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601&run=13

  1989年1月,宁阳县气象站改称宁阳县气象局。1995年1月1日,迁至泗店镇高家庄,建设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的办公楼1座。
  一、气象业务
  天气预报 至2002年,境内发布的天气预报,从时间上,分为短时精细预报、短期预报(3天以内)、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从服务对象上,分为公众预报(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的预报)、专项预报(根据用户的生产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决策预报(为党政领导指挥生产、减灾防灾、发展经济提供的气象预报)。同时,开展了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紫外线指数、火险等级等各项预报。
  大气探测 至2002年,境内大气探测主要是地面气象观测。宁阳气象观测站属国家一般站,配有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电接风向风速计、虹吸式雨量计、乔唐式日照计和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气压表、地面温度表、曲管地温表、雨量器、冻土器、小型蒸发器等设备。主要观测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度、湿度、气压、降水、日照、蒸发、风向风速等。每天8时、14时、20时定时观测,并向省气象部门发送地面气象观测加密天气报;6时、12时、18时向省气象部门发送12小时、6小时降水量报;每旬末向省、市气象部门发送旬降水量报,向市气象部门发送气象旬报。每月初制作上月气象观测月报表,每年初制作上年气象观测年报表,通过网络报送省、市气象局。
  农业气象 农业气象主要是每月8日、18日、28日三次测墒(其中26日普查墒,春、秋播期间逢3加测一次墒情)向市气象部门发报;每周制作气象周报,内容包括上周天气概况、本周天气预报、墒情报告、生产建议、气象科普知识等。周报报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市气象局。
  气象通信 1985年,泰安市建立高频电话网,实现市、县气象通信同步会商。1995年5月,开始用386微机和无线调制解调器,接收市气象局发送的地面、高空数值预报资料。1996年7月,改用有线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接收市气象局的资料。1997年4月,市气象局组建分组数据交换网(CHINAPAC)。1998年8月,安装PCVSAT卫星单向接收站,接收来自中国卫星气象中心的地面、高空云图和日本、欧洲的数值预报,并接收国家气象中心的各种数值预报、雷达拼图、降水量图等多种气象产品。2000年6月,通过PCVSAT卫星单向接收站视频广播,接收中央气象台的会商情况,并接收国家气象局召开的会议及远程培训等。
  二、气象服务
  1985年起,开展气象有偿服务。至2002年,境内气象服务项目主要有专项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专项气象服务始于1986年。1989年,组建气象减灾警报接收网,县、乡驻地,厂矿、农村、企事业单位安装气象警报接收机400多台,每天8时、16时30分两次播送专项气象预报,有重大天气过程随时播送。1996年春,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关于全县气象减灾警报网建设的情况汇报,研究气象减灾警报网发展规划。是年5月,新上“121”电话自动答询系统,随时向用户提供24小时、48小时天气预报。决策气象服务主要是县气象局向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每周提供1期“气象服务周报”,每年上报90份气候评价、春播预报和秋播预报,同时开展10多次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汛期天气预报、干旱天气气候分析,则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提供。公众气象服务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121”电话自动答询、互联网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气象信息。
  三、防灾减灾
  防雷电 1992年,开始防雷电安全管理工作。1996年,成立宁阳县防雷电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气象局建立防雷中心。至2002年,每年3~10月份,县防雷中心按照国家防雷规范暨GB50057-94要求,对全县需检测单位的防雷建筑物分类进行检测。其中,对化工、油库、炸药库、液化气站、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每年进行2次检查,发现防雷装置不合格的对其提出整改意见。对易受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的电源系统、信号系统等,进行防雷设计并指导安装。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开展防雷电安全知识宣传。
  人工影响天气 1997年,成立宁阳县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选配技术人员10名,装备三七高炮5门,分布在东疏、白马、石集、蒋集、华丰5个乡镇。每年由县政府拨款10万元,作为作业和维护经费。至2002年,共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60多次,其中4次人工增雨、两次消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