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13&run=13

  上部《宁阳县志(1994年版)》第二编自然环境第三章气候记至1980年,本志气候记载故从1981年始。
  一、气候要素
  气温 1981~2002年,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0℃;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6.9℃。年平均日温差10.9℃,5月份最大为12.4℃,8月份最小为8.8℃。极端最高气温41.3℃,出现在1992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19.0℃,出现在1981年1月27日。平均最高气温在7月份,为31.5℃;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份,为-5.6℃。
  降水 1981~2002年,境内年平均降水量568.3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丰枯悬殊。最多的年份为1990年,降水量1063.9毫米;最少的年份为2002年,降水量303.6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少的年份。雨季出现在6~9月,其中以7月份最多,经常出现暴雨、大暴雨。全县年平均暴雨日数2.4天。春季降水量较少,秋季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日照 1981~2002年,境内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291.5小时,日照百分率52%。5月份最多261.2小时,日照百分率61%;12月份最少153.3小时,日照百分率53%。7月份阴雨天偏多,日照时间较短,平均每天只有6.7小时。
  气压和风 1981~2002年,境内年平均气压1009.6百帕。1月份最高,平均值为1019.8百帕;7月份最低,平均值为996.4百帕。气压四季变化比较明显,一年中1~7月份递减,8~12月份递增。其年变化恰好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
  春季境内多东南风,夏初有短时间的西南风,秋冬季节多东南风和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SSE,出现频率为9%。年最大风速22米/秒,出现在1995年11月7日。正常风力一般为2~3级。
  总云量和低云量 境内云的分布特点是白天多于夜间,以14时云量最多,2时云量最少。夏季云量最多,平均总云量在6成以上,7月份平均在7成以上;12月份最少,平均总云量4成左右。低云量以夏季7~8月份最多,平均3成以上;10月份和冬季最少,平均1成左右。
  雾和轻雾 境内雾平均每年出现10.5次,其中冬季最多,3~6月份最少;夜间至早晨出现多,白天14时以后出现少。轻雾每年平均出现91次,同雾一样,冬季出现较多,6月份出现最少。
  蒸发和湿度 1981~2002年,境内年平均蒸发量1428.8毫米,最大蒸发量出现在2002年,达到1726.9毫米;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991年,为1114.5毫米。境内年平均相对湿度68%,冬、春季节较小,7、8月份较大。
  地温 1981~2002年,境内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5.9℃。极端最高地温为67.0℃,出现在1993年6月19日;极端最低地温为-21.6℃,出现在1981年1月27日。
  二、气候分区
  根据境内气候资源差异和地形、地貌及作物布局与土壤、植被分布情况,全县被划分为3个农业气候区。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包括华丰镇、东庄乡和磁窑镇京沪铁路以东地区。该区主要为山地,土壤多属轻壤质和沙质,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干燥度在1.09~1.11之间,全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在4920℃~4950℃之间,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在4430℃~4480℃之间。热量条件较少,全年无霜期190~200天左右,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别适宜种植花生、地瓜。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包括堽城、葛石、蒋集3镇和磁窑镇京沪铁路以西部分丘陵山地。该区山峦重叠,河流纵横,地形复杂,具有温带气候特点和亚热带气候色彩。土壤多为轻壤土和沙质土。年平均气温12.7~14.0℃,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在4960℃~4990℃之间,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在4410℃~4460℃之间,干燥度在1.11~1.13之间。年降水量在690~71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降水年季变化较大。沙壤土透水性强,地下水缺乏,干旱较严重,宜发展林果生产。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包括宁阳镇、泗店镇、东疏镇、伏山镇、鹤山乡、乡饮乡和堽城镇、葛石镇的部分村庄,该区大部为平原,间有部分洼地和丘陵地,多属轻壤、中壤质土。年平均降水量600~690毫米。干燥度1.13~1.15。年平均气温13.7℃左右,全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在5000℃~5100℃之间,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在4470~4490℃之间。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200天以上。地下水源充足,水浇条件好,光热资源充分,有利于小麦、玉米丰产,适应一年两熟作物对热量的要求,是境内的粮食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