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1&rec=121&run=13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
  1994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作出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初步规划。1997年,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领导小组,确定粮食、油料、蔬菜、农作物良种、棉花、果品、桑蚕茧、畜禽等八大产品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1998年,将蒙馆公路茅庄至磁窑段两侧划定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在蒋集镇租地110亩,建起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和钢架结构大拱棚的县直机关示范服务基地。是年,全县初步形成以白马、东疏、华丰、南驿等乡镇为主的常规蔬菜生产基地,以白马、伏山、东疏等乡镇为主的蔬菜制种基地。1999年,将粮油、瓜菜、林果、桑蚕茧、农作物制种、畜牧业确定为六大主导产业,把“三园一牧”(菜园、果园、桑园和畜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市场建设列入产业化建设重点。是年,泰安口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白马镇胡中屯村,填补了境内蔬菜加工出口产品的空白。2000年,县政府在济兖公路(县城—伏山镇路段)两侧规划建设由组培中心、育苗工厂、新品种试验大棚区、花卉展示区、冬暖式大棚区、技术培训中心6个分区组成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1年6月,第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引进韩国塑料薄膜温室、种子自动点播和自动控温催芽等先进设备,建起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育苗工厂。是年,由泰安丰园食品有限公司与加拿大蒜业加工经销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泰安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在白马镇桑庄村落户,年加工速冻蔬菜2000吨、保鲜菜7000吨,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成为县内第二家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002年,全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14.5万户,占总农户的80%;基地产品占全县农产品的70%以上。全县共建立种植业基地、各类专业饲养场4400处,饲养小区300个;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4家,带动农户2.7万户;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企业4家,销售收入合计5258万元、利税70.4万元。
  二、农村合作经济
  社区合作经济 随着全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农村经济出现了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格局,统一经营部分转化为本社区范围内的合作经济。其经济管理机构大多数与党支部、村委会合为一体,履行对区域内的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金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1987年,全县有305个行政村设立经济委员会,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多方面服务。
  联户合作经济 1984年后,境内部分农民开始向二、三产业发展,并采取联户经营的方式开办农村二、三产业项目。1987年,全县联户经济组织发展到236个。其中,合资承包村办企业的56个,合作开发荒山、荒坡、荒水的32个,合资购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的105个,合资经营农机零配件、农业生产资料的43个。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联户合作经济逐步转化为个体经营。
  专业合作社 1996年,全县农村开始发展专业合作社,实行联合农户、自愿入股、利润分红。至2002年,全县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处,分别是葛石大枣专业合作社、葛石林果专业社、泗店铁业合作社、泗店棉花良种专业社、东疏面粉专业合作社、堽城农资专业合作社和鹤山粮油专业合作社。
  附记:宁阳县葛石大枣专业合作社
  1996年8月,县供销社以葛石供销社采购站为依托、以经济合作形式,吸收365户枣农入股,建起全县第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宁阳县葛石大枣专业合作社,吸纳股金60万元。专业合作社帮助枣农销售大枣,搞好大枣深加工,实施品牌开发,集收购、加工、销售经营于一体。至1997年,实现销售额510万元、利润8.3万元,农民增收89万元。2001年6月,被中华全国总社评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2002年,该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284户,股本122万元,其中农民入股85万元、供销社参股37万元,固定资产370万元。全年实现销售额1730万元、利润27.7万元,农民增收520万元。建社7年,累计加工蜜枣2800吨、酒枣3250吨,外调青枣7500吨、红枣4500吨,冷藏青枣600吨,收购蜂蜜9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