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东沦陷后泰安的抗战形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35&run=13

台儿庄会战后,日本侵略军于1938年5月19日占领徐州,山东完全沦陷。日军继续南侵,10月占领广州、武汉。由于日军力量所限不得不停止正面的进攻,中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一时期,泰安的抗战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山东沦陷后,日军对其占领区只能是控制主要城市和铁路沿线。在泰安,日军控制了泰安、大汶口等城镇,并在占领地扶植建立了部分伪政权(“维持会”),收编土匪、地主武装,组织伪军,伸入重要乡镇,安设军事据点。从1939年夏季起,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对抗日军民进行军事“扫荡”。
  此时,在抗战开始逃跑的一些国民党地方官员和地方豪绅陆续回到泰安乘机扩充武装,自立旗号,各霸一方,出现了“司令如牛毛”的复杂局面。如泰安西部的牛西文,南部的万金山、鲍峄山等。这些人极力破坏和限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抗战爆发后,旧有的道会门组织又纷纷组织起来。泰安境内就有红枪会、硬拳道、黄纱会、无极道、铁板道、黑旗会、一贯道、圣贤道、皈一道、天仙道、金丹道等近20个,道众数万人。这些道会门组织主要由农民群众组成,有抗日的一面,但多为反动地方豪绅把持,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有些易被坏人利用,反对、破坏抗日斗争。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者除了加强其后方的控制外,对侵华的战略也作了一些调整。主要是由战争开始重视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转向轻视国民党,对国民党采取诱降政策,而用主要力量来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开始比较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泰安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也十分嚣张。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泰安的共产党人和抗日武装,开始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伟大而又艰苦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