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28&run=13

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一) 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233.32亿元, 比上年增长20.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0016亿元,增长26.9%;规模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亿元, 增长25.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
为8:64.8:27.2。 农村经济增长基础不断强化。“五大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长15%。粮经种植比例达到4:6,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优质化、规模化种
植,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7.8万吨,亩产水平创新高,分别被农业部、省政府评为全国
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设施农业和反季节瓜菜发展迅速,农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部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5项。 林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0个万亩经济林基地初
具规模。畜牧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年销售收入
过百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2家。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万人,有组织
地输出市外劳动力4.02万人。新一轮山区开发总体规划全面启动。西苇水库除险加固
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农村饮水、节水、蓄水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完成平阳寺镇
6050亩塌陷地治理配套工程、 中心店镇300亩塌陷地滚动治理工程。北宿、太平、平
阳寺1.2万亩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被国家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正式立项。精心组织实
施压煤搬迁新村建设工程,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先进市。工业经
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累计达到100家,新增利税过千
万元企业2家、累计达到1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6.56亿元,利税实现54.64
亿元,分别增长55.6%和52.7%。恒泰玻纤、泰山玻纤邹城公司、山液公司进入省级高
新技术企业行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实现产值16.57亿元,同比增长99.6%。对
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新签定国内招商引资合同227个,合同利用资金90.2亿元,实
际到位资金37.38亿元。 村居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共引进过百万元以上项目27个,
总投资达2亿元。 两园区共批准入园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37.4亿元。外经外贸工作
实现突破性进展,全市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合同利用外资2.33亿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2.14亿美元, 自营出口1.52亿美元,境外劳务输出183人,被省政府授予外经
贸工作先进单位。 商贸流通和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44.7亿元, 同比增长17.7%, 新建、 改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生活市场,投资
1.28亿元的东方圣都副食商城一期工程、 机动车交易市场已全部竣工,投资1.2亿元
的义乌商贸城启动建设。旅游
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民营经济扩量增质效果明显。全市新增民营规模工业企业24家,
民营业户达到2.22万家,从业人员6.03万人,民营经济上缴税金4.68亿元,增长68.8
%。
(二)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巩固完善
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切实做好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的工作,减征农业税3186万
元, 兑现落实了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兑付资金724万元,全市农民政策性
人均增收47元。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属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
步推进。健全完善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促进了土地经营
的有序运作。全面启动实施了财政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
扎实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金融、投资等
各项改革配套推进,促进了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日益优化。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完
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旧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修改造了凤凰
山路南段等6条城区道路, 完成了匡衡路、四基山路等10条路段的路灯安装。大型无
害化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无障
碍设施建设示范城。 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了岗山封山育林绿化
和城市周边大绿化工程。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探索建
立了“两级负责、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网络,全面实施了城区“门前三包”管理责
任制, 设立了公共信息栏100余处。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岚济线匡
庄辽河桥至城前岔河段全线通车。 完成农村公路路面工程322公里,新建店子桥、罗
头桥等中桥4座,5个镇街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35千伏香城变电站竣工投用。城乡面
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就业再
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再就业1.85万人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
稳步扩大,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30元提高到156
元, 发放低保金679万元,对7795名城市和6072名农村低保对象实施了保障。启动实
施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狠抓了科技创新和星火计划的实施,与山东大学联
合建立了山东超硬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省金属材
料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省政府列为食用菌科技星火示范县,被评为全国科技
进步先进市。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3所,普通高考本科一榜
上线1245人,居济宁市前列。职教中心综合楼全面竣工。卫生和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
革继续深化,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在5个镇街全面启动,参合群众达18万
人。进一步强化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深化计生队伍人事改革,完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
障机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产业、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了治理和
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
定,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明确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
加强廉政建设,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80%的村完成了文明
路街建设任务,文明城市创建广泛深入。坚持科技强警,不断加大投入,强化队伍建
设,“平安邹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
稳。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保密、统计、审计、物价、质监、工商、人防、
