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事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2&rec=47&run=13

2001年、2002年,市人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
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机构改革
和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各项人事工作
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机关考核"先进集体"和"服务经济
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被济宁市人事局评为"全市人事工作先进集体"。
一、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推进机构改革是这两年人事工作的重点,为保证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认真做好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清退机关借调人员,清退率达90
%以上; 对党政群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全面冻结,机关编制实现了负增长;加强事业
单位机构人员的编制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增人计划卡制度,建立完善了事业单位公开
招考进人制度;开展了机构改革专项调查,并对市直、镇街党政群机关配备状况进行
了调查分析,多方收集信息了解机关干部对机构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把握机构改革脉
搏;成立了机构改革办公室,起草了《中共邹城市委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邹城市
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邹城市镇街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邹城市党政机
关机构改革选配人员实行竞争上岗的意见》、《邹城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
意见》等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2002年5月9日,全市机构改革工作动员大
会召开,梁之安书记主持,李来云市长作了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刘波对机
构改革方案进行了说明。我市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到2002年底,全市机构改革工
作已基本结束,通过改革全市市直党政机构精简21.95%,行政编制精简22.25%,政法
机关编制精简10%, 镇街综合办事机构精简45.10%,编制精简15.71%,镇街事业站所
精简31.29%。改革中,全市共分流人员522人,其中机关人员198人,事业人员324人。
通过机构改革,推进了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了部门、
条块职责关系;精简了机构人员编制,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整个机构改革工作做
到了"大动作,小振动",积极稳妥进行。
二、推行管理创新,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国家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积极推行中层干
部竞争上岗,优化队伍结构。在机构改革中部门和镇街的中层岗位全部实行了竞争上
岗。总结、完善了"四结合、一分类"的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实施了2001年和2002年度
考核工作,并对机关考核先进集体和考核"优秀"个人,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工
作会议上进行了隆重的表彰,真正"考"出了实绩,"考"出了优秀,有效地调动了广大
机关事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强化,20012002年我们以计算机知识、
WTO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45岁以下的公务员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
较好地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还认真实施公务员管理单项法规,健全了
任职回避、轮岗、辞职辞退、奖惩任免等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大了轮岗、回避工作的
力度,逐步调整了有回避关系的工作人员,使公务员的管理逐步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计委、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组
成专门的课题组,对我市人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制定出台了《邹城市20022010年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20012002年我市各培训
点共开展计算机、WTO等知识更新培训30余期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0余人,
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评聘管理,职称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我们制
定了《关于加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管理的意见》,加强了初级评审委员会建设,
规范了评审工作程序,实行初级评委会集中管理。全面推行了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
制度,竞聘上岗人员全部签定了聘约,实行聘约化管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
机制初步形成。
事业单位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经验,在市中医院进行了全员
聘任制试点工作,协助市广播电视局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并探索试行了工效挂钩的
分配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新进人
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 我们已为200余名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办理了人事代理
手续。转变用人观念,公开招考已成为事业单位进人的主渠道。两年来,先后采取公
开招考办法为计生委计生调查大队招考工作人员10名, 为城管大队招考工作人员120
名, 为卫生局、计生局招考医学类技术人员105名,在招考工作中严格坚持公开、公
平、公正的原则,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引进取得了新成绩。工作中我们把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要手
段, 健全了继续教育三级网络,建立了7处培训基地。20012002年我局先后举办知识
更新、 普及培训十余次,培训公务员20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10000余人。认真落
实邹城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的暂行规定》,拓宽服务领域,积
极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两年来,先后组织12家国有企业和36家民营企业参
加了全国人才交流大会暨第二届高级人才洽谈会、济宁市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和孔子
文化节, 接待人才咨询1500余人次,达成用人协议130余项,为我市引进本科以上学
历毕业生185名。2001年4月和2002年9月,我们筹备参加了青岛"中国·山东海外百名
博士创新周"和"2002, 中国海外人才交流暨经贸技术合作洽谈会",精心准备了24个
洽谈项目,活动中,共接待海外留学博士45人,签订合作意向1项,签订待考察项目4
项,达成口头意向3项,为我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积累了经验。
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加强了人才市场的建设,完善市
场服务功能,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两年来,共举办各类人才供需见面会5次,
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各类供求信息300余条, 进入市场求才的单位达80家,求职登记的
人才达600人,通过双向选择成功的120人。人才代理工作开始启动,目前,全市实现
人才代理的单位已发展到6家,代理人数达到了218人。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和
人才流动新形势的需要。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成为我市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亮点。20012002年,共落实引进
国外智力项目35个,引进国外专家37人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
110余个,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智带来的直接效益可达6000余万元。目前,引智工
作已逐步扩大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保健、设计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其
中, 石墙镇引进国外名优核桃示范园,目前,已发展到2万亩,引种国内外名优核桃
30多个品种。 2002年8月22日,意大利国家委员会常务主席、世界著名的核桃专家、
博士卡那塔先生, 应邀到石墙万亩核桃示范园考察研究,拟投资250万美元,利用意
大利4个核桃新品种和4项新技术, 在石墙镇建立2公顷的意大利核桃示范园,并列入
西欧协作技术项目内容。通过引进外智,使我市工农业产品技术含量迅速提高,为我
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实行政务公开,一些事关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工作得到较好地解决
20012002年,我们根据新时期人事工作的特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行
政务公开,促进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军转安置工作全面落
实。两年来,分配到我市的20名军转干部,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做到了量
才使用,妥善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出台了《关于做好大中专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启动市场机制,加大了市场调节力度。20012002年,共有
562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市场择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进行公开招考,选拔优秀毕业
生充实到事业单位。 两年来,我局面向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共进行5次公开招考活
动, 招考了近200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事业单位。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在新建、
扩建企业的新增工作岗位优先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2年,仅佳斯达公司和恒泰
玻纤公司就吸纳大中专毕业生200余人, 有力促进了我市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工资
管理不断加强,我们在严格执行工资政策,保证工资政策按标准及时兑现同时,我们
还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特殊津贴的管理工作,实行特殊岗位津贴统一审批发放,
较好地维护了工资政策的严肃性。人事考试等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在20012002年
度执业、资格和水平考试中,认真实行了考前公示和签订考试责任状制度,及时通报
处理考试舞弊人员,保证了各项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坚持与时俱进,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卓有成效
加强了组织的建设,经组织部批准,设立了人事局党组,下设人事局机关支部和
事业支部两个党支部,理顺了组织关系。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各项人事工作走上了规
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业务学习和信息调研得到重视和加强。严格了学习制度,加强
了政策法规学习和知识更新的学习培训,人事干部素质得到提高。加强了信息调研工
作力度,信息调研工作有了新起色。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局域网,
各科室都配备了微机,实现了宽带上网,人事局的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
我们还加强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教育,加大了管理监督力度,增强了广大人事干部的
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意识。
(撰稿人:寻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