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386&run=13

  一、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
  1985年,按照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方针,任免干部既看工作能力,又看政治素质;既看文化水平,又看工作实绩,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主要领导职务。1986年,选拔有实践经验,有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符合拟任职务要求的干部进领导班子。对县属较大企业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厂长(副厂长)、经理(副经理),严把任免审查关。1988年,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演讲答辩、投票推选的办法,公开选拔8个县直部门的13名局级领导干部;采取面向本行业和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为实行第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的19个县属企业选聘经营者。1992年,以党性识人才,以实绩用干部,大胆选拔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勇于改革、年富力强、开拓进取、有培养前途的跨世纪年轻干部。1995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2000年,县委制定《关于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意见》,选配县乡领导干部实行“六制”(即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重要干部任免票决制、任前公示制、举荐干部负责制、干部交流和轮岗制、新提拔干部试用制)改革。是年,对18个副乡局级领导干部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对公检法新建机构9个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是年,首次公开选拔副乡局级领导干部。通过推荐提名、笔试、面试、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岗前培训、组织任命等程序,从应试的842名年轻干部中选拔出18名优秀年轻副乡局级领导干部到岗任职。2001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0名正、副局级领导干部;为县法院、检察院分别选拔2名院长助理、检察长助理。2002年7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并严格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是年11月,选拔50名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一年。
  1989年,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县属局级规格和副局级规格的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管理任免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县属副局级规格的基层企业单位领导干部管理任免的通知》。1991年,制定《改进加强县属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企业干部管理权限、任职条件和职数及任免程序等。1997年,制定《关于乡镇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就乡镇干部任免程序、干部职数以及备案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985年,建立全县各类专业人才资源库,进行“按需选优”,共推荐考察乡局级后备干部113人,平均年龄29.8岁,全部为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选送省、市委党校和干部专修科学习培训32人,进入乡局级领导班子任职的12人。是年,农村基层党支部考察推荐后备干部1260人,其中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任职的378人。1991年,选拔培养跨世纪中青年局级后备干部249人(其中女后备干部55人,非党后备干部25人)。是年,选调32名后备干部到省市委党校、干校参加专业培训,安排16名后备干部轮岗锻炼,24名后备干部到乡镇挂职包村,32名后备干部担任乡局级领导职务。1993年,选调57名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组织71名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安排97名干部进行轮岗交流,下派21名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28名干部到县属、乡镇企业任实职;选拔106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和县直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1994年,共选拔247名后备干部。其中,有12名提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21名到乡镇挂职锻炼、49名到县属企业担任实职、42名参加学习培训、73名轮岗锻炼。1995年,选调120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其中,安排450名外出学习考察、315名轮岗交流、120名到乡镇村挂职、45名到县属及乡镇企业任实职。1996年,通过民主推荐,乡镇、县直部门党组织测评考察,全县有266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进后备干部队伍,其中有86名后备干部被选拔进入乡镇、县直部门或县属企业领导班子。1997年,全县开展“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评选优秀年轻干部”活动,共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416人,评选优秀年轻干部563人。其中,有7名大学毕业生到乡镇锻炼、7名企业挂职干部和72名优秀后备干部被提拔到乡镇、县直部门或事业单位领导岗位。1998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调8名到基层锻炼,有15名省、市、县选调生和49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其中30岁以下的30人,担任乡镇党政正职的3人。2000年,委托县成教中心招收3批农村后备干部中专班,培训农村后备干部200人。至2002年,全县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提拔及新组建部门领导班子全部从乡局级后备干部中产生,并有一批优秀乡局级干部提拔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
  三、领导班子建设
