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732&run=13

  地处黄河下游的宁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古城遗址出土的北辛文化黄褐陶鼎足,属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的遗物,距今已有7000年。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20余处。大汶口文化最早在境内发现的堡头遗址,遗存丰富,为父系氏族公社的遗物,是当时农业兴盛、手工业技巧熟练的见证。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原始社会文化发展的序列,轰动全国考古界。商周遗址42处、春秋时代遗址8处。出土的铜镜、铜鼎、铜戈、瓦当,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宁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夏朝即出现居民点郕,西周初年被封为郕国。春秋时期全境属鲁国,有重邑阐、成等。秦朝属薛郡,有刚父、阳关、曲池等名邑。历史的悠久,遗存的丰富,使宁阳人民引以自豪。
  宁阳县始建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因邑置宁山之南,故名宁阳。废于晋,复于金。隋称龚邱,宋称龚县。两汉时县境皆小,人口万户。隋唐后渐次开拓,逐渐形成今之境域。金元之季,版籍残毁,人口锐减。明初恢复县境。清康熙年间,人口大增,至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达到36万。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入侵,兵患、灾疫迭起,人口一直在30万上下徘徊。建国后人口又迅速增长。
  宁阳县为南北要冲,历来属军事重地。夏末,夏商大战于郕。春秋时,是齐鲁必争之地,鲁国在成筑城布兵。东晋南北朝时,南北相争,宁阳故地先属后赵,再属前秦,三属北魏。金元之交,境内战事迭更。元末红巾军,明朝徐鸿儒农民义军,刘六农民义军,清末义和团均曾活动于宁阳。1860~1865年,捻军4次在宁阳与清兵作战。民国年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县境东部战火不断,阎军占领宁阳50余天。
  1939年,冀鲁豫边区至鲁中南解放区地下交通线宁阳段开辟,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人徐向前、朱瑞,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及大批军用物资在宁阳军民的护送下,安全来往此线。1948年9月济南解放战役,华东人民解放军攻济打援指挥部即设在东疏镇大伯集,粟裕、张震、唐亮等首长曾驻部指挥。
  沧桑变易,朝代更替,宁阳历代名士文人辈出。西汉,大河郡(后称东平国)宁阳县人夏侯胜、夏侯建是今文尚书“大夏侯学”、“小夏侯学”的创始人。东汉,东平国宁阳县人刘桢是“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泰山郡钜平人(今磁窑)京兆尹王章,以其刚正不阿的操尚著称于世。南北朝,羊敦、羊鸦、羊烈、羊侃或是武将或为文臣。明朝,有顺天府尹王贤、南京礼部尚书许彬、南京刑部尚书吴崇礼、潼关兵备副使吴孟祺;农民义军领袖马良,威震宁阳和泰安、曲阜。清朝,广东巡抚黄恩彤有诗文200余卷传世。明清之际,名医济济,纪开泰、周祚长、程佩瑜声誉尤著,“妙手回春”,医德远扬;画家宁橿龄首推第一。辛亥革命后,朱蓂阶、朱宗辅、李冠三、范炳章等一批英才志士,为改革教育,振兴民族精神,积极投身变革活动。
  在封建社会里,宁阳县尽管自然条件良好,物产丰富,但宁阳人民并无安居乐业,摆脱贫困。官府的苛捐杂税,地主的残酷盘剥,致使人穷财尽,民不聊生。大旱年,赤地一片,蝗蝻并生,颗粒不收,饿殍遍野,“人相食”之惨状曾有发生。遇到水灾,大汶河屡遭决口,县境北部尽为泽国,田庐淹没,家破人亡。境内百姓纷纷拖家带口,闯关东下南阳湖求生,被迫流落他乡。虽有个别地方官和有识之士,主张劝农桑,兴水利,薄赋敛,罢徭役,做点小小的改良,亦无回天之力。宁阳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惨遭帝国主义的奴役,人民深受其害。日军侵占宁阳期间,疯狂实行“三光”政策,多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碉堡林立,侦探遍地。地方反动势力死心塌地认贼作父,无恶不作,宁阳成为日军的“治安区模范县”。全县到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1943年前后,被杀群众3000余人,外出逃生者近10万人,饿死4000多人,以一、二十公斤高粱为身价卖儿卖女3800多人。在宁阳这片土地上,村村有亡人,处处闻哭声。日本帝国主义给宁阳人民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宁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占据宁阳,经济濒临崩溃,通货恶性膨胀,人民继续挣扎在死亡线上。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有压迫就有反抗,有苦难就有斗争。宁阳的沃土和滔滔汶河水养育了宁阳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革命斗争传统光耀史册。1160年(金·正隆五年),农民义军在九山上高举义旗,陷县城,毁县署。明崇祯年间,马良率数千人揭竿而起,据彩山,攻县城,官绅震悚。1646年(清·顺治三年),县境西部农民暴动,杀死典史种起凤。1860年(咸丰十年),乡民群起响应捻军,焚毁县衙,地主乡绅逃避东山。1926年红枪会暴动,与军阀张宗昌军大战于泗庄店和西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宁阳人民的革命斗争一步步取得胜利。早在1937年,中共山东省委就在境内津浦铁路东播下革命火种,发展了第一个党员。不久,又在境内铁路西建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而后,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宁阳独立营、中共宁阳县临时工委、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黑暗中的人民看到了革命的曙光,抗日烽火四起,葛石店大捷、辛洛寺反包围战、杏山庄歼灭战和反五县“围剿”,歼灭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击毙了伪县公署日军顾问增田伊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抗战八年,宁阳人民和日伪军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较大战斗有11次,共消灭日伪军1000余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1947年3月,正当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分田分地真忙”的时候,国民党新五军又占据宁阳。国民党县大队、还乡团、土匪三位一体,疯狂进行阶级报复,残杀无辜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形势恶化。但宁阳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在党的领导下,“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坚持就地打游击”,壮大县大队,建立区武工队,在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的配合下,拔掉敌据点,消灭土匪还乡团。无处不战斗,处处有枪声。1948年6月在玉皇山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县大队,宁阳大地回到人民手中。三年解放战争,共发动较大战斗12次,歼敌1300余人。三年解放战争,宁阳人民不仅为自己家乡的解放而战,也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1946~1949年1月,有1828人踊跃参军入伍。在莱芜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共出动民工5000余人,担架1000余副,小车2000余辆,支援粮食、熟食百万公斤。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宁阳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最后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载入《宁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的1183名革命烈士,永远活在宁阳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