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 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113&run=13

2003—2004年,邹城市城市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以人
为本,统筹城乡,拉开了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框架。两年来,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
设投入达5亿元, 建筑业完成产值12亿元,城乡建设事业呈现出强力发展的态势,有
力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
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城
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
境。
一、高起点规划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遵循和依据
坚持高品位、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搞好城市
规划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所在。2003年,重点对东城新区规划进行启动建设,编
制了城市北区控制性规划,贯穿邹城市境内国道、省道沿线的整体规划和东北外环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召开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座谈会,委托省城乡规划
院对邹城市1996年编制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调整,聘请复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东
部新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修编的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市人大十五次常委会十五
次会议审议。 同时,编制了3.4平方公里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幅度提高了城
市规划的覆盖率。 大力精简审批事项,由25项审批事项精简到目前的9项,提高了工
作效率。抓好规划审批项目的监督实施,实行了从项目立项、批准、实施到竣工全过
程跟踪监督制度,落实了规划监督目标责任制。制定审批规划的议事规程和制度,大
力推行“阳光规划”,加大公开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二、强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载体环境
两年来,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城区道路修补和小街巷治
理、城区大环境绿化等为重点,加大力度,细化措施,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面貌。
(一)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一是东城新区建设工程。主要是金山大道、平阳路东
段、名泉路三条道路建设。金山大道:北起燕京大道,南至岚济公路,全长2950米。
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2003年3月4日开工,分别由市政公司、建安公
司承担施工任务。名泉路(健康路):西起护驾山路,东至金山大道,全长1100米。
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由市政公司承担施工任务。平阳路东段:西
起峄山路, 东至金山大道,道路全长2620米。由市政公司承担施工任务,2003年2月
15日开工。三条道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量大,铺设雨污排水管道、供水、供
气、 电信、移动、广电、供电等管道3.2万米,铺装人行道8.7万平方,移位3.5万伏
以上高压铁塔、 线杆组9处, 低压线杆20处, 铺油面积近30万平方米。三条道路于
2003年10月18日竣工通车。二是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建设。“邹城市无害化生活垃
圾处理场”项目是2004年市政府向市民承诺办理的八件实事之一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倍受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市建设局成立了工程筹建指挥部
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对垃圾处理场的规模、选址、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讨论,经过
科学研究、缜密分析,本着“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在充分听取有关专
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勘探、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环境评价专家组的评
审,厂址最终选定在峄山镇贾洼村东北山谷地带、唐王山南麓。该垃圾厂占地500亩,
前期占地300亩,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450吨,使用年限为20年,总投资8000万元。该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设计日填埋量为412吨,主要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污水处理站和办公管理区, 二期工程设计日填埋量为673吨,主要建设焚烧工程及堆
肥工程。一期工程于2004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三是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投资
1000万元(含街道、社区、兖矿等)用于无障碍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在市区主街道改
造建设边缘石坡道615处,建设和改造无障碍通道230处,按照无障碍设施的标准新建
公厕4座, 改造公厕10座,新铺及改建道路盲道12条10公里,其中改造小街巷及人行
道6条5000米, 安装盲人过街音响6处48套。2004年11月2日,顺利通过省无障碍设施
建设考评组的检查验收,当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县级市中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
范城”。
(二)城区道路修补和小街巷治理。一是岗山路大修工程。南起亚圣商场,北至
太平路, 道路全长998米。由市政公司承担施工任务,于2003年3月5日开工,于5月8
日全面完成。二是城区道路的大修改造。以小街巷治理和城区道路修补为重点,完成
了花园街、 长青路、建设路、龙山路等6条老城区道路的大修和改造,总长度达6000
米;完成对顺河路、东门里大街、东滩路、宏达路等30条城市道路的修补任务,修补
面积6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城区街道坑洼不平的问题,改变了城区道路的面貌。
(三)生态大环境绿化建设。两年来,实施了拆墙透绿、拆房还绿、见缝插绿和
城市周边的大绿化工程,先后实施完成了“三山”(铁山、岗山、护驾山)大环境绿
化,铁西防洪沟绿化,北外环行道树绿化,金山大道、平阳东路、明泉路等区域和路
段苗木的栽植,特别是在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重点实施了对公园路铁道口、
孟庙广场、峄山路南北出入口、燕京大道圆盘西北角、唐王湖公园东拦水坝坡及湖心
岛等处进行了绿化改造,在唐王湖南岸设置“平安幸福,欢乐吉祥”八个永久的绿化
