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703&run=13

  一、农历节日
  春节 春节又称“年”。进入腊月,境内人们就忙着筹备年货。农历腊月二十三,农家白天打扫卫生,傍晚“辞灶”(意谓送灶君爷上天)。小月二十九、大月三十日贴春联,供奉祖先家堂或牌位。傍晚迎请祖先亡灵回家。入夜全家团聚,欢欢乐乐守岁,吃“年夜饭”。待子夜时分,家家户户上供品、烧香焚纸、磕头礼拜、燃放鞭炮。凌晨着新衣到本族各家与长辈拜年。农历正月初一,全天邻人互相串门拜年。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十四日,亲戚、朋友互派晚辈携礼品拜年(俗称“磕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城乡机关时兴团体拜年,县、乡镇、村于春节前普遍开展慰问烈军属、老干部和特困户活动。除夕夜,城乡居民与电视晚会相伴。进入21世纪,徒步拜年大多变为电话、短信问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还能互致祝福。随着生活物品的多样化和城乡“商品超市”的建立完善,人们在节前集中置办年货的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大多是随用随买,既新鲜又实惠。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境内家家户户吃水饺,制作萝卜灯或面灯,入夜将灯点燃,重点放置院门、屋门两侧等处,燃放鞭炮,祭奠祖先,收起牌位家堂,示年已过。儿童挑灯玩耍,商家门前挂彩灯。这一习俗至今在农村未有大的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境内渐有“元宵”上市,吃“元宵”逐步成为城乡居民的习俗。同时,萝卜灯、面灯逐渐被蜡烛所取代。县城年年举办烟火晚会,灯笼挂满大街小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广场,赏灯、观看烟火和民间的龙灯、高跷、舞狮、跑旱船等表演。
  另外,二月初二“龙抬头”、“春分”之后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六月初一“打路斋”、六月初六晒“龙衣”、七月初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又称“乞巧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祭坟节(又称“鬼节”)、十二月初八腊八粥节、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及回民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过节习俗除祭天祭神等迷信活动逐渐废除外,其他习俗与上届《宁阳县志》所载基本相同,故不详记。
  二、公历节日
  元旦 公历1月1日,俗称“阳历年”。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为一年之始。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是,民间仍习惯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过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而把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是日,全县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按国家规定放假1天,门前或大街上张挂“欢度新年”、“庆祝元旦”等大字横幅,升国旗、插彩旗,举办各种文娱活动等。20世纪90年代后期始,人们还于元旦之前互寄贺年卡,送上新年的祝福。境内农村对过此节不大重视。
  国际劳动妇女节 公历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俗称“三八节”。节前,全县妇联组织多召开纪念大会,表彰各界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颁发奖状、荣誉证书,并以多种方式庆祝节日。有的部门企事业单位还向妇女发放慰问品、纪念品等。是日,按国家规定给女职工放假半天。
  植树节 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民“植树节”。自是年起,每逢植树节,全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环境。
  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国家规定放假原为1天,90年代后期增为3天,加上两个双休日,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可享受7天长假。节日期间,各级大都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人们利用长假结婚和外出旅游购物者渐多。
  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是日,全县各级共青团组织举办庆祝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护士节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1981年5月12日,境内开始庆祝国际护士节,县卫生部门及医疗机构每年都组织护士开展知识竞赛、礼仪表演、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等活动,并表彰优秀护士。
  国际儿童节 公历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是日,全县少年儿童团体和小学、幼儿园组织庆祝活动,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多向小学、幼儿园赠送纪念品,家长也送一份礼物表示祝贺。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公历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简称“党的生日”或“建党节”。是日,全县各级党组织举行纪念会,请老党员、老英模作报告,回顾党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举行接收新党员入党仪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召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会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简称“八一”建军节。是日,县党政领导带领县武装部、县民政局负责人看望、慰问驻军,并举办座谈会、军民联欢会、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会等,促进军政、军民关系。
  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是年,县委、县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506名教师受到表彰奖励。此后,每年教师节全县各级都召开庆祝表彰会,表彰优秀教师,颁发奖品、慰问品、纪念品等。各级党政领导亲临学校慰问、看望教师,社会各界也广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教师的敬爱之心。
  国庆节 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届时,全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学校等单位升国旗,插彩旗,挂横幅标语,吊大红灯笼,隆重庆祝,有的还召开座谈会,组织文艺演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90年代后期,国庆节由放假2天改为放假3天,加上双休日共7天,很多人习惯于此节期间,举行婚礼或外出旅游。因该节正值农村中秋农忙,境内农民过节的气氛不浓。
  老人节 1988年7月20日,《山东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若干规定》颁布实施,确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山东省“老人节”。是年,全县上下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全省第一个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老人节期间,有关部门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开展门球、台球、象棋、乒乓球、登山、游泳等体育活动,各级领导走访慰问老干部、老职工及农村孤寡老人,同时在城镇农村广泛开展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优良传统的宣传活动。
  三、舶来节日
  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随之传入境内。主要有:
  情人节 时间为公历2月14日。过此节者多为青年人,且多不公开。此日,一般为男青年向相恋情人赠送鲜花并约会,以示情思。
  愚人节 时间为公历4月1日。此日,相识相熟的青少年往往开愚弄人的玩笑,或搞一些善意的恶作剧,但只在少数青少年中流行。
  母亲节 时间为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此日儿女为母亲摆酒置宴或送一份礼物,给母亲一份温馨和欢悦,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热爱,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过此节的人为数不多。
  圣诞节 时间为公历12月25日,此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境内少数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者多在家中过此节,或给朋友赠送圣诞小礼品、纪念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