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养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98&run=13

辛亥革命后,境内养蚕户比较多,1922年《山东农业概况》记载,养蚕最多的村庄有河庄、颜村店、故县、新嘉驿。1924年,全县养蚕农户有7000多户。1932年,蚕茧产量达26.25万公斤。蚕种多系当地土种,茧呈黄、白二色。1938~1949年,由于桑源不足,养蚕户大大减少。
1962年,根据国务院“巩固现有、积极恢复、迅速发展”的蚕业方针,由户养改为集体养蚕,蚕业生产有较大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养蚕业发展缓慢。
1975年后,养蚕业发展较快,桑蚕品种增加。多为苏16×苏17反正交、东肥×华合反正交、东4×华4反正交、青松×皓月反正交、苏5×苏6反正交。平附种每张净重13克。盒制种每盒装量为23650头。1978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县养蚕业发展迅速,茧产量达到15.89万公斤。1982年,全县放养蚕种12741张,年产茧38.05万公斤,并出现高产户53个,亩产茧200公斤以上,亩收入800~1000元以上。
1985年,桑树萎缩病危害严重,桑园面积减少到4000亩,由于养蚕质量提高,产茧量仍比较高,全年放养蚕种13714张,蚕茧总产42.83万公斤。
80年代末,养蚕由1年3季改为春、夏、中秋、晚秋4季饲养,加上政策兑现,茧价上调,茧产量迅猛增长,到1990年,全县养蚕发展到240个村庄,2.35万户。放养蚕种2.7万张,年产鲜茧80.9万公斤。1992年产鲜茧116.3万公斤。1995年,桑园面积扩展到9个乡镇2.55万亩,养蚕种5.5万张,年产鲜茧217.6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