四个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素质、应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今后十年,共安排较大型投资项目30个,计划投资5.5亿元。到199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0.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5%,其中乡镇工业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4.3亿元。
  2.粮食生产。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稳定粮田面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提高单产,确保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增长。具体措施是: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搞好吨粮田、中低产田、山区综合开发,努力实现优质低耗高产高效;改革耕作制度,推广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重大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到1999年,计划粮食总产达到4.3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500公斤以上。
  3.多种经营。一是抓好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步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挥宁阳优势,稳步发展棉花、花生、桑蚕、生姜、蔬菜及蔬菜制种等高价值、高收入的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到1999年,计划棉花总产稳定在600万公斤,花生总产4150万公斤,蔬菜产量2亿公斤,蚕茧产量175万公斤。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稳定发展食粮畜禽的同时,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继续建设瘦肉型猪、肉食鸡、菜牛、肉食兔、细毛羊五大商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复合饲料、屠宰贮运、加工增值四大服务体系,不断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改善畜禽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到1999年,全县肉类产量达到3.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的38%提高到40%以上。三是努力使林果业有较大的突破。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搞好山区、平原绿化,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大力发展林粮、果粮间作,加快大枣基地建设,扩大名优特果品出口。“八五”期间,保证完成全部绿化任务,计划实现经济林10万亩、速生丰产林11.5万亩、枣粮间作20万亩。到1999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2%,果品产量突破7500万公斤。四是搞好废旧坑塘和庭院经济开发。利用现有水面和废旧坑塘,发展淡水养殖业,到1999年,计划水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公斤。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走多渠道致富的路子,增加多种经营收入。到1999年,计划农业总产值10.9亿元,每年递增6.5%,多种经营收入实现14.5亿元。
  4.第三产业。围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突出“两服务、一提高”,即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具体抓好五个方面:①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和个体商业的补充作用,拓宽流通渠道。积极发展商业网点,到本世纪末,建设好县城五金大楼、供销大楼、物资贸易中心和三里沟商场,千人以上的村建起供销综合商店。②大力加强市场建设,扩建西关农贸市场,新建白马蔬菜、蒋集花生和磁窑生姜等专业批发市场,各乡镇建起高标准的农贸市场,进一步繁荣城乡经济。③加快交通、邮电事业的发展,到本世纪末,实现村村通电、通车、通话。④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事业,通过增加储蓄,加快资金周转等措施,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到1999年,计划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5亿元;同时,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保险服务领域。⑤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重点解决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问题,达到各项服务设施基本齐全。1999年,计划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4.3%提高到30%以上。
  5.外向型经济。按照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资源性产品向出口制成品转变,由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充分发挥我县的化工、机床、工艺品、林果、畜牧业优势,积极发展出口基地,培植新的出口企业,尽量扩大拳头产品、名优特产品的出口。同时,积极稳妥地利用外资,发展技术先进型、出口创汇型的“三资企业”和“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的项目。到1999年,计划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2亿元。
  五、战略措施
  实现小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科技兴宁,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小康,关键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全党上下、各行各业都必须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齐心协力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改革的观念、开放的观念、发展的观念、商品经济的观念、求实的观念、时效的观念,积极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把握经济工作的客观规律,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文章,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高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在经济工作的指导上,要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内涵与外延、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确保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要在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第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去,我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靠改革;今后,加快发展步伐、提前实现小康,仍然靠改革。因此,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准则,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增强经济活力为中心环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改革。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农村经济朝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系列化、种养加一条龙的方向发展。二是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企业的各项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健全以考核效益为主的综合指标体系,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改革分配制度;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使企业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三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按照干部的“四化”标准,坚持培养与选拔并重,采取聘任、考任、选任等多种方法,从基层优秀人才中选拔干部。要逐步打破机关与企业、机关与农村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使基层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要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承包政策,使更多的科技人员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实现小康的进程。
  第三,坚持科教兴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小康目标,最终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要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使科技通过教育培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经济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迅速发展。要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把经济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工业生产要以开发拳头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为重点,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四上一提高”,即上质量、上品种、上花色、上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农业生产要以实现良种化为重点,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业再上新的台阶。要继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快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稳步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好地为富民兴宁服务。
