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力支援战略决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63&run=13

一、战略决战前的形势和泰安军民的任务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两年,各解放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转入反攻后,又迫使国民党军由全面防御转为重点防御。人民解放军由120多万人发展到280多万人。而国民党兵力则由战争初期的430万减至360万人。能用于战争第一线的仅170万人,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并被分割在东北、华北、中原、西北等几个孤立地区。这时,解放区面积已扩大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亿人。广大翻身群众坚决拥护共产党,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内战以来,政治腐败,士气低落,既丧失了土地又失去了民心,遭到其统治区人民的反抗,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急之中。战局的发展十分有利,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时的华东战场,经过山东兵团的春、夏季攻势,人民解放军已控制了山东境内除济南、青岛、枣庄等城 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华野苏北兵团在陇海铁路以南已收复了苏北广大地区,重建了江淮解放区。华野外线兵团已从豫东北赴济宁周围地区与山东兵团会师。国民党军11万余人固守的济南已成为一座孤城,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决定首先发起济南战役,制定了“攻济打援”的具体作战计划:即由华野总兵力的44%,约14万人组成攻城主力攻打济南城;以华野总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主要集结在济宁、兖州、滕县以东地区,待机歼灭北援之国民党军。
根据上述战略形势的需要,经中央批准,中共华东中央局于1948年7月17日决定:鲁中、鲁南两个党委合并,成立鲁中南党委,将直属华东局的滨海地委和冀鲁豫党委一地委(泰西地委)划归鲁中南区党委领导。鲁中南区党委辖7个地委、2个特委。泰山地委和沂蒙地委分别改称鲁中南区党委一、二地委;泰西地委改称鲁中南区党委七地委。上述各行署、军区和专署、军分区一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区划调整后,泰安县隶属一地委,泰西县隶属七地委,泰宁县划归二地委领导。
鲁中南区党委成立不久,便于1948年7月26日至8月10日,在曲阜召开了部分地、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对新区工作、城市工作、支前工作和军队、剿匪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
1948年8月,根据鲁中南第一地委指示,泰安县委召开区、乡干部和党员大会,部署支前和参军、归队工作。至25日,全县即完成动归人员90人,动参873人。至年底,全县又完成动归540人,动参2000人。
1948年8月,泰西县划归鲁中南第七地委后,根据地委要求,泰西县委、县政府于8月中旬召开县、区领导干部会议,贯彻地委支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支前、生产工作,并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武装部长组成的战勤指挥部。各区亦成立了战勤领导小组。8月下旬,泰西县接连召开两次支前生产会议,传达了地委发出的“加强党在支前生产运动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全力支援战争,争取决定性胜利”的指示。泰西县委指出:支前和生产运动是目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抓紧抓好,充分发动群众,保证完成任务。同时要搞好秋收秋种,并保证搞好烈军属和出征民工的秋收秋种生产,从而为支援战略决战做好准备。
二、全力支援济南战役
1948年8月中旬,“攻济打援”战役方案确定后,中共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出《济南战役总动员令》。泰安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按照上级指示和该《动员令》的要求,开展了紧张的战前动员和支前的组织、物资准备:第一,各地、县委要连续制定和发出有关指示,进行支前的动员和具体部署;第二,建立和加强支前领导机构;第三,整编部队,准备参战;第四,动员组织民工,准备支前粮食、物资。
济南战役的作战部署是:以华野第三、第十纵队和鲁中南纵队、鲁西支队组成西攻城兵团;以第九纵队和渤海纵队组成东攻城兵团;以第十三纵队置于泰安城东南上港、西营一带作总预备队。另以冀鲁豫军区、渤海军区部队在黄河以北齐河、洛口配合行动。济南城西为战役主攻方向。
9月14日至16日,西线兵团一部消灭长清以南外围国民党军。17日,攻克长清城,泰西地区最后一座县城获得解放。济南战役从9月16日晚全线打响,东、西兵团进展迅速。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压力和地下工作者的努力争取下,国民党军西线守备区指挥官、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3个旅2万余人战场起义。人民解放军西线兵团占领飞机场。各攻城部队遂展开猛烈进攻,先后夺取商埠,突破城垣,于24日解放济南。连同起义部队共歼灭国民党军(包括吴化文部起义2万人)10·4万人。