大字, 并新建精品小游园6处,城市峄山路南北出入口的宽带式,大大提升了城市绿
化的品位。 同时,注重抓好绿化的管护和养护工作,力争成活率达到90%以上。城市
绿化效果明显改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大。
(四)亮化工程建设。2003年,对东城新区金山大道、平阳东路、名泉路安装了
亮灯设施,对城区路灯进行了更换和维修。2004年,完成对设计院路、龙山北路、昌
平山路、沿河东路路灯线路老化的改造任务共计达3000多米。完成小街巷便民路灯工
程9项,铺设路灯电缆7200多米,安装路灯400多盏,变压器2台,更新改造工程2项,
更换电缆线1030米,维修城区主街道路灯2000多盏,较好地发挥了路灯的服务功能。
特别是市区主要中小学门前、郭庄立交桥、峄山路盘龙柱南至收费站等路段的路灯安
装工作,使多年未解决的亮灯问题,得以圆满的解决,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加
大对路灯管理的力度,“小故障修复不过夜,大故障修复不过天”,确保城区街道亮
灯率保持在98%以上。对市区人民广场、文化广场、公园、游园内的亮灯设施加强管
理,实现了高中低主体亮化的新布局,使城市夜空更加靓丽多姿。
(五)城市公用事业建设。2003—2004年,已完成铺设煤气主管网3400多米,支
管网8200米,对原有管线进行维护防腐14000米,安装公共用户2处,相继发展了怡博
苑、 天拓住宅小区等居民煤气用户5200户,新建马庄加气站1处。服务行为不断得到
规范完善, 抄表收费率达95%以上;完成了凤凰山路、建业街、亚泰小区、土管局、
东方圣都副食商城等道路及家属区内供水管线的改造任务,改造输配水管线15000米,
新增供水集体用户26个,居民用户3600户,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区街道实现
日扫日清和一日两普扫,全日保洁,达到“六净六无”及“四个一样”的工作标准和
要求,部分主路段实现机械化清扫和日常洒水,面积达35万平方米。新安装垃圾中转
箱5个,采购吊臂式托运车2辆,实现了密闭化,防止了再次污染;完成二期日处理污
水4万吨工程建设,使日处理8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行;加大了城市防洪设
施建设,对公园路二级防洪沟、因利河上游、名泉路大桥两侧进行了石砌护坡,共砌
石方3000立方米,对泄洪设施进行改造完善,疏通城市排水管道10公里,更换排水管
道井盖600个。 对因利河进行疏浚清淤,增加了泄洪能力,有利改善了因利河的环境
卫生状况。
(六)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和清欠农民工工资情况。两年来,新开工建筑面积
达140万平方米,创建济宁市安全文明工地34个,创建省级安全文明工地3个。严格执
行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规定,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房地产经营秩序不断完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房地产开发总面积130万平方米。
认真宣传贯彻《物业管理条例》,管理水平得到小区居民认可,管理行为日趋规范;
关注弱势群体,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建设。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已经完成,未清还
的工程款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还款计划。
(七)深入开展亲民、便民活动。2004年,以转变作风、树立队伍良好社会形象
为总抓手,深入开展了亲民便民活动,召开了动员大会,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把各
单位的工作职责,服务承诺公之于社会,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成立了亲民便
民督查中心,对各单位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建设系统各单位落实了人员和办事
机构,公开了服务承诺,形成了上下联动,运作高效的亲民、便民服务网络体系。活
动开展以来, 共接到市民群众来电2000多人次,来信30多件次,来访170多人次,办
理领导批件20多件次, 反映问题落实率为100%。召开座谈会、调度会、通气会10多
次, 系统16个单位聘请社会监督员138人次,收到表扬信20件次,锦旗20面,感谢电
话200多人次,亲民便民活动逐步得到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理顺体制、转变理念,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搞好城市管理。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管理思路,大
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探索建立“两级负责,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网络,
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网络重心下移,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管理秩序良好的目标。在工
作中, 创新了城市管理新机制, 建立了市、街道两级负责和市直部门、街道、社区
(村居)、居民小组(物业小区)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网络,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重
心下移。全面实施了城区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与下属各单位层层签订门前三包责任
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城市“牛皮癣”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市领导带动,
部门联动,单位互动,门前三包的措施,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合力。同时,在“牛皮癣”
集中的地段, 设立站牌式和墙体式公共信息栏103处,有效整治了城市“牛皮癣”的
顽症。结合创建文明城市,为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通过精心组织,在
部门、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在城区主要区域和出入口设立了30多处大型公益广告牌,
对提高城市档次和城市文化品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加大了对执法队伍的教育整顿力
度,开展了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强化了对执法队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了
城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中,执法人员把“为人民敢于执法,爱人民文明执法,帮
人民赢得民心”作为工作的准则,按照依法行政,注重程序,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从严管理,服务为先,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运作管理模式,积极履行职能,大胆管
理,开展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城市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队伍素质、执法水平不断
提高,逐步受到市民的好评;城市市容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保持了良好的城
市管理秩序。
(撰稿人: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