文物、史志、气象、老龄、残疾人事业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圆满完成了为民办实事的年度任务。
二、200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加快建
设经济发达、事业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现代化城市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解
放思想、干事创业、百强进位、加快发展”的基本要求,继续实施“工业立市、项目
强市、 调整兴市” 战略,坚持改革调整稳定协调统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并进、
“两城两区”同步发展,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高
新技术、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城市建管新突破,促进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年度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规
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和外贸出口总额均增长20%,合同利用外资
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继续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一是围绕拉长产业链抓招商,提升产业聚集能力。认真研究资本流动、产业转移
的趋势和规律,以现有产业基础和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创造条件承接日韩、港台和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全力招引一批配套协作项目。在引进项目、资本的
同时,配套引进技术、管理、服务和销售渠道,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招商之路。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营造招商引资强“磁场”。针对发达地区能源“瓶颈”制约,积
极策划包装我市煤电能源基地形象,增强招商引资的区域影响力;进一步发挥驻邹大
企业和我市骨干企业的优势,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联手兴建大型合资合作项目;
充分发挥闲置厂房、设施、存量土地效益,继续加大村居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政
府网络平台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窗口效应,有效开展网上洽谈和项目对接。三是政府、
企业有机互动,推动企业走向招商引资第一线。进一步转变招商观念,真正建立政府
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努力创新招商方式,科学组织灵活务实的招商活动,
强化部门、镇街服务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首谈负责制”、服务承诺
制和跟踪落实责任制,切实提高招商成功率。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项目建设协调
联系会制度,确保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和战略重点全面落到实处。着力突出企业招商
主体地位,把各类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前沿。四是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扩
大出口创汇。坚持把利用外资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鼓励我市企业采取外商入股、转卖并租等形式,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
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培育多种经济成分的外贸主体。努力扩大我市传统产品和
绿色农产品出口,切实提高出口效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培植新的出口
增长点。依托现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积极争取、筹建对外劳务输出基地,制订落实
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多层次推动对外劳务输出。
(二)牢固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做大做强区域工业经济
一是同步推进两区建设,着力构筑产业发展载体。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里能工
业园区的载体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园区投资强
度和产出水平,促进资本集聚、用地集约、产业集群,尽快把两大园区建设成为中心
区辐射、产业带相连接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税源
新区。二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拉长壮大六大产业链。按照“培育产业群、构建产业链、
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链。坚持不懈地培植
壮大骨干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竞争中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今
年力争宏河集团、 峄化公司、科澳铝业公司3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三
是坚持改革创新并举,提升传统工业发展质量。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健全科技
创新体系,提足用好技术开发经费,切实抓好传统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
推进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今年市属工业企业计划完成技改投资13亿元,重点
实施好泰山玻纤2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磁窑拉丝生产线、 宏河集团热电联产、恒鑫玻纤
公司160台拉丝炉等项目。 鼓励引导重点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今年高
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地企联合力度,推进经济合作共
兴。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继续加强与驻邹大企业全方位的联合与协作,
通过实施资本运作,拓宽合作领域,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地企共兴双赢。教育引导各
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支持驻邹企业就是支持经济建设,服务驻邹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
局”的观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好重点工程建设,为驻邹企业的发展和地企
联合与协作创造良好环境。
(三)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三农”工作,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一是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加大对骨干龙头企业
的扶持力度,从技术改造、规模扩张等方面给予贷款贴息,广泛吸纳各类资本参与农
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积极培植一批规模大、档次
高、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探索建立合同约束、服务合
作、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形成运作规范、农企双赢的生产经营格局。二是
强化三大基地建设,构筑区域特色化农业发展布局。经济林基地:以凤凰山、凫山两
大山系的大枣、核桃种植为重点,继续巩固提高10个万亩经济林基地。大力实施以京
福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工程,全力推进封山育林和平原林网建设。
高效种植业基地: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抓好2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建设;依托
各类示范园和高效示范方,切实搞好设施化栽培,进一步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
积;进一步发展壮大、拉长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重点扩大精品瓜菜、
苗木花卉种植规模, 逐步形成以岚济公路和104国道为轴线的优势产业带和规模特色
种植区。优质畜禽养殖基地:重点搞好畜禽品种改良,扩充养殖总量,在稳定猪、鸡
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搞好优质改良型奶牛、肉牛、肉鸭养殖加工。三是健全完善五项
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劳务输出服务机制:大力兴办农村劳务中介机构,
建立完善市场-订单-培训-输出的服务体系。支农政策落实机制:全面落实党在农
村的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全部取消农业税,兑现落实对种粮
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深化林业和农村三权制度改革,依法合理有序地做好土地使用
权流转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大财政支农力
