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空间布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2&rec=12&run=13

“十一五”期间,突出培育东部新区龙头,加快城区五个街道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郊两个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形成龙头带动、多极支撑,城市与农村、新城区与老城区良性互动,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全区城市化水平。
第九章东部新区建设

按照建设以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园林式新城区的总体要求,完善东部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到2010年,新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4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大力改善新区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好泰山东苑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道路37千米,桥涵24座,给排水、电缆、供热、供气等管线171千米,绿化64万平方米,以及景观工程等基础设施,建成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居住于一体的自然和谐的高档生态居住区,同时建设好污水处理项目和发展大街、芝天河路等7条道路,实现“七通一平”。鼓励发展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以及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及无污染的企业项目,碧霞湖旅游度假区主要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一类住宅区、高档别墅区、森林公园、水上游乐园等,泰山白马石社区主要建设外商别墅区、居民居住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和泰山教育园区,泰山客货运输广场重点建设客货运输、维修、加油、仓储等四个服务区。编制和实施好东部新区内村庄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东部新区村庄集约化、区域化改造步伐,加大城郊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力度,建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物业管理智能化的精品小区。

第十章老城区和街道社区建设

服从和服务于泰城规划,抓住泰城融入济南都市圈,对接半岛城市群,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和鲁中地区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主动参与泰城建设,积极落实市政府的决策,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名城保护为重点,完善城市交通、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主要抓好泰安宝龙城市广场建设,配合市政府搞好火车站广场、汽车站广场、财源商业街改造、灵山大街拓宽贯通和时代发展线建设,以及以恢复岱庙的历史面貌、蒿里山文化公园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轴线的恢复建设,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搞好商业网点建设,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老城旧居住区和“城中村”的开发改造。搞好东岳大街、泰山大街、泰佛路等七条主干道和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以及小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整治,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型、绿色型、健康型、智能型示范住宅小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深化社区管理,强化社区职能,加大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投入,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力争85%的社区创建为星级社区。

加快街道经济发展。岱庙街道做大做强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食品加工、塑料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行业,培植南湖、东湖、泮河大街三个服务业发展经济区;财源街道建设好泰山温州、青山、七西三条商业步行街,新建和扩建新世纪精品广场、泰山装饰材料精品城二期、三里服装城、更新酒水批发等四大市场,形成以火车站为中心,以财源街、东更道街、财西街为补充的商业聚集区,培植壮大机械制造、包装印刷、针织鞋业三大主导行业;泰前街道重点建设好宝龙城市广场、御碑楼大酒店、泰山御园等项目,做好白马石村、艾家庄等民俗旅游项目,膨胀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规模,培植壮大摩托车配件、饮料食品、机械制造、化工等优势行业;上高街道南部抓好泰山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中部以客货运输服务广场为中心,抓好小井商贸城建设,发展商贸经济,北部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工业经济;徐家楼街道重点围绕玻纤制品、电线电缆、机械配件、纺织服装、有机蔬菜等优势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企业群,培植峰松、中远等物流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建设泰山物流中心。
第十一章镇村一体化建设

用城市化标准改造镇村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实施标准化住宅、镇村道路、水电建设、生态环境、农村通信和社会事业六大工程,实现村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农村造林0.5万亩,电话普及率35部/百人,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校、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省庄镇作为省级中心镇,结合泰城省庄组团规划,按照一个工业聚集区、二个公共活动中心、五个居住小区(组团)的城镇布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膨胀防伪彩印包装、机械制造、乳品加工行业,扩建和改造商贸城,到2010年,镇政府驻地人口达到3.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08㎡/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人。邱家店镇积极申报省级中心镇,在镇驻地规划建设一个高档次居民小区,把镇中心大街建成东西一条街经济长廊,沿燕邱路培植南北经济发展带,规划建设谢家河水上公园、电影院、图书馆和垃圾处理中心,到2010年,镇政府驻地人口达到2.8万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08m2/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m2/人。

第十二章公路建设

加快县乡公路路网改造升级,强化养护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整体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完成泰新路2.1公里改建和埠阳庄大桥重建工程,力争县道泰新路(邱家店——埠阳庄大桥)5公里、乡道燕邱路(燕家庄——泰新路)5.1公里、文化路(范家庄——泰楼路)19.4公里升级为省道。完成交通部通达工程区内66.7公里14条道路建设,逐步对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进行改造,使道路路网更加合理、便捷。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