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故县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745&run=13

  位置 1949年以前的县城,位于今县城中部,呈方形,为北齐至清末历代县治所。
  城池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县治所由汉代宁阳城北移17里,即今址。宋始筑土城,金大定二年(1162年)增修,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修葺,明正德六年(1511年)毁于寇。明正德十年(1515年)增置四门瓮城,嘉靖九年(1530年)砖甃四门瓮城,万历五年(1577年)砖甃北门迤东一面,万历九年(1581年)悉易以砖;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改城墙顶水道于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及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分别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城遭破坏,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城楼、城垣、垛口、城壕,光绪八年(1882年)增补砖垛口。民国二十年“城外砖内土,周四里五十步,高二丈四尺三寸。顶阔一丈,趾厚二丈。门楼四,高一丈三尺五寸。角楼四,高五尺六寸。腰楼四,高六尺九寸。内面砖砌水溜四十八。四门登城马路各一。东门曰寅宾,旧名望泗;西门曰宝成,旧名临洸;南门曰迎薰,旧名迎恩;北门曰拱极,旧名瞻岳。池深八尺,阔一丈二尺,蛇眼诸泉四面环绕”。四门外的护城河上旧设板桥,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为石桥。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南门桥圮,复易以板。后重建石桥。
  街巷 城内以县署为中心,设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今东、西、南、北四街址),大街两侧又有小巷。东街街南有东南隅(巷),街北有东北巷;南街街东有徐家巷;西街街南有西南巷,街北有西北巷;北街街东有城隍庙小巷,街西有白衣堂小巷。街道两旁有几十家私营小店。
  县署 位于城区中心。元大德元年(1297年)复为县,徒廨于旧治之西(今县机关宿舍北院址),以旧廨(指今博物馆址)作县之儒学。至正四年(1344年)秋……火其廨舍,至正七年(1347年)始修,至正十年(1350年)三月方卒。后历明、清,未断修建。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火,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建成新县署,共计瓦房七十四间,草房一百二十六间。
  文庙 县署东侧是文庙(今博物馆址),庙址旧县署也。元大德初,县署西迁,乃建庙于此。后遭回禄。至元(为后至元)年间(1335~1340年)……创建两庑;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创建泮池石桥;隆庆元年(1567年)……创建琉璃障壁高一丈五尺,阔二丈一尺。万历十六年(1588年)……竖金声玉振石坊;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移建棂星门于内,增置街南照壁;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大成殿等。清代未断对庙内建筑重修,并改棂星门为木坊。
  其他 东门里街南有天主教堂(今宁阳宾馆)。此教堂为德国传教士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建。东南隅(巷)巷西有宁氏家祠。东郭门内有宝相寺(今东广场址),俗称大寺,为宋时所创。寺中有宋代铁塔。元、明、清历代屡毁屡建,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募修大殿、大门、照壁、西厢殿,装饰神像,油彩门楹一新。大殿内有十八罗汉塑像。东北隅有城隍庙(今实验中学址)。城隍庙内设有大殿、东西廊房、寝庙,及配殿、钟鼓楼、斋宿厅、宰牲房等。寝庙中有城隍塑像,东西廊房有十殿阎君塑像。庙前有广场、戏楼。庙门外东侧有鲁班祠;西侧有皂君祠;祠前有马王庙。
  南街中段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所立的过街宁氏节孝坊。街西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所建的圣邻书院。今县机关宿舍南院南部,巷内有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为邑人翰林学士许彬、顺天府尹王贤所建的二老归荣堂。
  西街有明朝南京刑部尚书吴崇礼的过街石坊。街南有三义庙(今县机关宿舍南院北部),街北牌坊西有吴氏家祠,其西侧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立的基督教会,后称“美以美会”,1939年改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西南隅有宋赠朝散大夫王筠墓。西北隅有白衣堂。北街街西有程氏家祠。
  另外,东门外路北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建的东岳庙(今财政局西),有明翰林学士许彬墓(今杏岗村西),有南宋太子中舍韩铎墓(今连家桥东)。城东北有演武厅(今县一圃内)。南门外有斗拱式建筑南阁,其上有吕祖祠。阁西有八蜡庙;阁东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别建的鲁义姑姊祠;阁南有底座为两孔的戏楼。西门外有火神庙、武庙,两庙之间有戏楼。北门有斗拱式建筑北阁,其上为华佗庙,内有华佗泥塑像。
  1994年,城内仅存文庙大成殿、大成门;城外仅存东、南两面护城河及南护城河上的南关桥。至2002年,文庙基本维修一新,东面护城河建设为河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