度。全面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工程、应急水源工程和节水工程,抓好西苇水库除险加固
二期工程建设和其他病险库的配套改造,做好迎接世行三期项目评估准备工作。农业
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农民创办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突出抓好农业
标准化生产,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积极搞好各类新优品种、
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四)大力发展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规划,优化机制,着力抓好旅游产品、
服务功能和客源市场“三个开发”。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文物安全、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主体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相统一
的新型旅游管理体制,探索组建旅游集团公司。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旅
游资源,打响孟子品牌,多形式宣传推介我市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协作联
动,力争在市场双向开拓、客源共享方面取得实效。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二
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质量。继续抓好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的扫尾和规范建制,引入现
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技术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探索建立商贸行业协会。加快与国内外
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
通业态和服务方式。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引导市区大型商业企业向镇村扩张,激活农
村消费市场。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
展速度。积极推进大型物流项目建设,东方圣都副食商城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同时启
动二期工程,加快义乌商贸城建设进度,构建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基地。
规划建设19处城乡生活市场和专业市场,搬迁亚圣商场。抓住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机
遇,培育发展新的中介服务组织,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
兴办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其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五)努力培植壮大民营经济,切实增强镇街经济综合实力
一是促强扶弱,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壮大镇街实力。强化镇街“一级政府、一级
财政、自求平衡”意识,切实增强“项目立镇”观念,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力促北宿、平阳寺、中心店、太平、唐村和三个街道8个经
济强镇街乘势而上,不断进位升级;经济薄弱镇采取更加开放、务实的政策,力争更
快发展。二是打造资本平台,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在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服务
中心挂牌运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牵头、金融支持、企业筹股、银企联手的思路,积
极筹备设立互助合作、自律自治、自负盈亏、风险共担的贷款担保公司。有效激活民
间沉淀资金,千方百计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拓宽发展空间,膨胀民营经济
总体规模。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城乡基础设施建
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一切领域,推动民营资本在
转移中实现加速增值。大力培育和弘扬全民创业精神,最大限度地引导发动社会各阶
层人员投身民营经济。四是坚持抓大扶优,培植规模企业群体。在组织实施好“三强
带动”战略和“十百千”工程的同时,积极采取强有力措施,实现“1232”和“1231”
目标。加快推进机制创新,集中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发展。
(六)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是高起点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框架。依据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编制完成
的东城新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抓紧编制老城区改造详
细规划及各专业规划,构建改扩并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城市总体发展格局。强
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强执法监督。突出规划社会参与性,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评审、
公众参与、依法决策“四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强化规
划、立项、建设、设施配套、物业管理和工程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房地产
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坚持城市重点工程建
设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相结合,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旧
城开发工程、东城新区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工程。三是高效能
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
法,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强化街道、社区管理职能,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继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积极争创省级文
明城市。四是高效益经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依法处理城
市闲置土地,以基础设施先期配套实现土地溢价增值。严格实行经营性建设用地先详
规再“招、拍、挂”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城市拆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开
拍卖公共场所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盘活城市无形资产,使城市在经营中增
值和发展。
(七)不断壮大地方自有财力,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坚持有效聚财、理财、用财,进一步提高政府综合调控能力。大力培植财源,蓄
足增收后劲。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投入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
高大外项目聚集,增强主导财源。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龙头企业和创税项目的
支持力度,壮大基础财源。采取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扶持外贸出口、招商引资和纳
税大户,培育新兴财源。依法规范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源动态监控机制,加
强税收征管,突出抓好耕地占用税、契税和国土资源收益的清欠入库工作,堵塞管理
漏洞,做到应收尽收。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建立财政资金绩
效评价制度,探索实行政府专项资金项目化管理和国库直接拨付制度,加强跟踪问效
和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深化财政改革,建设公
共财政。进一步巩固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努力扩充政府采购内容,大力推进综合
预算,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制度。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收罚缴分离制
度,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行为。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的管理,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
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密切银企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健
