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2&rec=169&run=13

2001-2002年,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团结一致,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市经济一片繁荣,
人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手头越来越富裕。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3元,
比2001年增加165元,两年累计增加315元。城镇居民收入达到7280元,两年累计增长
1340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89亿元,比2001年增加9.54亿元,两年累计增加
16.3亿元。全年职工人均工资额13819元,比2001年增加10.9%。
二、 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档次越来越高。2002年居民消费水平4604元/人,
比2001年提高了660元/人,其中城镇居民9319元/人,比2001年提高1358元/人。全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1亿元, 比2001年增长14%,两年累计增加8.34亿元。农
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11元,比2001年增长22.8%,其中用于食品消费653元,衣
着消费118元, 居住消费249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129元,医疗保健消费83
元,交通通讯消费435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259元。
三、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住房越来越宽敞。近两年,我市加大城市规划力度,不
断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比2001年增加
3.3平方米, 其中钢筋混凝土、 砖木结构住房比重达到9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19.6平方米, 比2001年增加2平方米,水、电、暖、煤气、闭路电视齐全,住宅小区
绿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们正生活在一种舒适、方便、高雅的环境之中。
四、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款式越来越靓丽。从取暖御寒,到灰绿黑蓝,再到五彩
缤纷,服饰花色和式样成为百姓生活变迁的"晴雨表"。小康时代的人们对衣服的要求
更加"苛刻",不仅挑选质量、花色,还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近年来,
市民穿衣逐渐向"漂亮、新潮、高档"发展,农民穿衣也发生很大变化,不少乡下人也
穿起了新潮时装,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更受欢迎。特别是那些在外面务工
的人回乡之后, 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穿着观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
年"的传统一去不复返。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73.5台,
洗衣机25台,电冰箱20.6台,摩托车38.2辆,家电大件已入平常百姓家,电脑、私人
轿车已经部分进入居民家庭。
五、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上的
满足,每逢节假日,各大书店和图书馆成了许多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各类培训班应运
而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利用假日"充电"。文化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报业、广
电、演出呈现集团化趋势,娱乐、音像、艺术品等文化娱乐市场空前火爆。在农村,
农民们的业余生活不再单调,电视、电影、戏剧以及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着他们的
生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与现代文明文化终于可以亲密接触了。
(撰稿人:王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