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邹城市委组织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2&rec=33&run=13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1、2002年,在市委
的正确领导下,市委组织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
求,紧紧抓住党的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全市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
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我市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
强的组织保证。
一、牢牢抓住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党员干
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紧紧围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武装全党这一战略任务,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通过健全领
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制度等,分期分批对全市城乡干部群
众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全市迅速掀起了学习邓小平
理论高潮,市委领导亲自讲课,各级"一把手"带头学习,全市上下形成了学理论、用
理论的浓厚氛围。2001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市委在带头深
入学习贯彻的同时, 在市镇两级党政机关、部门站所及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
教育。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建立并坚持了市级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制度、联
系镇村及包扶困难企业制度,广泛开展了"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活动。通过深
入持久的学习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的风气日益浓厚,理论素养、党性观念明显增强,政治上更加清醒坚定,思想作风和
领导作风明显转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把邹城建设成为经
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
显提高
坚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不
拘一格、用当其时、讲台阶而不惟台阶、早压担子早成才等新的用人观念,抓住换届、
届中调整、公开考选等有利时机,不断把一批懂经济、会管理、政治过硬、作风优良
的优秀年轻干部推上各级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有了明显
改善。 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干部17000余人。其中,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
以下的占46.4%, 46岁以上的占26.4%;在文化结构方面,大专学历以上的占49.7%;
在专业结构方面, 事业企业单位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3000多人,其中,高级技
术人员429人。 全市镇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7岁,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
干部64人,占领导班子成员的30%,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4.1%。同时,紧紧抓住理
论培训、实践锻炼和管理监督三个环节,采取进党校、干校培训、下基层挂职锻炼等
形式,切实促进了优秀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按照"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的工作
思路,结合乡镇撤并、市镇两级机构改革等时机,扩大视野,拓宽渠道,通过民主推
荐和严格的组织考察,把一大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进后备
干部队伍,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储备了充足的人选。
在抓好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各
类人才队伍建设。 截止2002年,全市共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5名,其中济宁市级2
名; 乡村优秀科技人才95名,其中济宁市级5名,广泛分布在科技、教育、文化、卫
生及农业生产管理等各条战线,为我市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
出贡献。2002年,依据《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
要》,对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对人才队伍的发展
进行了科学预测和规划,形成了《邹城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及2002年至2010
年发展规划纲要》,为下一步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快党政领导干部、企
业经营管理干部和科学技术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动先进社会
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
的环境
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严格执行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那些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
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改进干部考察方
法,坚持把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逐步扩大
群众参与范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和公开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坚持对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并与领导干部的升降、奖惩相衔接,对年度考核差
的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切实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经常化建设。积极推行领导
干部职务聘任制和试用制,促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不断探索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方式,大力推行公开考选。截止2002年,先后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到基层挂职锻
炼人员149名。 通过公开选拔,大大拓宽了组织部门的选人用人视野,为优秀人才特
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顺
利完成了市级机构改革,在党政机关普遍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逐步形成了公开、
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正确的用人导向。
四、着力夯实党的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逐级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逐步形成了第一责任人
带头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共同抓、全党抓党建的良好氛围,基层党组织的
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
会稳定。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党委34个、基层党工委5个、基层党(总)支部2077个。
深入开展了以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六好乡镇党委"及"五好村党支部"为主的"
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按照中央、省委和济宁市委的部署要求,从2002年2月全面展开至6月底结束,共
选派2500多名机关干部进乡驻村,具体指导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
村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开展。 整个"学教"活动,全市共投资2262.92万元,先后打井
499眼, 建坝78座,修渠305条,铺设管道26.53万米,修路923条,建桥涵486座,解
决了1.6万户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和部分村庄行路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干部受教育,
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在庆祝建党81周年期间,对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50
个先进村级集体、 33个先进驻村指导组和108名村级先进个人、82名指导组先进个人
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全面推
行村党支部成员"两推一选",及时理顺和规范村"两委"关系,健全完善村党支部领导
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截止2002年底,全市已换届的871个村委会中,共选出村委
会成员3041人, 其中,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2149人,交叉任职比例达69.4%;村支部
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708人, "一人兼"比例达84.2%,村干部职数减少了43%。坚持
对基层干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两年中共培训镇村基层干部近两万人次。
2002年"七·一"前夕,着手实施了第一批农村党支部书记向规范化管理过渡工作,通
过成绩反馈、 公示、审批等环节,共有317名农村支部书记被纳入了规范化管理,市
财政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津贴, 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切实
留住了人才、稳定了队伍、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大力实施以"工作组帮促、强村帮带、
部门与企业帮扶、市镇领导干部联系"为主的"三帮一联"措施和以"强班子、强队伍,
富群众、 富集体"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双富"工程,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的提高。
适应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变化,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抓规范,三年上台阶"
的工作思路, 适时调整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 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2002年,在各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共组建非公有
制企业党支部97个, 使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
100%,对住社区党员实行了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机关、事
业单位党的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大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
着眼于保持党员队伍的时代先进性,认真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吸收生产、科研和工作一线的优秀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入党,
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明显改善。 截止2002年底,全市党员总数已达44868名,
其中35岁以下党员13115人, 占2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0417人,占45.51%,女
党员5565人, 占12.4%。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对入党积极分子队
伍实行动态管理, 两年中各基层党委共举办培训班120余期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近
6000人次。通过入党前集中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
基本知识的系统教育,突出了发展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并根据培养教育情况,及时
调整充实,始终保持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党员教育管理进
一步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2年,在城区有关执纪执法部门、服务行业以及新
型经济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了"共产党员挂牌上岗"活动。 全市先后设立"共
产党员工作岗位"2800多个,建立党员责任区600多个,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36支,在
全社会"喊响了共产党员的名字,擦亮了共产党员的牌子"。
为了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坚持传统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同时,积极
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截止2002年底,全市已
建成以"两机(电视机、 放像机或VCD机)一室(党员活动室)"为标准的村级党员电
化教育播放点797个, 在农村基层的普及率达到90.4%;城市播放点118个,并逐步向
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延伸。在邹城电视台开办了《邹城党建》栏目,先后制作播出《邹
城党建》24期,播出党建信息30多条,总结推广党建工作经验10余条,宣传各类先进
典型近30个。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员电化教育的科技、经济和业务技能培训职能,每
年参加培训的党员群众都在10万人次以上。
扎实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在党内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
当表率的良好风气,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两年来,在民
主评议中,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党员有3000余名,其中被授予市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称
号的800余名,在全市各类先模人物中,党员占到80%以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
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增强。
六、适应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客观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广大组工
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改进
2001年,在组工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制定了开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重点解
决党性修养、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及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政
治上、作风上和纪律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2002年是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
按照中组部迎接十六大,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要求,年初,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利用
一个星期的时间, 集中学习讨论,吃透上级精神,明确了全年的工作思路;4月份,
开展了"调查研究月"活动;围绕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分别在部机
关开展了为期两周和两个月的集中学习活动。建立了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每个科
室都确立一个村和一个企业作为联系对象,并结合工作需要,先后组织进行了关于农
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现状、街道社区及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党员发展及改制企业党
员管理等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 两年中共形成调研报告84篇、调研信息400余篇。进
一步健全完善了部内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人手一册,严格了内部管理,推进
了部内规范化建设。
(撰稿人: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