全化解不良贷款和贷款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引导金融部门创新服务思路和金融产品,
提升服务水平,搞好项目推介,优化资金投向;积极创造条件,改进信贷评估、审批
和贷款制度,提高授信额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保险事业,提高保险覆盖
面。
(八)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巩固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力抓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
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就业岗
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完善“三条保障线”,
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管理工作力度,提高
社会保障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力促社会事业全
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强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培育完善人才市场。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抓
紧引进开发一批对我市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科技项目,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争创全省“双高普九”
先进市。坚持三教统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优化现有教育资源配置,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建高级技工学校。健全完善疾病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
启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做好
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深化“诚信邹城”建设,创造文明守信、公平正义的社
会环境。积极发展文化、文物、体育、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积极应对全省第四次生育高峰,巩固“三级联创”成果,突出抓好性别比控制、薄弱
村帮促、利益导向机制健全、属地化管理等重点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加
强生态市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控制工作,严格按照南水北调水质要求,认真实施水污染
防治规划方案。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完成土地利用规划
修编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做到依法用地、集约用地、
节约用地、保障用地。抓好资源节约工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聘请高层次专家,高水平编制“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努力建设“平
安邹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完成村委会换届
选举。坚持“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治安防范体系,
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信访条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
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维护全市社会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
(一)坚持科学执政,总揽全局,民主决策。把加强学习、探索新知作为执政的
第一需要,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良好风气,深入学习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开阔视野,创新观念,牢牢把握
政府工作主动权。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
结合的决策机制,做到凡是政府重大决策,事前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拓宽人民群众反
映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渠道,确保决策的针对性和正确性。坚持开拓进取与科学务实的
统一,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确保经济社会发展
年年上新台阶,又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
验的业绩。
(二)坚持依法执政,转变职能,规范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
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加快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
关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切实解
决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大
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真正把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侵权须赔偿、违法受追究的原则落到实处。
(三)坚持从严治政,廉洁自律,树好形象。牢记“两个务必”,坚定理想信念,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
之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查办案件,严惩腐败分
子。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经常性审计,严格村级财务管理,探索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
度,强化监督约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坚决打击欺行霸
市、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划地为牢等影响经济发展的不法行为。教育督促市政府各
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切实做到部门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上,
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
(四)坚持为民执政,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把亲民、
安民、富民、便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
尊重群众意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下决心从
一般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铺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历亲为,解决问题,
推动工作。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层层分解任务,
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核,重点加强督查机构、队伍建设,完善督促落实机制,
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有奖惩,形成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件件求实效
的优良政风,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办实事的原则,市政府决定,今年为群众办
好8件实事:1、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和压煤搬迁新村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北宿、太平、
平阳寺1.2万亩塌陷地治理和北宿镇北屯村、 中心店镇后屯村、平阳寺镇黄厂村新村
建设任务; 2、开展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治理,确保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标准天
数达到300天以上; 3、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建、维修大
中桥13座, 全面完成文明路街建设任务;4、改造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完成四基山路
等5条道路和三十米桥圆盘大修改造任务,建成东城新区水厂;5、全面推行农村新型
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6、实施扶弱解困系列工程,完成7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建设, 完成5处敬老院新建、扩建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特困群体实
现再就业,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
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 解决30个村、34万人的吃水困难,实现9个镇村村通自
来水;8、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