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安县的社会政治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6&run=13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并两次占领北京(1928年6月改名为北平)。腐败的清朝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还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得到通商、传教、驻军、开矿、建厂、修铁路等种种特权。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的深入,中国由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于1912年1月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五四运动前后,泰安一直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至1928年北洋军阀控制的16年间,北洋军伐政府在山东先后更换了十几任督军和省长,泰安县官员也更迭频繁。这些官僚政客为了效命于卖国的北洋政府和挥霍自肥,土豪劣绅相互勾结,对人民极尽搜刮敲诈之能事,榨取民脂民膏,加之军阀混战,匪患四起,泰安人民灾难深重。
民国建立第二年,北洋政府就下令各地验契,清查田赋,以增加捐税搜刮百姓。贪官冯汝骥任泰安县知事期间,依仗权势,巧立名目,盘剥人民,随意增加房捐,侵吞救灾款项,中饱私囊。仅在泰安城更换房契一项中,就从居民手中搜刮了几十万现大洋,城乡人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泰安人民曾愤恨地编了一首民谣,揭露其在泰安的罪行:
冯汝骥,坐泰安,土地加税房加捐。
腊月里,冰雪天,地保衙役都催钱。
交钱日期不准变,到期不交把眼剜。
肚里无食身发抖,城里乡里哭连天。
冯去职后,泰安人民于1917年给他铸了一座生铁跪像。铁像头顶元宝,身上铸满了铜钱,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的愤恨。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官府的税捐有增无减,名目繁多。在田赋的基础上,省里又设立了10多种赋捐,府、县、区也巧立名目层层附加。当时泰安县设立的赋捐达十几种之多,有民团捐、交通捐、讨赤捐、壮丁捐、军械捐、河工捐、招待捐、地方自治捐等。后来又增加了劳军捐、电话捐、剿匪捐、契纸捐、会捐等。另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工商税等。人民群众不堪重负,极度贫穷。加之军阀的临时摊派,货币发行混乱,市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雪上加霜。1925年4月,北洋军阀委任奉系军阀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兼省长。张宗昌除对人民施加沉重的捐税外,还“发明”了当年征收第二年、第三年捐税的征收办法,甚为歹毒。他在山东统治三年多时间,竟对泰安人民预征了十几年的捐税,把人民群众推向无法生存的境地。1927年6月,泰安城一位爱国学者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本年钱粮以完两次,刻闻有二万元尚未结束。近又电催征解加赋,每银一两折大洋八元。剥削之苦向所未有,肉已尽而割不止,思之悚然。”(1)
由于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各地土匪蜂起,抢掠奸淫,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加之水、旱、虫、病等灾害肆虐流行,官府治理不力,人民群众倍加贫困,纷纷背井离乡,城乡人口锐减,一片萧条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