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c&A=1&rec=11&run=13

2003—2004年,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
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
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调整兴市”战略,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
提高。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233.32亿元,同比增长20.6%,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
产业实现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25.6%;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46亿元, 增长13.4%。一、二、三产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
15.1、4.0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由于积极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加快农
业结构调整步伐, 全市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7.42亿
元, 比去年增长31.2%。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实现粮食总产47.4万吨,其中,夏
粮15.1万吨, 秋粮32.3万吨。粮食亩产水平创新高,达到457公斤,比上年增加35公
斤。农村五大产业链发展取得新成效。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蔬菜、瓜类种植
面积达到22.7万亩,比上年增加2.4万亩,总产量62.8万吨,增长13%;油料作物25万
亩, 增加1.2万亩,总产量7.1万吨,增长12%。畜牧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
全年生猪出栏80.15万头, 增长16.4%;羊出栏76.98万头,增长17.6%;牛出栏2.86
万头, 增长27.2%; 家禽出栏1389.7万只,增长17.6%。肉类总产量8.22万吨,增长
0.2%; 奶产量7318吨,增长10%;禽蛋产量9.42万吨,增长0.4%。林业建设取得新进
展。全市造林面积4.6万亩,丰山育林2万亩,新建苗木花卉基地1.3万亩,新建绿色
通道136公里,栽植各类树木400余万株。渔业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产量继续增加,全
年养殖面积为6.4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0万吨。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 经济效益全面改善。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265.02亿元, 同比增长31.14%。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5%。主要特点:一是工
业企业在扩总量壮大规模上取得突破性发展。 全市规模工业发展到100家,比年初增
加34家。二是经济效益增势强劲。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4亿元、
利润30.56亿元、利税54.64亿元,分别增长33.54%、46.16%、52.65%。三是地方工业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增长幅度快于驻邹企业。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6亿元、
利税5.77亿元,分别增长139.91%、67.54%,增幅分别高出驻邹工业111.23个百分点、
26.57个百分点。 四是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全市高新技术
企业发展到3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7亿元,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地方规模工业产值的39%。
民营经济取得新突破, 效益质量明显提升。全年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27113户,
同比增长56.8%; 从业人员70986人,同比增长54.7%;注册资金15.1亿元,同比增长
40.1%; 资产总额69.57亿元,同比增长42.8%。实现增加值49.96亿元,增长55.7%;
实际缴纳税金4.68亿元,同比增长68.8%;完成出口总额4772万美元,同比增长35.3%。
投资结构逐步改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80.2亿元,同比增长25.3%。投资结构逐步改善,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1.56亿元,更
新改造投资完成17.27亿元, 其它投资完成5030万元,房地产开发完成3.48亿元,农
村投资完成17.39亿元。
交通运输运行平稳,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1433万吨,货运周
转量2259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401万人,客运周转量7895万人公里。邮电业务总量
2.31亿元, 增长7%,其中电信业务量2亿元,增长7.4%。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15万门, 其中市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0万门。全市电话用户达
到1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4.1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达到9.8万户,增加1.3万户。移动
手机用户达到18.7万户。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城乡市场日益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7亿元,
增长17.7%。 其中,批零贸易业完成35.75亿元,增长16.0%,餐饮业完成6.95亿元,
增长18.2%。城市完成31.95亿元,增长17.8%,农村完成12.75亿元,增长13.8%。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33亿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2.13亿美元, 外贸出口1.52亿美元,分别增长91.8%、357.2%、930%。境外
劳务输出183人,增长66.4%。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 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在建项目
个数269个,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37.38亿元,增长20.54%;引进国内资金项目实际
完成投资35.23亿元,增长19.76%。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6%;旅游直接收入1.76亿元,增长28%;旅游社会总收入7.2亿元,增长42%;旅游创
汇收入86万美元,同比增长16%;旅游商品创汇收入32万美元,同比增长23%。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金融保险形势良好。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
26.89%; 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完成11.76亿元,增长23.4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余额140.91亿元, 比年初增加2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3.9
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59亿元,比年初增加7.57亿元。全市累计实现保险
金额178.74亿元, 各类保费收入2亿元,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3442万元,其中
财产险赔付金额2190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252万元。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城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
面积27平方公里。 全年用于城市建设维护资金9364万元,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30公
顷,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平方米,年末城区道路总长度257公里,
路灯盏数5360盏,市内公交车运营车辆116辆,城区内供水管网长度698公里,煤气管
网长度361公里,污水管网长度50公里,垃圾清运量154万吨。全年污染治理资金支出
16340万元,其中,用于治理废水2580万元,治理废气9680万元,治理噪声110万元。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7%,“三废”综合利用产值9885.5万元。
基础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3项,其中国家
级项目5项, 省级4项,市级8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共取得重要科研成果46项,有
1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
全市申请专利78项,同比增长39.3%,累计专利申请总量517件,专利授权51项。
全市普通中学45所, 在校学生82668人;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38所;小学209
所,在校学生74114人;幼儿园70所,入园儿童989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
192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3757人。
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8个, 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16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
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5888人,其中卫生技术
人员4599人,医疗床位3576张。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
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1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70%,电视人
口覆盖率100%。 全市各类档案图书资料7万多卷(册),可提供利用各类法律、法规
性的现行文件1867件。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国家级铜牌1枚,省级金牌1枚,省级铜
牌3枚。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18.18万人,增长12.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02万人,增长17.5%;参加失业保
险人数12.02万人。安置再就业人员18466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5221人,城镇登记失
业率2.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
险参保人数5.6万人,医疗保险收缴额3200万元。
全市城市低保对象0.3万户、 0.8万人,发放低保金475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
0.3万户、0.6万人,发放救助金137万元;供养农村五保3200人,年投入供养资金231
万元。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2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个。全年销售社
会福利彩票3000万元,接受社会各类捐赠206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全年职工工资总额28.3亿元,增长
12.51%;全年职工人均工资17203元,增长12.81%,其中邹城市属职工人均11878元,
增长10.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5元,增长15%,其中:工资性收入1489.97元,
家庭经营收入2424.91元,分别增长29.11%、12.56%。
(撰稿人:宋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