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科学技术协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163&run=13

2003—2004年,邹城市科协共有在职在编人员10人,平均年龄42岁,均为大专以
上学历, 其中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3人,副主席3人,女干部占20%。科协机关下
设三部一室,即科普部、学会部、科技事业部和办公室。全年经费共计23万元,其中
公务费3万元,科普专项经费20万元。科协自身有“两个中心、一个基地、三个协会”。
两个中心是:科普电教中心和科普服务中心;一个基地是:食用菌示范基地;三个协
会是:邹城市食用菌协会、反邪教协会和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一个公司即邹城市天绿
园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市科协下属14个镇科协、3个街道办科协,17个市级学会、6个
厂矿企事业科协。两年来,邹城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注重发挥自
身优势,整合科普体系,打造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增效为重点,以科普宣传、科技
培训、 科普示范为主抓手,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动。2004年6月,邹城市
被中国菌物学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单位”,推动了“科教兴邹”战略的顺利实施。
全市呈现出科技普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一、健全科普体系,壮大科普力量
科普组织是开展科普活动的基础和保障。2003—2004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
科普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提出了“致富先治愚,治愚抓科普”的口号。认真贯彻落实《科
普法》《科协条例》等上级党委关于加强科协、科普工作的文件精神。2003年,市委、
市政府首次表彰奖励了全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市委提出了科普组织要
“纵向抓网络,横向促联合”及“强化镇街、输通管区、网络村户”的建设规划,17
个镇街科协主任都是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兼任,并配备了1—2名专职干部。另外,
每个镇街配备了科技副镇长,管区配备了科技网长,村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
市市级学会17个,会员2340人。燕京无名啤酒有限公司、山东钢山酒业集团、宏河矿
业集团等厂矿企业,也都建起了科协组织。市里建立了中国农函大邹城市分校,校委
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具体负责农函大培训工作。这样,全市形成了五大科普体系。
即: 以市科协为枢纽、镇街科协为纽带、村科普协会为基础的科普组织体系;以市农
函大分校为主导、镇街农函大辅导站为重点、村农民科普学校为补充的科技培训体系;
以科技下乡为主体、科普影视为手段、科普展教为渠道的科普宣传体系;以各级科普
服务部(站)为阵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服务队为主力的科普服务体系;以各级
科普基地为样板、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科技推广体系。这五大体系各司其职,纵横交
错,共同发挥优势和作用,成为普及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有效载体,做到了方方面面
的科普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科普手段大大坚强,市里按人均两毛钱的标准,
落实科普活动专项经费20多万元。 两年间筹资40多万元,配备了2部摄像机,其中一
部为数码摄像机;两架数码照相机;4部录像机;一台VCD、一台DVD;8台微机(基本
上人均一台),并实现宽带联网,建有科协自己的国际网站,科普工作实现了办公自
动化; 两套光盘刻录设备,其中一套DVD制作设备,一套光盘拷贝机;四台打印机,
其中两台彩色打印机;两套电视编集制作设备,其中一套非线编辑设备,同时还购置
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科普手段得到加强。全市还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设立了科普
画廊、科普厨窗、科技黑板报等公众科普设施,农村建有长6米、高1.8米的高标准科
普画廊,科普条件大大改善。
二、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
科普工作面广量大,市科协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与组宣、群团、农业
等部门联合,创造性地开展的科普活动,并在“科普大合唱”中唱响主弦律,培植新
亮点。一是坚持科技下乡,做科普宣传的排头兵。科普宣传是科协的常规性的工作,
也是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利用现有的科普手段,
每年都牵头组织开展两次大型科普宣传周、宣传月活动,以展板、橱窗、画廊、墙板
等多种形式, 建起了500多处各具特色的“科普一条街”。开辟了影视科普新项目,
与电台、电视台、报社联合开设了“科普之友”“星期日科技”“科普瞭望”“农业
科技”等专栏300多期,与文化局、电影公司联合开展了科教电影“千片进村”活动,
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宣传科协系统先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
单位的典型经验。每年印发《邹城科普》、《邹城市报(科技版)》10万份,发放科
技影碟、科普录相带3000多盒,深受农民喜爱。为及时便捷地为农民群众解决技术难
题,市科协利用科普网络优势,牵头开设了科普热线电话。科协成立科普热线电话服
务中心,设一部热线,统一调度。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粮食种
植、 蔬菜生产、水产养殖、林果管理、畜禽饲养等5部专业热线,58名科技人员轮流
值班,连续10小时坐诊咨询。对出现重大病虫害疫情的,联动专业技术人员,乘科普
车随时赶赴现场, 帮助防治。自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已为2.6万余人次解决了生产技
术难题。二是坚持科技培训,做传播星火科技的领路人。科技培训是提高群众科技文
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市科协与市人事局、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在科技大厦建立了星火
科技培训中心,成为科普教育的“大本营”。成立了中国农函大邹城市分校,校委会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同时组建16人的专家“讲学团”,巡回镇村为农民上技术大课,
传致富真经。 先后举办“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班500多期次,累计有10万余人
次接受培训,80%以上的受训人员能掌握2—3项生产实用技术。有1.5万名受训人员被
评为科技示范户,成为科技“二传手”;有5500多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农民学科技
的积极性普遍高涨, 在今年举办的食用菌培训班上,下达200人的培训计划,结果有
360人听课。 农民韩瑞明多次参加技术培训,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蔬菜栽培
新经验,在全省打破了“低海拔平原地区,西红柿不能越夏栽培”的惯例,成为有名
的“乡土秀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
记。市科协与
市委组织部、科技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农村党员干部学科技、用科技大比武和食用菌
栽培技术培训活动;与市农业局、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
训工程”;与市妇联、团市委、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巾帼培训工程”“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成为科普工作的新亮点,收到了显著效果。
三、狠抓科普服务,促进成果转化
市科协把科普服务部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开展科普工作的“左膀右臂”和为
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重要力量。将原来的科普服务部扩建为科普服务中心,配备
