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90&run=13

邹城市圣达纺织集团公司是邹城市骨干企业之一, 拥有固定资产1.6亿元,员工
3560人。主要生产装备有新型纺纱设备6万纱锭,有梭织机1120台,剑杆织机100台。
2003年上半年由于受“非典”影响,全国纺织市场萧条,库存积压严重。下半年
全国主要产棉区遭受洪涝灾害, 棉花减产达50%。 同时, 国内棉纺纱锭由1999年的
3500万锭猛增到7000万锭,致使资源短缺和需求旺盛双重拉动棉花价格直线暴涨,而
棉纱、棉布、牛仔布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形成价格倒挂现象,造成绝大部分纺织
企业严重亏损,被迫限产或停产。在这种特困形势下,圣达纺织集团全体干部职工振
奋精神,知难而进,眼睛向内挖潜力,外拓市场促销售,最大限度地消化增支减利因
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完成销售收入1.85亿元,实现利税1007万元,同
比分别增长21.7%和13%。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2.07亿元,实现利税1133万元,同比分
别增长11.9%和12.5%。
一、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在2002年实施二万棉纺纱锭技改和气流纺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抓了项目的后续管
理,使项目顺利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纺纱规模达到六万纱锭,40支、32支棉纱单产分
别达到39.5公斤和50公斤, 分别增加1.5公斤和4公斤;棉布单产达到22.5米,增加1
米。棉纱一等一级品率达到96%以上,棉布下机一等品率提高到33%。同时,发挥新设
备优势,成功开发生产了精梳60支、80支纯棉纱和16支、21支气流纺纱等高附加值产
品。
2003年顺利实施了纺织厂搬迁扩建工程。纺织厂始建于1956年,是邹城市建厂最
早的工业企业之一。并入集团前,该厂厂房陈旧,设备老化,亏损严重。按照“退城
进区”的统一规划,市政府决定将纺织厂搬迁到天诚染织公司,进行更新改造。为实
施搬迁改造工程,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1000万元,而整个工程建设需投资1800万元。
在节省投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自行设计、自行安装。二是在厂房辅助设
施建设上公开招标。三是在设备采购上实行比价采购。通过以上措施,整个搬迁工程
共节资100多万元。2003年8月,完成搬迁正式投产。这项工程的圆满竣工,使纺织厂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织机从499台扩展到726台, 年销售收入由2800万元增加到
5700万元,利税由170万元增加到350万元。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核心竞争力空前
提高。
二、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由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采取了强化管理、狠挖潜力、降本增效的应对措
施,针对原棉涨价、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用棉。实行气流
纺纱、 45支涤棉纱自产自用,对木管,编织袋等全部回用,年节约费用254.4万元,
最大限度地化解了原料涨价和其他增支减利因素。在比价采购方面,进一步细化管理,
规范运作,强化比价监管职能,努力降低采购费用,2004年共节支67.2万元,采购总
额净减少58.8万元。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2003年7月开发使用了ERP管理程序,使财务、
供销、生产、仓储、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连接一线,实现信息共享与整合,堵塞了管
理漏洞,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从整体上改变了企业管理方式,由人工管理向以信息
技术管理为主的科学化管理转变。ERP管理系统为全面提升管理档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健全自上而下的管理考核体系,公司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月度综合考核。
各车间对职工个人的产量、质量、操作、安全、劳动纪律等考核指标进行日检查、月
总结,公布考核结果,调动了干部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在用人方面,下大力
气开发人力资源,优化用人机制,不拘一格,大胆培养和起用品质好、素质高的年轻
干部,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
公司围绕优化管理这条主线,不断夯实基础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
设备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百分考核细则,确保正常的维护投入和更新改造,设备完
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在运转操作管理上,狠抓职工技术培训,严格月季测评,
鼓励晋级创优;2003、2004年分别成功举办了第三、第四届操作技术运动会,选拔出
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126人。 各车间还自行组织了秋季技术比武活动,激发了职工学
习技术、争先创优的热潮。针对市场变化大、品种变化快、客户要求严的实际情况,
不断强化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确保工艺上机,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为实现安全生产,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行每周重点检查、车间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完善经济责任
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全员安全意识。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003、2004年均被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评为全省纺织行业安全生产“三无企业”,
2004年被省总工会、省安监局授予安康杯。
三、面对严峻形势,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拓宽市场
一是树立市场第一的思想,建立“四转”机制即生产围绕销售转,销售围绕市场
转,产品围绕客户转,全员围绕效益转。全力以赴,抓销促销。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广开信息渠道,发挥网上资源优势,了解预测市场行情,开拓新的市场。三是通
过公开招聘,优化充实营销队伍,加强销售力量,创新营销机制,调动营销人员的积
极性。根据销售业绩,严格兑现工资,有效地促进了产品销售工作。四是针对市场变
化,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先后开发生产了多个新
品种,形成小批量、多品种、快变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五是提高产
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工
艺、设备、技术条件,严格质量控制,以过硬的产品赢得客户信任。针对客户反馈意
见,上门服务,解决问题,在客户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使企业在特困形势下立于不
败之地。
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为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公司党委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的组织建
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宣传
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一是在组织建设上,党委选拔配备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同志担
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2003—2004年新发展党员26名,确定培养积极分子32名,党员
人数达到268人。 二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学习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教育全体党员顾全大局、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在生产工作尤其是在纺织厂扩建过程中,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忘我工作,
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三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实行了年度目
标考核,设立党员监督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双争双比”活动,激发了党员争
先创优的积极性。 四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春季举办了技术操作运动会,
“七·一”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根据生产和技改需
要,组织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开展了“奉献日”活动。此外,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报告会、
演讲会、座谈会、演唱会,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五是共青团和工会建设纳入
正常轨道。团委和工会先后开展了“做文明职工,创文明班组”的“双文明活动”和
评选共青团机台、岗位能手活动、创新创效活动。2004年开展评选首届“圣达杰出青
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六是进一步加大措施,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
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加大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人口忧患意识,平抑第
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控制人口增长。改革和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综合治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措施,确保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撰稿人:崔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