  第四,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小康,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且要体现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上。因此,要以社会全面发展为中心,着眼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精神振奋的社会环境。具体抓好“三提高”、“两降低”、“一加强”。“三提高”:一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对全县人民群众坚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大家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二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雷锋、讲奉献、树新风”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自觉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在全县树立文明生产、礼貌服务、相互关心、尊老爱幼的社会新风尚。三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方向,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两降低”:一是降低违法犯罪率。要深化普法教育,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同时,大力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二是降低人口出生率。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强化人均观念和人口意识,严格人口目标责任制,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三个体系”建设,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一加强”,就是加强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绿化、美化,街道整洁。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小康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实现小康,是今后十年我们全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抵御和挫败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经济和政治意义,把它作为牵动全局的总抓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党的领导是根本、是关键。坚持党的领导,离不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各级党组织要从防止“和平演变”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狠抓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突出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学房干、创双百”活动,狠抓后进班子的转化,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强化广大干部群众奔小康的意识,层层制定规划并狠抓落实。讨论制订小康目标、措施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也是生动现实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依靠和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创建小康之户、小康之村、小康之乡镇的活动,在全县形成人人想小康、议小康、奔小康的生动局面,确保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
  1992年1月
  附件一:
  小康之户考核标准
  1.人均纯收入1370元以上。
  2.人均消费水平1000元,其中恩格尔系数在0.45以下。
  3.人均拥有家庭资产原值3500元,其中,高档耐用消费品1300元。
  4.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平方米,并在实用、舒适、美观上提高一个档次。
  5.庭院、居室、个人卫生好。
  6.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7.认真实行计划生育,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8.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无违法犯罪现象。
  附件二:
  小康之村考核标准
  1.人均纯收入1350元。
  2.人均占有村级公共积累500元。
  3.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
  4.人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
  5.人均家庭资产3450元以上,其中高档耐用消费品1250元以上。
  6.人均年消费水平950元。
  7.每百人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人以上。
  8.村办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9.村办卫生室设施齐全,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10.村容村貌好,规划合理,实现美化、绿化,主要道路硬化。
  11.有文化大院,并能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党员活动室,青年妇女民兵之家,农民技术夜校比较健全,活动开展经常。
  12.户户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基本无计划外生育、早婚早育现象。
  13.社会治安稳定,无刑事犯罪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社会风尚良好,人们思想健康向上。
  14.90%的户达到《小康之户》标准。
  附件三:
  小康之乡(镇)考核标准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20元。
  2.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元。
  3.农民人均占有乡(镇)、村两级集体公共积累920元。
  4.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
  5.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
  6.农民人均占有家庭自有资产3420元,其中耐用消费品1220元。
  7.人均消费水平920元。
  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
  9.人口平均寿命71岁。
  10.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1.认真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12.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13.公益事业发展,村村通车、通电、通话;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比较齐全,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
  14.乡(镇)文化中心设施齐全,有一院(影剧院)、一场(篮球或排球场)、四室(图书阅览室、展览室、广播录像室、体育活动室),文体活动开展经常。
  15.社会治安良好,90%以上的基层单位常年不发生刑事案件。
  16.本乡镇所属村,85%达到小康之村标准。
  附件四:
  小康之县考核标准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元。
  2.人均纯收入1500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
  3.农民人均拥有乡村两级集体公共积累900元。
  4.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
  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9万人。
  6.人口平均寿命71岁。
  7.全面实现九年制义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8.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
  9.人均消费水平1000元(其中农民900元),恩格尔系数为0.45以下。
  10.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
  11.人均居住面积:城镇10平方米、农村19平方米。
  12.农民人均占有家庭资产3400元,其中耐用消费品1200元。
  13.初级卫生保健达到标准,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抑制。
  14.文体设施达到乡(镇)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户户有电视机,广播喇叭入户率100%。
  15.村庄通电、通车、通话率达到100%。
  16.社会治安良好,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90%以上的基层单位常年不发生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
  17.社会保障网络普及率100%,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
  18.城镇青年就业率99%。
  19.城镇、村庄全部按规划进行建设,实现绿化、美化、街道整洁、主要道路硬化。
  20.林木覆盖率达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