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战形势恶化,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40&run=13

1941年起,敌后的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集中其主要兵力,更加疯狂地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更加猖獗,力图巩固在中国的占领区,并以此为基地,向南太平洋扩张。为巩固华北战场,日军对国民党继续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把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及其根据地。日军在华北地区大量增加兵力。从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先后进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军民实行残暴的“三光”(杀光、枪光、烧光)政策和军事、政治、文化“总力战”,企图扩大占领区,缩小、摧毁抗日根据地,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加快了通敌投敌,反共反人民的步伐。在日军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加强了对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的封锁围困,配合日军夹击八路军。日军对泰安抗日根据地的控制与进攻更为残酷疯狂。日伪军频繁出动兵力,对游击区反复“清剿”,对其占领区反复“清乡”,捕杀共产党员和抗日群众,围剿抗日武装,建立伪政权,推行保甲制,发放“良民证”,实行法西斯统治。泰安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很多基层党组织和抗日政权被破坏,不少党员被捕和遭杀害。个别意志不坚定者叛变投敌或消沉妥协。泰安(西)县委副书记毕克波于1941年12月投降日军。抗日根据地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面对严峻的形势,泰安的各级党组织,没有退缩和屈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抗日军民进行了顽强的英勇斗争。
一、泰安(东)县抗日斗争继续恶化

1940年日伪军在泰安(东)县连续发动了九一八大“扫荡”和冬季大“扫荡”,打通了泰莱、泰新等主要公路,并增设据点加强控制,加上部分顽军和会门武装投靠日军,抗战形势趋于紧张,局部有所恶化。1941年,日军推行了第一、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特别是9月18日,日伪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又一次大“扫荡”,泰安(东)县抗战形势急剧恶化。1942年的3月和10月,日伪军先后实行了第四、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企图彻底摧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消灭抗日力量。泰安(东)县抗战形势继续恶化。
为了适应根据地被分割控制的斗争形势,1941年,根据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划分行政区域的指示,泰安县以泰(安)新(泰)公路为界划分为泰北、泰安(东)两个县。泰安(东)县分设一区(徂徕)、二区(角峪)、三区(颜张)、四区(北集坡)、五区(南北望)、六区(山阳)、七区(天宝寨)、八区(西住)等8个小区。同时,撤消了乡一级组织,合并了一些行政村,减少了领导层次,更加有利于抗日斗争的开展。
1942年2月8日,由于特务告密,驻泰安、宁阳、新泰等十几个据点的日伪军1000余人,集结奔袭泰宁县领导机关驻地南北桥村。当日伪军至南北桥村仅3里多路的观音堂时,被驻观音堂税卡的税警发现。为阻滞日伪军,争取时间使县领导机关转移,税警班班长张伟指挥全班战士凭借有利地形奋勇阻击,与日伪军血战数小时,毙伤日伪军数十人。泰宁抗日大队闻讯火速增援,第三连经激烈战斗攻入村内,与日伪军展开巷战。泰宁县政府警卫队也闻讯赶来参加战斗,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解围战斗未能奏效,被日伪军围困于村内的税警们,在弹药耗尽后,与日伪军展开肉搏。此战共毙伤日伪军近百人,粉碎了日军奔袭的企图,保证了泰宁县领导机关得以安全转移。最后,税警班除1人突出重围外,2人牺牲,张伟等9人被俘,押往宫里据点。张伟等9位抗日战士在凶残的日军面前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痛斥日本侵略者及汉奸卖国贼,最后被日军全部活埋。
1942年2月8日,由于汉奸告密,泰安县委书记程若晓等30人,在颜张村被驻泰安城和旧县据点的日伪军出动包围。程若晓等指挥县警卫队和县公安局部分武装奋勇反击,打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坚持到天黑后突出重围。战斗中,有十几位战士、干部牺牲,程若晓在指挥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久在白塔村牺牲。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一),泰安县委机关干部和独立营战士在茅茨与村民共度春节,突然遭到1000多日伪军的合击。县独立营为掩护县委机关转移,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予以坚决反击。营长王子文带领第一连向西、教导员夏洪波带领第二连向东实施反击,第三连掩护机关转移。
二、泰安(西)县抗日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
进入1942年,泰安(西)县抗战形势继续恶化,斗争形势愈加严峻。日伪军进一步加强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法西斯统治。日伪军不仅反复“围剿”抗日干部和武装,进一步强化“保甲”制度,企图伪化抗日根据地,扩充加强反共“自卫”组织,以特务手段寻捕杀害抗日人员,增设日伪据点。泰安(西)县的日伪据点达到了36个。日伪军还沿泰(安)临(清)公路挖了深5米、宽6米、长60公里的封锁沟,企图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在恶劣形势下个别意志薄弱者丧失了革命信念,叛变投敌,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42年1月12日,泰安(西)县委书记邹靖国被捕投敌。邹不但向日军供出全县党组织情况,向共产党员、抗日干部写劝降信,发表“告泰西同胞书”,要党员干部投敌“自首”,还带领日伪军搜捕党员、干部、抗日群众,使泰安(西)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被捕党员、干部500余人,被迫自首或自动脱党逃往外地的近千人。由于邹靖国的叛变,使泰安(西)县抗日斗争形势更加恶化。
1月24日,泰安(西)县独立营在马虎台,遭到夏张、安驾庄等8个日伪据点日伪军合击。独立营英勇战斗,打退日伪军数次进攻,终因敌众我寡,战斗失利。营长安春华负重伤,总支部书记吕冠三壮烈牺牲,战士伤亡数十人。当夜,撤至北黄山。25日在道朗北老鸹尖,又遭到长清、泰安、肥城三个县的日伪军的合击,战斗失利,损失严重。独立营被迫撤往黄河以西。
三、泰北抗战形势恶化

