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167&run=13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88处, 其中小学238处,初中27处,普通高中4处,其他
各类职业成人学校19处,在校学生13万余人,在职教职工8186人。近两年来,市教育
局围绕“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努力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
务实进取,争创一流。学校基本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备有了极大改善,学校管理水平迈
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实施步伐大大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呈
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亮点增多、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教育事业的
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教育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初步打
造出邹城教育的特色品牌。
一、坚持改善办学条件,整体办学水平迅速提高
2003年以来,全市坚持“抓调整促资源优化,抓危改促学校安全,抓督导促教育
投入,抓信息技术促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倾注大量财力精力, 大力加强学校建设。
全市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5处, 济宁市级36处。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中小学校
210余所, 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危房改造坚持“政府抓,抓政府”的工作思路,强
化政府行为,经过组织发动、修建并举、以建为主、以验促建几个阶段,建设了北宿
镇鑫星小学、 唐村镇唐兴小学等一批高标准农村学校,太平镇投资230万元新建36个
班额的教学楼,2004年又对新出现的校舍危房进行了改造、改建,基本消除了校舍危
房。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教育信息中心和教育城域网,近20所中小学校创建成为省、济
宁市级电教示范学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快了教学节奏,扩大了教学容量,化解了教学难点,形成
了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重反馈的特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教学效率大
幅度提高,推动了初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初中教育在更高层面、更深领域参与竞
争积聚了优势。
二、坚持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发展,形成布局科学、结
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教育体系
根据城乡不同特点,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灵活多
样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城镇达98%,农
村达55%。 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2000年完成“六三”学制过渡,学生入学率小学
达到100%, 初中达99%以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通过新建、挖潜改造等多种方
式,积极探索扩大国办高中招生规模,有效解决了全市初中毕业生上高中难的问题。
有效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在城区突出抓好邹城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在农
村重点抓好市职业中专的建设。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市职业中专都被教育部命名为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以钢山中学为代表的民
办高中发展较快。目前,全市高中普及率已由1999年的23.8%,上升到现在的67%。随
着初中毕业生数量的减少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2005年将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
段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持续升温,每年报考人数超过1.2万人
次。
三、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随着办学条件的全面提高,2003年,市教育局做出了教育工作重心由重规模扩张
向内涵发展转移的战略决策,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狠抓高考、中考升学
不动摇,使全市教育事业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高考,全市本科一榜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增长的绝对数和增长率都创
下了全市的最高水平,以绝对优势蝉联济宁市第一。普通高中招生在济宁市统一命题、
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情况下,邹城在考生数量、录取人数、高分人数等方面均遥遥
领先于其他县市区,稳居济宁市榜首。
加大教学教研改革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构建民主、
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素质教育导向机制,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
艺体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坚持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农村教育
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振兴,提升全市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构建城乡和谐教育,
在继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基础上,2004年底,市教育局又做出了把教育工作重心向
农村转移的科学决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大力增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
后劲和实力。为此,坚持不懈地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加强薄弱学校改造, 每个镇街每年确定两处薄弱学校作为重点改造对象,力争用5年
左右的时间,使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师范类毕业生考选就业,不断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农
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开展以城乡学校联谊帮扶、教师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支援”活动,推动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四是健全扶贫助学长效机制,继续大力实施贫
困学生救助工程,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全力做好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五是精心培育
和大力宣传推广农村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引领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与进
步。
五、坚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坚持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人才队伍为主线,以教师继续
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校长负
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
年深化,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坚持“凡进必考”,公开考选了局机关工作人员、
部分市直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对师范类毕业生进行考选就业,进一步激发了教育系
统内部活力。积极稳妥、历史性地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
六、坚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
先后承办了一系列高规格的大型教育活动,成功承办了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大
赛,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多种教学媒体综和应用实验研究》报告会,山东
省首届“爱书人”杯中华诗文诵读大赛,济宁市职业教育现场会,济宁市教育网络建
设与应用工作会议等国家及省市级的大型活动。另外,还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现
场会、济宁市七个学科教学研讨会提供了现场。一系列全国、全省的高规格、大规模
的教育活动在邹城开展,由邹城来承办,充分证明了邹城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和产
生的影响,体现了邹城教育的品牌特色。
近年来,邹城市先后荣膺全国“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市、全国勤工俭学
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山东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市、民办教师工作先进
集体、“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普法先进单位、基层创安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撰稿人:田祥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