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后泰安的形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30&run=13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挑起“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即七八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得到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平津和上海地区出现了军民抗日的形势,各地群众纷纷声援,从而形成了全国抗战的热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泰安人民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
  这一时期,泰安的党组织得到恢复发展,并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和组织抗日武装。
  1937年7月,泰安县外出隐蔽的共产党员鲁宝琪、朱玉干、燕遇明、武冠英等相继回到泰安,在当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8月,共产党员马馥塘以泰安县民众教育馆馆长的身份,发起成立了“泰安县抗敌后援会”,推举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范明枢先生任主任,马自任秘书。动员各界人士踊跃捐献资财,支援抗日前线。并组织了一个抗日剧团,马任团长,团员10余人。剧团在泰安城及附近乡村演出抗日戏剧,散发抗日传单,大唱抗日歌曲,向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范明枢先生不顾七旬高龄,为唤醒广大群众起来抗日,自雇车子,走村串乡,奔走呼号,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此时,鲁宝琪根据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的指示,建立了以他为首的中共泰安临时县委。不久,山东省委巡视员孙汉卿到泰安视察工作,向泰安临时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一切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一切共产党员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游击队伍。根据上级指示,临时县委成员决定成立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马馥塘任团长。马起草了“自卫团简章”,号召凡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踊跃报名参加抗敌自卫团。自卫团以城南篦子店一带三处民众夜校为基点,很快组织发动起一支300余人的队伍。
9月,中共中央代表张经武到山东,争取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共同抗战。张经武等与韩复榘多次会谈,促其释放在押的共产党员政治犯。在全国抗战形势的推动和党组织的营救下,大批被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的共产党员陆续获释出狱。张北华、夏辅仁、程照轩、侯德才、远静沧、崔子明、王仲范、倪灿武、李鹤年、李介人、张俊法等,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分配,先后来到泰安,恢复党组织,发动建立抗日武装。
继“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后,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社会民众参加抗战,范明枢出面,于9月成立了“泰安县民众抗敌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员会”),范明枢任主任。
共产党员崔子明出狱后,回到家乡泰安县夏张镇,与被党组织派往夏张镇的夏振秋一起,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组织了一支4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
外出隐蔽的共产党员武冠英回到九区,在东向、武家柳林一带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共产党员王仲范出狱后接受张北华指示:“在山区发动群众,筹集武器,组织抗日游击队。”王仲范回到十区后开展抗日宣传,积极筹建党组织及抗日游击队,并按照泰安临时县委的指示,建立了宋王庄党支部,
共产党员远静沧出狱后,与山东省委取得联系,被派到泰安县开展抗日工作。
十区区长武圣域,具有爱国思想,对国民党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不战而逃,非常气愤,组织了一支近400人的区队和“联庄会”。通过党组织的争取工作,武圣域决定率部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武圣域率部参加抗日后对泰安县影响很大。一些地方武装和爱国志士相继加入抗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