日本侵略者对泰北地区实行疯狂的法西斯统治,反复“扫荡”、“蚕食”、“清乡”,泰北地区抗战形势恶化。
1941年11月,日本侵略者为了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利用泰莱交界地区封建势力赵新民、徐树民等和“硬拳道”反动头目,以“‘扫荡’,不交粮”等为诱饵,欺骗麻痹群众,鼓吹“地方自治”,依托日伪中心据点范镇,策划建立“泰莱特别自治实验区”(亦称“川村实验区”),成立“自治委员会”,以举办“中山学校”为名,在范镇设“总校”,在山口、姚庄、角峪等地设分校,组织伪军武装,并以威胁欺骗手段,强行在各村设坛安宫,组织会门武装实施“反共自卫团”联防,实验区一度扩展到泰安角峪以北、山口以东、莱芜水北以西数十个村庄。日军这一“以华制华”的险恶阴谋,对这一地区的抗日活动造成极大困难。
1942年1月20日,黄前据点日伪军50余人突然出动包围黄前集,架起机枪向赶集群众扫射,当场打死赶集群众70余人,伤100余人。7月,4000余日伪军集中“蚕食”泰北地区1个月之久。增设据点,并依托据点向周围村庄“蚕食”伪化,指使反动会道门与派出大批特务推行自首政策。用迫害抗日人员家属、烧毁房屋等血腥手段,软硬兼施,胁迫基层共产党员、干部登记自首。泰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原有基层党支部35个,被捕叛变及自首、妥协外逃失掉关系的共产党员600余人。10月,大批日伪军再次“蚕食”泰北地区,泰北县基层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 
日军还沿泰(安)莱(芜)公路挖了长120里,宽深各4米的封锁沟,增设大量据点,在据点间修筑了大批碉堡,封锁抗日根据地。泰北县党政军民处于最困难时期。但泰北县军民没有屈服,利用人熟、地熟等有利条件,开展分散的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日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