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2&rec=14&run=13

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卫生文体广电事业,努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构筑起和谐文明、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发展体系。
第十六章科技教育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教育供给,努力实现科技教育新跨越,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一、努力推进科技创新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载体建设为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节能与环保、生物技术五大工业高新技术领域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植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充分发挥城区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优势,建成具有区域优势和区位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多数企业建成技术开发机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加5家,达到10家,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增加50项,达到100项。二是加强完善以工业、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创新载体建设。工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区内企业总数的35%以上;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核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加快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监理、人才培训等功能齐全、高效实用的技术服务网络。继续实施科技人才工程,加强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深入开展区外专家进泰山区活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协会建设,形成一支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学校人事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成教育工作强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10年,新建学校4~5所,扩建、改建6~8所,全区普通小学全部达到区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初中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50%以上中、小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两基”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社区教育建设争创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区小学、初中适龄入学率分别保持在100%,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实行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教育,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率达98%以上,并向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拓展。发展职业成人教育,建成配备齐全、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融职教、成人教育于一体的泰山职教中心。
第十七章卫生文体广电事业


一、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坚持预防为主,健全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建立符合城乡实际的健康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使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农村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100%。预防和有效控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以处、镇为单位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对食品、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的监督,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二、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优秀的作品和良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到2010年,达到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标准,全区50%以上的处、镇成为省社会文化先进单位,健全区、处(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和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区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所有处(镇)都有综合型文化站(中心),90%以上的村设有文化大院,有重点地推动部分处(镇)争创全国民俗文化之乡,建成一座集文化、图书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泰山文化中心。全面发展档案事业,推进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和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区档案馆达到省一级标准。认真宣传和落实《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进一步做好地方党史、史志资料的征集、研究和编篡工作。
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活动机制,开发体育消费市场,实现群众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到2010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达到合格标准以上人数占总人口的75%以上,在市综合性运动会上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建成达到承办全市综合性运动会的体育设施。
三、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宣传、发展、改革、技术、管理五种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宣传创新、节目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收听收视率、市场占有率,为全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到2010年,广播电台、电视台设施水平达到数字传媒标准,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户均拥有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分别达到100%和90%。
第十八章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

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重点做好农村、城市社区和离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搞好宣传教育,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实现规范化管理。搞好优生优育技术服务和基层管理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实施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妇女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0%以上,儿童早期受教育率显著提高。逐步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教育和残疾人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高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康复水平。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努力解决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积极支持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和“银色经济”。

第十九章就业和社会保障

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保持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通过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开发公益型岗位,重点解决“4050”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改革就业制度,完善就业服务,统筹城乡就业,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组织管理体系,为就业再就业创造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平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0.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到2010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劳务输出达到5万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新体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社会保险覆盖到各类人员。全面实施“金保工程”,规范“五险一票”征缴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确保各项保险待遇的落实。加大维权力度,依法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行为,逐步将劳动保障工作延伸到基层,进一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到2010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5.6万人,保费征缴率达95%以上,养老金发放率保持在100%,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0.6万人,保费征缴率达100%,养老金发放率保持在100%;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农民参保率达到70%以上,参保人员达到6.6万人,保费征缴率达95%以上,养老金发放率保持在100%;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3.6万人,保费征缴率达95%以上,失业救济金发放率保持在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6.6万人,保费征缴率达到95%以上,医疗费支出率保持在100%;工伤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5万人,保费征缴率达95%以上,工伤职工待遇发放率保持在100%;生育保险参保人员达5.6万人,保费征缴率达95%以上,生育保险待遇发放率保持在100%。
第二十章社会救助

制定并实施城乡特困群众的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综合救助制度,以城市低保户、农村重灾户、五保户、特困职工家庭、特困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为主要救助对象,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相关政策扶持为补充,社会各类捐赠为辅助,民政相关组织为依托,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一致、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推进低保对象“再就业工程”,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进一步健全处镇养老机构,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现有机构转制等多种运作模式,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大力改造陈旧的敬老院设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互助,进一步规范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捐赠等行为,完善经常性捐赠服务网络,使社会捐赠规范有序。引导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奉献爱心,拓宽社会互助渠道,不断扩大救助帮困覆盖面。

第二十一章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机制,营造新环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平安泰山区”、“诚信泰山区”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区的统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能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法制政府建设,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民自治,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落实好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司法监督,搞好法律援助,维护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团结和引导各界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核心,以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精神。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战略,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广场、文明家庭活动。加强人民武装和民兵工作,切实搞好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三、加快推进“平安泰山区”建设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和完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工作预案,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长期平安的社会秩序。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实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卫生防疫、市场监管等配套联动,严防各类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做好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或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关闭取缔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城区交通、消防、水、电、气“生命线”设施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安全监督检查,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地震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各项应急处理措施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亡和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健全调解组织网络,有效处理民间各种矛盾纠纷,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四、积极开展“诚信泰山区”建设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制度,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依法行政和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信用系统。建立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机制,健全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系统。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创建文明社会,探索建立以数据收集、使用和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