了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指导、良种供应、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系列
化服务。目前,市科协建有两处科普服务部和13亩的科普示范基地及一个食用菌协会。
与全国160多个地市级以上科研单位建立了技贸信息联系, 成为全国经济、技术协作
网员。 在镇、村建立试验田、丰产田、攻关田、育种田300多处。现在,社会上推广
的许多作物及蔬菜良种, 都是科协科普服务部提前3-5年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
如黑地瓜、 黑玉米,84K环保杨,南方圣果火龙果,家用秸杆节能气化炉,羊肚食用
菌等新品种,多次获全国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普服务窗口。农村
专业技术协会是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提供科技服务的一支庞大民营生力军。根据
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市科协制定了农技协“上挂、下联、横辐射”的发展规划,
以“官助民办、经济技术联体”型的农技协为主,按照“民办、民管、民用、民受益”
的原则,引导其由立足农业生产寻求技术合作,逐步向“上挂科研院所,横联业务部
门,下辐射千家万户”和“内建经济实体,外接大市场”的方向发展。全市共有种植、
养殖、 加工等行业的各类农技协240个,会员1.68万余人,科技服务队5640多个,成
为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先锋队。邹城市养鸡协会纳入了“全国农技协百县千会”
行列。中心店镇综合养殖协会坚持每月28日例会制度,每年举办一次有奖知识竞赛,
发展会员200多人, 为农民提供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被评为省级先进农技协。
邹城市食用菌协会有技术人员35人, 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0人,技术人员20
人,成为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队伍。协会建立健全了各
项工作制度,绘制了会员组成分布图,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协会章程和服务规范,把每
月的9号作为理事会例会活动日, 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技术生产,高
质量开发,高效益运行”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会员为主体。优化协会运作机制,
培育、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推动全市食用菌及良种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后在市委党校、市技工学校、市星火培训基地等场所举办大规模全市食用菌生产技
术培训班5次, 在短期内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全市菇农的栽培技术明显提高,
普遍掌握了2-3个常规品种栽培技术,为食用菌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搞好科普示范,拉动产业发展
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体系的综合优势,改变以往就科普抓科普,就服务搞服务的
形式,把创办科普示范基地作为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大课堂”,作为加速科
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渠道”。按照“效益优先、科技引导、注重
质量、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培植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科普示范
基地;着力发展项目新、品种新的科普示范基地;普遍建立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的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建各类科普基地90个,其中省级3个,济宁市级8个,
共涉及300个新技术项目。培植出以“一带(枣林带)、两线(蔬菜、花卉为主线)、
四区(畜禽类和水产养殖区)、六园(干鲜果经济园)”为标志的蔬菜、畜牧、林果、
水产等主导产业。北宿镇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8亩的科普示范基地,引进种
植60多个国内外新优品种,成为精品农业、展示农业、标准农业的样板。看庄镇的双
万亩无公害土豆、黄姜、大葱,香城镇的双万亩石榴,张庄镇的双万亩大樱桃,石墙
镇的双万亩薄皮核桃,大束镇的双万亩大枣,城前镇的双万亩板栗等科普示范基地呈
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这些基地为龙头,本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
的原则,走“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技术+服务”的路子,点面结合,连片推广。
一大批农户通过基地示范, 掌握了2-3项生产实用技术,增加收入6300多万元,走上
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为把全市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邹城市科协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中,找出
了一条发展食用菌生产,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省级食用菌星火科
技示范市活动,着手实施了“利用防空洞周年生产双孢菇”新项目,并与亚洲最大的
九发食用菌集团签定了产品回收合同。继续把发挥协会作用,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
科协工作的亮点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平阳寺镇开始建立了集菌种
制作、鲜菇生产、产品加工、示范带动于一体的珍稀特优食用标准化园区。成立了邹
城市食用菌协会平阳寺分会,巩固加强了食用菌研究所建设。以此为样板,在郭里、
香城、 中心、看庄、张庄和千泉街道6个镇街,建立了食用菌开发基地,以平菇、双
孢菇、鸡腿菇、草菇、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品种为主,种植量达到3.6万平方米。
大力开发食用菌。向省科技厅申报了《白金针菇优质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星火科技
项目;向济宁市科技局申报了《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加工技术推广》科技项目,主动
挑起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任。 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种菇村
550多个, 已建规模不等的菇棚7300多个,年产鲜菇2200万公斤,年产值7100万元,
种菇专业户已达5100户,菇农人均增收1780元,初步形成了“靠政策引,靠服务推,
靠餐饮拉,企业带”的食用菌发展新格局。先后被中国菌物学会、山东省农业厅、科
技厅评为全国、全省食用菌先进单位。目前,部分食用菌产品,已通过航空及保鲜快
递运输的方式,销往上海、广州、香港、澳门、北京等大中城市,为增加农民收入开
辟了一条致富新途径。
通过近两年的科普活动,尤其是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活动以来,科普工作已
成为发展经济的“助燃剂”,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催化剂”,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
系的“粘合剂”,成为社会环境的“净化剂”。科技普及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应,激
发了人们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文明健康生活知识的了解,农民由“致
富热”导向了“科学热”、“文化热”,不少农户办起了家庭科技书屋,农村中不科
学、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定的社会现象得到了较好治理,形成了信科学、讲科学、
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气。
(撰稿人:李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