  1985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方针,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对全县12个区(含1个区级镇)、72个乡(含1个乡级镇)党、政、经正职244名干部普遍进行考察。是年11月,撤销区建制,调整为12个乡、8个镇。有16名党政一把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乡镇党政一把手总数的80%。1986年,坚持“基本稳定、个别调整、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调整充实2个乡镇、25个县直部门、5个二级单位领导班子。1987年,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换届选举,领导班子成员由102人减至75人;对67个局级领导班子、247名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全面考察,调整充实领导班子41个,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33人,调整干部31人。1989年,调整充实乡镇和县直机关领导班子48个,新组建县直部门领导班子3个。全县调整充实局级领导干部151人,提拔60人,由副职升正职20人。1990年,对20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在换届选举中当选的152名党委委员、20名乡镇长,全部从县委提名的候选人中产生;81名副乡镇长候选人(应选61人,差额20人)当选60人;调整县直部委办局领导班子86个,调整充实局级领导干部294人,为16个单位配备监察室主任、17个单位配齐工会主席(主任)。1991年,调整充实县直部门领导班子36个、乡镇领导班子15个,调整局级领导干部93人,提拔76人;考察经济部门和企业领导班子17个;提拔非党干部3人、少数民族干部2人,有9名妇女干部到局级领导班子任职。1992年,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全面测评、考察,调整乡镇、县直部门领导班子85个,调整充实领导干部423人。1993年,县乡换届选举和机构改革,共调整、充实和新组建乡镇、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175个,选拔117名有市场经济头脑和能力的“经济型”、“管理型”、“开拓型”人才进入领导班子。全县20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熟悉经济工作的占82%。1997年,对乡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626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测评,调整充实领导干部297人,提拔优秀年轻干部90人。1998年,经组织考察,对20个乡镇、68个县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调整干部398人,提拔181人,交流263人。2001年,对12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通盘考虑,为每个乡镇配备1名第一学历本科的党委副书记、1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同时,提拔重用妇女领导干部28人、非党领导干部3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人,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2002年,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评荐开发中心”,为改制后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服务。
  四、干部培训
  至2002年,全县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7.28万人次,其中短期培训6.87万人次,业务知识培训7543人次,学历培训4009人次。全县有5000名干部取得计算机应用初级合格证书,2543名干部取得初级英语合格证书。
  学历培训 1985年起,加强干部学历培训和文化补习培训。是年,举办3期有216名干部参加的文化补习班;参加各类专业函授和自学考试的干部有1109人,占干部总人数的15%。1986年,举办各种类型学历证书班15个,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干部504人。1987年,全县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干部505人,其中1人考取省委党校研究生班。1988年,有590名干部进入各级党校和大专院校进修。1993年,组织168名县直和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函授学习。
  政治理论培训 1985年后,全县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基本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内容具体化。1989年,举办县直部门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短训班、农村基层党支部成员培训班、县属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班。1990年起,干部培训转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建理论水平。1992年,培训内容增加经济管理和涉外知识。1993年,按照培养一支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内行、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干部队伍的要求,培训乡局级领导干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1994年,举办农村“两委”成员培训班,使85%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1996年,举办全县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读书班,以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领导与管理科学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1997年,组织乡局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共十五大精神读书班;举办资本运营培训班,对经济管理部门副局级以上干部、乡镇分管经济工作的负责人、重点骨干企业厂长(经理)进行培训。1999年,对35岁以下乡局级领导干部培训,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精神、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企业战略、组织行为、知识经济、信息工程等内容;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种植结构调整、畜牧养殖、大棚蔬菜管理等内容。2000~2002年,依托山东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在县职业教育中心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中心”,聘请省委党校、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举办WTO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专题讲座。
  岗位培训 1988年起,加强干部岗位培训。是年,选送1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41名正(副)乡镇长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岗位培训。1989年,选送28名乡镇党委正(副)书记,59名正(副)乡镇长到市委党校参加岗位培训。1992年,选派257名乡局级领导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选送24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全市组织的岗位培训。1993年,选调66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市里的统一培训。1996年,选派27名党政领导干部参加无锡乡镇企业发展与管理研讨班。1998年,委托山东工业大学开办学制一年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培训班,培训35人;举办中级培训班,培训40人;举办初级培训班3期,培训200人。
