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里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2&rec=195&run=13

党委书记谢显正 镇长卞玉杰

镇名由来因镇政府驻郭里集,故名为郭里镇,是邹城市西南部的重镇。郭里原名
廓里,因原来村北有一小城廓,故名廓里,后改"廓"为"郭",郭里农历一、六为集,
故称"郭里集",市场繁荣,商贾聚集,历代多为社、乡镇机关所在地,是本地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85.9平方公里。 辖39个行政村。2002年底全镇总人口46422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3人。人口出生率9‰,人口自然增长率1.07‰。少数民族152
人。
经济概况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5.28万元, 第一、二、三产业比重5∶3∶2。共完
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9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8万元。地方财政
收入290.5万元。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0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5100万元。贷款余额4000万元。
农业2002年总产值17482万元, 比2001年增长5.9%。耕地面积3887公顷,农作物
播种面积671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76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43公顷。
粮食总产2.38万吨, 平均亩产245公斤。 粮经产值比为8∶2。 肉猪、牛、羊年出栏
2.79万头(只)。肉、蛋、奶产量6000吨。水果产量26吨。
工业2002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5258万元,销售值5048万元,增加值1313万元,实
现利税389万元,利润316万元。
建设环保2002年基本建设投资2330万元, 比2001年增长40%。完成更新改造投资
650万元, 比2001年增长26%,建筑业总产值702万元,实现利税99万元。房屋建筑竣
工面积8000平方米。全年用于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总投资90万元,比2001年增长21%。
交通邮电2002年邮电业务总量168万元, 农话3700户。公路通车里程16.5公里,
年货运量4.5万吨公里,客运量1.65万人次。
贸易有集贸市场6个,2002年商品成交额39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320万美元。进出口物资总值50万美元,其中出口物资总值50万美元。
教科文卫2002年底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在校生6168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
生6068人;教职工401人,其中专任教师362人。文化体育场所1处。医院1处,卫生所
20处,床位70张,卫生技术人员146人。
社会生活2002年支出救济金8.63万元。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8300人,农民人均
纯收入3203元, 人均住房面积21.6平方米。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3万元,居民人均
住房面积15.8平方米。

【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自1998年起,郭里镇抢抓机遇,积极行动,坚持连年
大干、 苦干、实干,坚持"方田起步、林网上路、水利先行、综合配套、优化结构、
增加科技、 培植龙头、增产增效",以重整山河的气势,大搞了二期世行项目区的农
业综合开发。对自营工程,于1998年、1999年两年利用冬季大干的有利时机,组织东
西两个项目区2万余名劳力进行集中会战,建起方田202块,生产路86条90公里,硬化
主干道23.6公里, 开挖疏通沟渠117公里,改良土壤1660公顷。1999年、2000年两年
春季, 对项目区道路进行了全部绿化,共植树16.2万棵,建起高标准林网4万亩,初
步搭起了大地园林化的基本框架。对询价工程,坚持速度、质量并重,与自营工程同
步,先后建起桥71座,涵379座,水闸42座,护林房30间,高标准防渗石渠1.2万米,
改建维修农技服务站、 农机站各1处。2001、2002年,郭里镇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搞好项目区工程设施的综合配套上,不断巩
固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站灌区推行引水防渗化,在西郭、郭一、旺山等
村新建高标准防渗渠8条9.8万米,井灌区推行引水管道化,在侍玉、郭一、郭三、下
屯、羊山等5个村新打机井9眼,在郭北、郭南、西郭、郭一、郭二、郭三、郭五、上
屯、下屯等20余个村铺设地下管道3.8万余米,整个项目区新增水浇面积350公顷,改
善水浇面积1000公顷。由此实现了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
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
涝能排"的开发目的。

【桑蚕业成为一项新兴产业】2001年,经过充分调查论证,该镇确定了发展桑蚕
业的路子。通过宣传鼓动、政策拉动、规模促动、效益推动,当年发展桑园200公顷,
栽植桑苗260万棵, 发展3亩以上养蚕户700余户。2002年,按照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紧紧咬住不放, 在巩固200公顷桑园的基础上,发展桑桑间作面积70公顷,栽植杂交
桑280余万棵, 建起高标准养蚕大棚283个,总面积3.5万平方米;通过艰辛的努力,
顺利完成了夏蚕、中秋蚕、晚秋蚕三茬养蚕任务,当年养蚕1316张,产蚕茧6万余斤,
实现产值40余万元;在相当一部分户实现了养蚕大棚的综合利用,独山、朝东、屈北
等村的40多个大棚养了鸡、猪或蘑菇,全镇涌现出40余户大棚养殖或饲养的先进典型。
同时投资50余万元, 建成占地1.5公顷的桑蚕站一处,作为全镇的养蚕技术、蚕茧收
购基地, 在全镇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带基地,基地带蚕户的"产、供、销"、"贸、
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格局。2003年,以桑园的管理、养蚕技术的指导为重点,
在巩固桑蚕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了养蚕效益,桑蚕产茧最高可达134斤,桑蚕
平均产茧92斤。 全年可收购蚕茧20万斤,实现产值120万元。桑蚕业成为农民增收、
镇村增财的一条重要渠道。

【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葆群众健康】2003年,镇党委、政府适应医疗卫生行
业发展的新形势,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市实行了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全镇51处卫生所合并为20处,96名乡医精简为65名,实行了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人
员统一管理,药品统一调配,业务统一指导。运行中,从规范性的技术操作、药品的
价格和质量到财务的管理、乡医的培训、乡医工资的发放,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操作
性的有序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一手通过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行医的社会监控机制,
实行乡医定期流动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一手通过培
养优秀乡医入党、重奖工作成绩突出乡医、实行乡医同工同酬一体管理、为乡医办理
医疗保险,增强广大乡医的凝聚力,以此进一步巩固发展了一体化管理机制。一体化
管理机制,让广大群众的医疗健康得到保障,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提高了乡医服务
水平和诊疗技术,增加了乡医收入,改善了卫生所建设条件,镇卫生院也赢得了新的
生机和活力。在防非斗争中,一体化管理也充分显示了"一体"威力,20个卫生所覆盖
全镇,按照镇指挥部安排,统一行动,到岗到位,尽职尽责,在全镇筑起了一道防非
的"铜墙铁壁",发挥了重要作用。
(撰稿人:边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