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安县党组织的建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5&rec=12&run=1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山东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为泰安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七个地方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参加。王尽美、邓恩铭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他们回到山东开始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发展地方党组织。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在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纲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标志着党的创立任务的完成。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共三大之后, 经过中共的努力,国共合作的步伐加快,推动国民党于1924年1月,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促使国民党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和容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形成了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革命力量迅速增长。在大革命形势影响下,进步知识分子和劳苦工农群众,在“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要求的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于1926年7月发起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的的北伐战争。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尹宽作为山东代表参加大会。2月,在济南建立了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山东执委), 统一领导山东党的工作。按照中共四大要求,中共山东执委,一面积极组织开展工人斗争,一面深入到工业区、学校和广大乡村,发展扩大党组织,党的活动开始扩大到泰安地区。
在党组织发展过程中,泰安县的马守愚、王仲修等先后加入中共党组织。1925年上半年,共产党员李鹤年 由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组织了唐山工人运动等。是年秋,他回到原籍泰安县东向村(现属肥城市),以办夜校、开“平民饭店”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并以“防匪保家”为名,组织农民自卫队进行建立革命武装的尝试。8月,上级党组织委派马守愚到泰安、曲阜等地开展建党工作。不久,又派王仲修到泰安火车站开展工运工作。他们首先在泰安火车站铁路工人中秘密宣传革命,组织泰安铁路地下工会,王仲修任常务委员。并发展工会会员 秦少祥、孙建林入党。1926年3月,和省里派来的于赞之 ,在蒿里山秘密开会,正式建立了中共在泰安第一个党支部——泰安支部,马守愚任支部书记,于赞之任组织委员,王仲修任宣传委员,从拉开了泰安当组织在泰安创建的帷幕。
1926年春,马守愚到曲阜省立二师开展党建活动期间,结识了泰安县大汶口卫驾庄村的青年学生王撝卿 ,遂发展他为中共党员,并安排他立即回家乡发展建立党组织。他很快在大汶口附近,发展王宪钧、王淑海、王宪清等人入党。4月,马守愚派中共山东执行委员会交通员李自珍去卫家庄,建立了大汶口特支,直属中共山东地方执委领导,王撝卿任特支书记。6月,马守愚、于赞之等30余人在泰安城西北的天外村小学召开党员、团员、工会会员会议,在会上作了当前形势的演讲,布置下一步开展党团活动的意见,并进行了分工,由马守愚负责学运工作,于赞之负责工运工作。是年冬,马守愚、于赞之在泰安萃英中学开展学生运动,先后发展刘德林、朱玉干、孟宪尧、郝希凤等20余名师生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了中共萃英中学支部,于赞之任书记。
1927年6月,马守愚、于赞之等到省立三中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左梦琴、侯振汉等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了中共省立三中支部,左梦琴任书记。7月,中共泰安支部在泰安发展张俊法等13名工人入党,建立了泰安火车站党支部,张俊法任书记,丁连泰、李炳玉、于森成、孙建林为委员。同月,在齐鲁联军军需学校上学期间由马守愚、朱霄介绍入党的武冠英回到家乡泰安县东向镇,以东向镇为基点与李鹤年联系,发展张克明等人入党,建立了东向党支部,李鹤年任书记。同时,在泰安县六郎坟以北的小李庄也建立了党的关系,济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李家菊为负责人。9月,朱玉干回到家乡北望村开展党的工作,发展蒋圣修等人入党,建立了北望村党支部。党的力量进一步聚集和发展。
1927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泰安党组织发展情况决定成立中共泰安县委,隶属山东省委领导。马守愚任县委书记,李鹤年任组织委员,武冠英任宣传委员。此时,由马守愚负责发展联系的莱芜党组织也有了较快发展。9月,为加强对泰安、莱芜一带党的工作的领导,省委决定将泰安县委改建为泰(安)莱(芜)县委,马守愚任书记,同时建立莱芜区委,归泰莱县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