在近10天的解放济南战役中,泰安人民全力支援主力部队作战,为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泰安县,为了全力支援济南战役,根据上级指示,泰安县自1948年6月恢复了县、区支前领导小组,并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保证了泰安县境内华野三个纵队的粮草供应,共供应粮食270余万斤,参加运粮的小车2700辆(次),民工5400人次;二是保证了主要道路的畅通。战役前5天,按照上级命令,全县组织了数万民工,连续用三天三夜时间抢修了泰历公路,保证了公路畅通;三是保证了常备民工及运送物资。泰安县组织了“泰山地区支前民工司令部第二团”,下设4个营,3100人。其中担架500副、小车200辆、挑工200人,配属华野第九纵队司令部。在战斗中支前民工运送伤员、弹药、粮食等。在从下港至王舍人庄往返四次途中,全团无一人伤亡和掉队,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受到九纵司令部的表扬,荣立集体一等功。四是建立粮食转运站,共运粮食45万公斤。据不完全统计,在支援济南战役中,全县共动用小车4000辆、民工8000余人、临时民工9000余人。广大妇女也积极投入碾米、磨面、做军鞋、慰劳部队和伤病员等工作。
在泰西县,1948年9月上旬,泰西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多次召开会议,做好支援济南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发出“全县总动员,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号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李荣村为政委、县长李正一为指挥的支前委员会。全县党政干部投入支前工作,筹备粮食物资,整编民工。家家户户碾米磨面,赶做军鞋,昼夜不停。全县征集粮食数百万斤,出动担架运输民工数万人,修公路、架桥等。并动用大批民工,将粮食、熟食、物资送到前方,为济南战役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泰西县大队奉命在军区统一指挥下编为鲁西支队,经短暂整训,参加了济南战役。
泰安广大军民,在“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和“解放全山东”口号鼓舞下,积极做好各项支前工作。广大群众无私地把自己的粮食、柴草、棉布等支援人民解放军。妇女儿童也参加了支前行列。一线民工把弹药、粮食等,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战役结束后,各地常备民工复员前进行了评功奖励。泰西区有数百名民工光荣加入中共党组织。
三、竭力支援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在徐州周围地区集结大量兵力,企图以重点控制战略要地徐州,企图阻挡人民解放军南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于1948年11月6日,与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中共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任书记,统一指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一切作战行动。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海的广大地区内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60万人,共歼灭国民党军主力55·5万人。这次战役的胜利,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上海、武汉处于人民解放军直接威胁下,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支援这次战役,华东局、华东军区组织动员华东数省军民全力支援淮海战役。泰山区提出了“倾家荡产,在所不惜”的口号,动员全区军民全力支援前线。自1948年11月6日至12月底,全区动员大批民工、小车,将800万斤粮食分别运送到泰安、党家庄火车站,由铁路运往兖州转送前线。11月至12月初,泰山区先后组织1000副担架、2000副挑子、4000辆小车,约1·5万人到前线服务。12月,又组织1100副担架、3000辆小车、1000副挑子,并提供7·8万条铁道枕木,随时听命令奔赴前线。
泰西地委连续召开支前会议,部署支前任务,先组成一个3835人的民工团开赴前线,随军作战。1948年11月19日,行署发出《关于向淮海战役前线运粮的紧急通知》。仅半月内,泰山区五个县就运送粮食300余万斤。战役期间,泰西区共动员新兵6631人,出动民工79421人,常备担架1992副、临时担架1354副,常备小车2129辆、临时大小车辆1·8万余辆,船只219条,运送道木32200根。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受到上级的嘉奖。
泰安县按照“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口号,先后发动小车2800余辆,担架800余副在战役中服役。同时,先后支援粮食450万斤,出动小车1·8万辆(次),民工3·6万人(次)。在泰安火车站、省庄西羊楼设立两处转运站,一路沿津浦铁路,一路沿新泰、泗水、临城运送物资,支援前线。至1948年12月6日,全县共征收道木2·1万条,收集旧铁轨2641条,旧夹板、道钉、螺丝1700余斤。安排七个区30盘铁匠炉赶制夹板4850副,螺丝5000个。12月19日至28日,按照华东财办指示,为紧急支援前方决战,抢修济兖线长途电话线路,县政府决定从徂徕、赵庄、栗林、岱峰四个区征收电线杆500根,桩木100根,均超额完成任务。12月25日前,还完成了专署分配的制作3·3万双军鞋的任务。
1948年11月,为支援淮海战役,泰西县委连续召开会议,贯彻地委支前指示,提出“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口号。各区委表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全县部署支前任务,先后筹集面粉、小米130万斤,组织民工3500余人,向济宁运送粮食物资。并组成“随军前线民工团”,刘安任政委,卢安任团长,带领1100人参加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期间,泰安军民按照上级指示,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做到了“拖不散,打不烂”,“战争打到哪里,支前支到哪里”。随军民工团在严冬季节,忍饥受寒,千里支前,冒着枪林弹雨,胜利完成支前任务,为战略大决战立下了卓著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