  五、干部下派
  1986年起,从县直机关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条件比较艰苦、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和部分县属企业、乡镇企业去工作。是年,选派4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1987年起,对市、县、乡(镇)下派干部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实绩档案。1996年起,干部下派实行组织部选调与部门党组织推荐相结合,部门包村、包企业与下派干部包村、包企业相结合,下派干部全部安排到经济欠发达乡镇、村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签订包乡镇、包村、包企业目标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工作实绩装入本人档案,作为评价、提拔的依据。2000年12月,选派10名年轻干部赴浙江桐庐挂职锻炼,选派68名干部到广东、浙江、台州、温州、青岛挂职学习。至2002年,全县共选调下派干部1821人。其中,县直机关干部1079人(局级干部246人,一般干部906人);接收国家部委、省直机关、市直机关下派干部503人,其中挂县级职务19人(挂县委副书记5人,挂副县长7人,挂科技副县长7人)。干部下派期间,共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投入资金9222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218万元;兴修水利工程项目85项,修路17.5万米;调整种植面积2580公顷,发展经济作物707公顷,建冬暖式大棚7771个,采光棚2328个;新建办公场所、文化大院9处;新上各类项目503个,引进新技术86项。
  六、落实干部政策
  1985年,采取条块结合、自查与互查、普查与抽查的方法,复查历史老案,落实政策,解决遗留问题。共抽调干部150人次,先后复查历史老案756起,复议339起,结案323起,占94%。对受限制使用的25名干部,经复议,按政策规定分别予以撤销、注销和解除限制使用。审定新中国成立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2起,对符合规定的25起作了更改。1986年,清理人事档案2699卷,为4名干部更改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1987年,按政策规定,给325名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发放定期或临时补助。1988年,为226名干部更改入伍时间(其中新中国成立前12名);复议纠正历史案件6起,为6名干部补升工资。1989年,复议纠正案件5起,为17名干部更改参加工作时间。1990年,查阅干部档案63份,为10名干部更改参加工作时间。1991年,为33名干部更改参加工作时间;为1名干部补一级工资。1992年,为25名干部更改参加工作时间;为37名干部更改连续工龄。1993年,为10名干部更改参加工作时间;为21名干部计算连续工龄。
  七、干部监督
  1995年,对12名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打招呼、敲警钟、亮黄牌;对4名问题比较严重的干部分别予以诫勉和降免职。对县直9个经济主管部门、15个县属企业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对9个不团结、不廉洁、不得力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对1名民主评议差、工作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予以免职。1997年,建立《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卡制度》,通过民主评议、考察测评、群众来信等途径,发现有问题领导干部118人,及时进行谈话、打招呼,督促其改正缺点错误。1998年,对测评考察不称职票较多和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及时采取谈话、降免职等措施,督促其改正缺点。先后对30多名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其中免职2人、降职4人、改任非领导职务8人。2002年,对全县16931名任职干部学历、学位情况进行清理清查,共登记待确定学历、学位干部446人次,消除假学历4份;查看毕业证书810人次,学位证书226人次。查出在读未毕业却填写学历的56人次,查出社会或部门办学、无权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39人次,查出中专证书填写大专学历的54人次。
  八、知识分子工作
  1985年,对“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150件知识分子冤、假、错案全部复议纠正。按照规定,为810名知识分子办理家属“农转非”,随迁家属子女2558人,安排530名家属子女就业,解决69对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是年,发展知识分子党员484名,使知识分子在各类专业干部中党员的比例达到49.7%;新提拔干部中,知识分子占75.2%;组织3000名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查体,为210名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知识分子建立健康档案;帮助400名知识分子解决住房问题。1986年,推荐选拔47名大专学历、66名中专学历的知识分子为乡局级后备干部。1988年,全县设立4个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聘请知识分子联络员19人,从外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9人。1989年,推荐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首次选拔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1990年,从知识分子中选拔科技副乡镇长11人。1991年,为全县20个乡镇选配科技副乡镇长,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1992年,接待人才技术洽谈1800人次,达成引进技术协议92项,引进各类人才79人、兼职服务人才324人。有85名优秀知识分子进入县级人才库,评选科技标兵61人、优秀知识分子494人。1993年,评选第二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1996年,全县50多名知识分子重返大学校园进修,学习计算机应用等新知识。1997年,评选第三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1998年,制定《成立宁阳县专家协会的意见》,引导优秀知识分子为宁阳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献计献策。2000年,为100多名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知识分子家属、子女办理“农转非”;为2000多名知识分子解决住房问题。2002年,围绕实施“科教兴宁”战略,推荐选拔第六批市级拔尖人才,并兑现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