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188&run=13

2003—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工作,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收入
稳定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进
一步提高。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5元,比2002年增加772元,年均增加386元。在农
民家庭纯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1465元,经营性收入为2344元,财产性收入110元,转
移性收入166元, 分别占农民纯收入的35.8%、57.4%、2.7%、4.1%,与2002年相比,
农民收入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6.59亿元,比2002年增加21.7
亿元。全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7917元,与2002年比年均增长11.4%。
二、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逐渐增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住房、通信、旅游等正成为持续升温的大众消费热点,服务性消费支出保持稳定增长。
居民在传统的粮食、 肉类、 衣着、家庭设备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则稳中趋旺。
2004年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6375元,比2002年增加了1771元,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1.48万元,比2002年增加了5514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7亿元,比2002
年年均增长11.2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434元,比2002年年均增长65元,其
中用于食品消费801元, 衣着消费129元,居住消费465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
费119元, 医疗保健消费142元,交通和通讯消费354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消费380元。 随着税费改革和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负担逐步减轻,2004年农民人
均税费支出39元,比2002年减少40元。
三、居住环境日益改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规划和房地产的投资力度,建成了一批园林
化、智能化的绿色住宅小区,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水、电、暖、煤气、闭
路电视齐全,住宅小区绿化、公共卫生、休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为改善居民的生活
环境,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的管理
力度, 新建了3个大电视荧屏,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新型宽敞的居室,优雅舒适的
居住环境,既改善了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也使城市面貌更为美观。
四、穿着更加新潮,消费更加注重品牌和环保
穿着作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反映了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精神面貌。如今
人们在追求品牌、时尚的同时,对面料、款式和花色也十分挑剔,个性更加张扬,各
种装饰的背包、首饰等也进入普通人们的生活。居民的衣着逐步向“高档、时尚、个
性”方向发展,不仅讲究舒适而且注重环保,对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更加
青睐。农民的穿着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款式新颖、花色亮丽的服装已被人们接受,
在穿着打扮上也更加讲究。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2004年农村居民
每百户拥有彩电95台,洗衣机45台,电冰箱25台,摩托车56辆,分别比2002年增加14
台、 3台、2台、9辆,家电大件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脑、汽车也已不是人们的奢
侈品。
五、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时尚和健康
如今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攀生,学习、健身、娱乐等需求
进一步增强。全市各大广场已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尤其随着邹城市老龄人
的增多,广场休闲、健身已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健身队成为邹城市各广场的
一大亮点,晚间的广场文化生活又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城市周边的鱼塘成为人们周
末垂钓的热点,市内的各大书店、图书馆和网吧也成为人们特别是广大学生休闲、学
习的场所。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人们利用节假日进行充电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各种
类型的培训应运而生。随着生活压力增大,休闲放松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带动了全
市文化、 娱乐产业的迅速发展,音乐茶座、KTV等迅速兴起,电影、广播、报业、演
出成集团化发展。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在农
闲之际忙着听科普讲座、学习种植技术、调查农产品市场,文化下乡活动也使农民的
夜生活开始活跃起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也融入现代文明生活之中。
(撰稿人:宋光东 孟庆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