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徂徕山起义,四支队的建立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31&run=13

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
1937年10月中旬,鉴于日军兵临黄河北岸,济南形势紧张,陷入混乱状态,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加快全省抗日武装起义的进程,遂将省委机关迁到泰安,准备以泰安的党组织为基础,直接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随后,山东省“民先”队部和一批平津流亡学生陆续赶到泰安。
山东省委迁到泰安后,便加紧进行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省委代表参加了中共泰安临时县委在城南篦子店召开的会议。会上传 了中共中央“七·八通电”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组织游击队的计划”。会议根据省委指示,决定以“山东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名义发动武装起义,并以津浦铁路为界,分东西两个区开展活动。省委决定直接领导铁路以东地区的武装起义,并把起义地点确定在泰安城东南约50华里的徂徕山。对于铁路以西的武装起义,省委决定派张北华、远静沧、夏振秋等去做起义的发动组织工作。
对徂徕山起义,省委决定主要在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县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
10月22日,中共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赵杰、韩明柱、程续润及10余名流亡学生到泰安后,省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黎玉分析了山东的形势,确定发动武装起义的时机,应选择在国民党韩复榘部队开始撤退或已溃散,而日本侵略军未到,或已到但立足未稳之际。根据会议安排,赵杰、程照轩、侯德才赴徂徕山前一带发动群众,筹集武器,组织武装。会后正式建立了泰安县委,夏辅仁任书记。泰安县委根据省委指示,积极开展了抗日武装起义的发动准备工作,四处联络,发展党员,广泛发动群众,加紧组织抗日武装。
泰安县的党员分赴10余个区开展工作。赵杰到徂徕山前山阳村后,成立了六区区委。区委以山阳村为基点,开展抗日宣传,发展党员,组织武装。先后在山阳、封家庄、楼德等地发展数十名党员,建立了封家庄党支部。在程照轩的帮助下,赵杰争取了六区区长程子源(后改名程鹏)的支持,在六区范围内很快发动了百余人的抗日武装,筹集枪支40余支。
夏辅仁、鲁宝琪、赵笃生、马馥塘等在泰安组织近百人队伍,燕遇明、余琳(燕洪)在颜张,于一川等在篦子店,张烈、张瑞轩等在山口,朱玉干在北望,赵桓在李家庄,倪冠英在角峪分别发展了一批党员,筹集武器,分别组织了七八人至十几人的抗日武装。
在省委的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党的力量得到较大发展,人民群众抗战热情空前高涨,各地的抗日武装纷纷组织起来。这时,来山东的红军干部洪涛也奉省委之命从鲁西到达泰安。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条件基本成熟。
二、 徂徕山誓师,四支队建立
1937年12月24日,日军渡过黄河,27日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并轰炸泰安城。国民党军队和官吏富豪仓皇南逃,局势紧张。于日军渡黄河的当天,省委机关从泰安城转移到城南篦子店。27日,省委召开紧急会议,黎玉、洪涛和省委宣传部长林浩等10人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在日军占领泰安城时举行起义。会后,赶制起义用的旗帜、大印等。黎玉又在夏村召开了省委、延安来的红军干部、泰安县委和平津流亡学生负责人参加的起义工作会议,对发动起义作了紧急部署,要求各县委于日军占领县城时拉出武装,待命集中。并派张北华、程重远等立即赴泰西发动泰西起义,以策应徂徕山起义。30日省委机关撤离篦子店村。一部分由洪涛、林浩率领先上徂徕山作准备,接待各路起义队伍。另一部分由黎玉、景晓村带领去山阳,联络赵杰发动的队伍。同时,泰安县委通知各武装到徂徕山集合。泰安县各地党组织迅速把人员、武器集中起来,陆续奔赴徂徕山。至12月31日晚饭前,先后到达徂徕山的共120余人。
日军占领济南后继续南侵。12月31日晚,占领泰安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鸡犬不留,无恶不作。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毅然举起抗日救国大旗,率领泰安县发动的部分武装和平津流亡学生、爱国士兵共160人,在徂徕山大寺誓师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负责政治部工作,马馥塘任经理部(供给部)主任。起义队伍暂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泰安县委、泰安人民抗敌自卫团和青年学生编为第一中队,李怀英任中队长,鲁宝琪任指导员;赵杰、程照轩、封振武、冯玉等发动的队伍编为第二中队,封振武任中队长,程照轩任指导员。参加起义的10名女同志组成宣传队。
山东省委在徂徕山领导武装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泰安县,给泰安人民以希望和力量,不愿做亡国奴的教师、学生、农民纷纷拿起武器,奔赴徂徕山。徂徕山誓师后,萊芜县委、新泰工委等拉起武装到达徂徕山。林浩、武中奇、朱玉干等人还争取收编了部分国民党溃兵。其间,大汶口游击队余琳、李大同(左宏奇)、刘振华等30余人分批上山参加起义部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四支队发展到400余人。
  四支队建立后,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各中队成立了党支部,设立指导员,排成立党小组,班设政治战士,加强了政治教育和军队训练,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迅速提高,为打击日本侵略军打下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徂徕山武装起义,是日本帝国主义猖狂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发动和领导的,是抗日战争初期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山东党的历史和武装斗争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全国抗战史上也有一定影响,在山东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三、四支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
四支队经过短期训练后,山东省委决定下山,到新泰一带农村,发动群众,以求发展壮大。1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部队行军途中,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行军途中,得到日军要从大汶口去新泰城的消息。为了打击日军,锻炼部队,四支队决定伏击日军。26日,赵杰率一部在徂徕山南的寺岭村设伏。下午,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四支队一齐射击,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战斗中,四支队班长杨桂芳(莱芜人)牺牲。他是四支队第一名烈士。寺岭战斗打响了四支队打击日军的第一枪,振奋了军威,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
  2月初,四支队到达新泰境内刘杜镇一带。此时,又有数支武装加入四支队。四支队队伍进一步扩大。2月18日,四支队封振武率精干武装在四槐树村附近伏击泰(安)新(泰)公路上日军,炸毁日军军车两辆,炸死炸伤日军数十名。四支队取得重大胜利。
  2月中旬,山东省委在新泰刘杜镇召开扩大会,总结抗战以来全省的工作,决定由黎玉去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山东抗日斗争情况,请求中央派干部到山东,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和四支队政委。
  根据山东省委和四支队的决定,鲁宝琪回到泰安县组建四支队独立营。鲁回到泰安后,与因当时未接到通知没能上徂徕山的洒海秋、张烈、张瑞轩等取得联系,分别联络了一些泰安县抗敌自卫团的成员,在泰安北部的麻塔村建立了四支队泰安独立营。洒海秋任营长,鲁宝琪任教导员,下辖3个连队。
  刘杜镇会议之后,四支队分兵两路转战莱芜、湽川、费县、蒙阴等地,收编数支抗日武装。在两个多的时间里,四支队发展到12个中队、1个教导员、1个独立营,共计4000余人。
  4月上旬,山东省委在湽川磁窑坞召开“临时扩大会议”,决定四支队番号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连军独立第一师“。
  四支队独立一师转战活动中,在反击莱芜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部制造的“摩擦”斗争中,司令员洪涛劳累过度,旧病复发,于5月25日在泰安县劝礼村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