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3&rec=141&run=13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镇,是春秋时的博邑,其城址在今泰城东南15公里的旧县村。该城镇曾先后为鲁、齐两国所统属,秦统一后,在此设立博阳县,同时作为济北郡的郡治。汉初在这里设立博阳郡(汉武帝时改称泰山郡)。自春秋至西汉武帝前的四百年中,博城是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西汉时武帝八次东封泰山,带动了泰山附近村镇的发展,由于当时由东谷入山,泰山东麓日渐兴盛。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在泰山以东设立新县,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奉高城址即今泰安城东25公里的故县村。后来泰山郡治便设在奉高城中,直至北朝,历时600百年。隋唐时期,泰山以南的博城由于泰山登山路线自东路向中路转移,再次繁兴。唐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后,将博城县更名乾封县,乾封县城(今旧县村)自此代奉高成为泰山附近重要的城镇。唐中后期及五代,泰山进香活动兴盛,以东岳庙(即今岱庙)为中心的地段由此迅速繁荣。唐末在此设岱岳镇,五代时并建寨墙,置有岱岳镇使及岱岳镇都虞侯等官以掌镇事,今泰安城区的雏形由此而始。宋代建立后,宋太祖下诏将乾封县城由旧县迁至岱岳镇,今泰安城区首次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将县名改为奉符,并在县城西南另筑新城,其城址即为今市区南郊的旧镇村。北宋末年,泰山被金攻陷,金朝所属刘齐政权在奉符县境新设立泰安军,泰安之名从此启用。根据后人的诠释,泰安之名取自《周易》“履而泰,然后安”之语,寓意泰山安则天下皆安、“国泰民安”。刘齐被废后,泰安军为金所辖。金世宗将军治由新城迁回岱岳镇旧城,改置为州。元明沿袭州置,清代升州为府,州、府治所均在今之泰安城(简称泰城)区内。泰安建城至今已历千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