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村——白马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1&A=10&rec=56&run=13

白马石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东北隅,南与凤台村接壤,西毗三合村,东邻上峪村、下峪村。由东白马石、西白马石、罗汉崖、朱家岭、白马小区四个自然村和一个居民小区构成面积16平方公里,村民1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1人。山林面积133.33公顷,女儿茶33公顷,特色花卉3.33公顷。地处山区,峰峦臂嶂、溪水环绕,林木葱郁、花果满谷、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环境优雅、民风敦厚,以民俗文化而闻名。地形北高南低,高低差距较大,一般在海拔200~400米,最高处羊角场海拔600米,山涧形成多处瀑布水潭,山上巨石洁白,树影婆娑,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是发源于摩天岭东北坡的饮马河;一条是发源于威王山、镘镘山的女儿河。白马石村西北有一高峰,悬崖危耸,岩石裸露,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率兵扎寨处,故名威王山,山上有齐威王阅兵校场。北面的山峰名曰调军顶,顶上有威王庙,庙内塑有威王像和随从官员像数尊,现存遗迹“车辙石”、“龙脊石”、“骆驼石”、“乌龟石”、“飞龙石”、“书山石”石臼等象形石和传说威王练兵的校场岭,威王挥毫的“润笔石砚”及天然形成的“天、之、心”三个大字,其奇绝令人叹为观止。“润笔石砚”、“书山有路”及凤凰岭上自然形成的“通天道”并配有小亭曰“憩凤亭”,凤凰仙境等均为白马石八景之一。
白马石民俗游20世纪90年代,泰前街道办事处为开发旅游观光农业,修通穿越白马石村泰山红门至天烛峰的泰山旅游观光路。自2000年白马石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开辟了“观光游憩区”、“休闲娱乐区”和“民俗文化区”等多功能型生态文化旅游地。开发建设民俗园、泰山石刻园、垂钩园、翠竹园、习农园、荷花池、红枫林、陶艺居、泰山女儿花园、泰山大戏石榴观赏园、马术俱乐部等。“中华泰山威王摩崖石刻园”在威王山头天然石丛中,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从威王山脚下至调军顶的厅石峭壁上,随处可以看到文人墨客留下的遗迹,刻有古代诗经,诗仙颂岱的佳作名句和称颂当今的名句。书法大家,社会名流启功、赵林初、欧阳中石、沈鹏、王学仲、沙孟海、邵华泽和中央有关领导,山东省原书记梁步庭、苏毅然等诗文石刻450余幅,碑记得500余通形成了碑林春晖。
白马石村自然资源丰富是泰山大红石榴的主户地,近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时为贡品。现已栽种大红石榴33.33公顷,近万株,年产25吨以上,主要产品有胭脂红、全红、大白甜等,石榴个大皮薄,粒大而艳颗,晶莹饱满,清香可口,分甜、酸、半口(酸里透甜,甜里透酸)三味,是石榴之冠。石榴花期较长5~7月均有花开。在盛花期,花红似火叶绿如碧,花香四溢,景色迷人,当地人称“看石榴”。大红石榴单果一般重350~500克,最大1000克。金秋八月,硕果累累,馨香扑鼻,沁人心脾,泰山大红石榴不仅供人观赏食用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能滋阴平肝,补肾明目,治痢消食等功效。果食含有18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C等元素。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乌发养颜,健身益寿等作用。
泰山女儿茶历史更为悠久,产于明代。自2002年开始,白马石村民开始种植泰山女儿茶,他们优化优良茶树13.33公顷,并发展和完善了传统女儿茶的制作方法。
2005年,白马石村进行旧村改造,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居住面积,统一补助,统一规格,统一施工”至2007年,建成每套居住面积200平方米的两层小康楼220座,总面积4.4万平方米,全村70%以上的村民住上小康楼。投资960万元建造4栋多层住宅楼,总面积1.92万平方米,对家庭困难的村民拆除旧房后,每户无偿居住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