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2&rec=75&run=13

【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01-2002年,市委、市政府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济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
指示精神,立足邹城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加速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200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3元,
增长5.3%。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
置,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思路,加大投入,突出优势与特色,努力培植农村经济增长
点,实现了五大转变。
一、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了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根据我市驻邹大企业集
中,城矿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多,蔬菜等农副产品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面对粮食供大
于求、市场价格低的结构性矛盾,我们及时调减粮食面积,改变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
单一种植格局,放手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贴息周转
金和无偿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扶持群众,大力发展蔬菜、花卉、药材、食用菌和越
夏菜的栽培,培植了千泉郭庄、太平谢庄、北宿西落、平阳寺前韩等一大批瓜菜专业
村。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城矿区为重点的特色蔬菜种植区,以看庄为重点的土豆、黄
姜种植区, 以峄山为重点的大葱种植区,以城前为重点的越夏西红柿种植区等8处万
亩以上规模蔬菜种植区。基础条件好的镇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大
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反季节栽培, 全市发展各类大棚1万多个,切实提高了土地产出效
益。
二、狠抓山区经济林建设,实现了零星栽植向规模园区转变。近两年,市财政平
均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把大力发展林果业作为山区开发、群众致富的主攻方向,坚
持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先后规划建设了大樱桃、核桃、石榴、干杂果等10个万亩规
模经济林和一条百里枣林带。与中国林科院、山东果树研究所以及美国、日本、意大
利等国家的一批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名优果
树品种30多个。建立了市核桃、石榴、大枣、大樱桃等四个副科级事业编制的果树研
究所,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进行果树科技研究开发,切实提高了果品科研开发能力。
我市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县) 。石墙镇万亩核桃园发展到2万亩规模,被
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引进国内外名优核桃示范园"。
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实现了粗放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随着大农业格局的
发展,畜牧养殖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截止2002年底,
全市常规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900万头只。工作中,重点引导扶持养殖场户向养殖小区
集中,推广先进饲养和管理技术,促使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和企业化方
向发展。 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形成蛋鸡、生猪、肉鸭、青山羊等各类养殖小
区12处。 北宿镇肉鸭养殖小区达到100万只规模,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肉鸭生
产产业带。
四、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实现了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组织化转变。按照市场牵龙
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对主导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产
业化经营,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全市培植起友开植物油、
华润食品、北晨养殖、看庄无公害净菜公司、北宿镇肉鸭制品公司等初具规模的产业
化龙头企业21家。先后建成养鸡协会、养猪协会、食用菌协会、农机协会、蔬菜运销
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扩大生产和销售领
域的合作,增强了农民适应大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好地解决农民群众在生
产经营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情。
五、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由依靠自然生产向水利配套
转变。始终把治水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关键措施,通过建设塘坝、蓄水池、小水
库,有效蓄积地表水;通过打岩石深井、大口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采取石堤护
坡、节节拦、层层蓄的方式,高标准完成了付楼河、拐子河等一批截潜拦蓄工程,治
理后的河道形成了上看水库连水库、下看瀑布连瀑布的景观,不仅增加了蓄水能力,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沿河两岸的地下水位,解决了沿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促进
了山区经济林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先后建成张庄镇矬草峪、城前镇刘庄、郭里镇上
屯、石墙镇南井等60多处节水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8万亩,切实提高了水资源
利用效率。同时,市政府连续几年把吃水工程列入年度"实事"办理计划,在每年的人
代会上,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坚持每年完成一批农村供水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
有500多个村庄吃上了自来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明显改善。
(撰稿人: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