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作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93&run=13

主要病虫害
建国前,病虫害频繁发生。60年代每年约100万亩次;70年代每年约80万亩次;80年代后每年发生75万亩次。境内病虫害有70余种。其中,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锈病、黑穗病、麦蚜虫等15种。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叶斑等10种。大豆病虫害主要有造桥虫、豆天蛾等5种。地瓜病虫害主要有蛴螬、黑斑病等3种。花生病虫害主要有蛴螬、叶斑病、倒秧病等5种。棉花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枯黄萎病等15种。蔬菜病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菜蚜及地下害虫。另外,还有鼠害、草害等。
病害 小麦锈病 有秆锈、叶锈、条锈3种。小麦生锈,植株营养物质不断被病菌所消耗,寄生表皮细胞和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削弱,水分蒸发加快,致使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病害严重时,减产40~50%。
小麦黑穗病 病株抽穗早,穗畸形,子房、种皮及颖壳全被破坏而变成黑粉,造成减产。
玉米黑粉病 病瘤在生长过程中,雨后变黑粉状,随气流、雨水、昆虫传播侵染。常引起空秆不实,以发病早、病瘤大、生在果穗及其上部的减产较重。
虫害 麦粘虫 1963年发生面积11.9万亩,每平方米有虫20~50头,其中有5118亩麦田被粘虫吃光秆。1964年发生面积20万亩,1965年发生面积6.6万亩。1979年有5万亩玉米苗被二代粘虫吃光,造成玉米大面积重种。
麦蚜虫 1982年发生最重,全县较重的地块38万亩,百株有蚜虫509头,损失小麦100多万公斤。
小麦吸浆虫 属毁灭性害虫。1991年在黄屯乡马庄发现,蔓延发展很快。1993年市农业局组织135人,调查256个自然村,取土样930个,有虫村157个,有虫样方407个,其中最高有虫125头,全市有虫面积13万亩。全市突击10天进行防治,购进林丹粉100吨,防治12万亩。1994年全市发生面积20万亩,进药320吨,防治18万亩,两年挽回小麦产量约1500万公斤。
螟虫 有玉米螟、粟灰螟、高粱条螟3种,玉米螟为玉米常发害虫。1963年,粟灰螟发生面积5.2万亩,枯心苗率在1%左右;1965年发生面积2.4万亩,枯心率在10~20%,重的达70%,造成大面积重种。
大豆造桥虫 1958年境内大面积发生,有21万亩豆田受害,仅2天时间豆叶被吃光;1960年发生面积16万亩,虫株率24%,百株有虫147头。1965年发生面积18.7万亩,每平方米有虫10~20头。1970年发生面积15万亩,每平方米有虫30~70头,多者达170头。
草害 境内草害主要是大豆菟丝子,70年代前发生普遍,缠绕面积4~5%,重者达10%,减产10~20%,70年代后期得到控制。
鼠害 主要有大仓鼠、黑线姬鼠、大家鼠3种,1983年发现鼠勾鼠、 鼠。农田害鼠多分布于地头、地边、沟崖、路边及旱田。80年代初由于连续几年干旱和滥施农药,鼠类天敌大量减少,许多地方田鼠成灾,对农作物的危害较重。1981年8月,有5个公社的17个大队1100亩地受害。大安公社张楼大队的10亩西瓜受害绝产,道沟公社雷家厂大队的75亩棉花被害率达51%。

病虫害防治
50年代中期,有专人分管此项工作,并开展植物检疫和防治病虫害的测报预报。80年代以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和新型动力药械的推广应用,有效防治了病虫害,估算全县每年减少损失粮食450万公斤,蔬菜400万公斤。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有: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合理施肥,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机械防治 对翅飞害虫主要采用糖醋盆诱蛾、黑光灯诱杀。1974年,县派人去外地参观学习黑光灯诱杀害虫技术,并在全县推广。1976年全县有黑光灯2800余盏,安装1400台,分布面积5.6万亩,马桥和冠庄铺两个大队坚持使用。1982~1986年,政府动员群众捕杀田间害鼠240.6万只。防治地下害虫,首先把好种子关,采用手工精选、温汤浸种、消毒杀菌、日光晒种等措施。
生物防治 1973年,县在五里庄、高吴桥、马桥进行以瓢治蚜、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以土蜂防治棉铃虫试点,1976年全县“以瓢治蚜”人工捕放的有6个大队,放瓢面积160亩,自然利用的有19个大队,39个生产队,面积1260亩。此法省药省钱效果好。
化学防治 50年代,主要施用农药“666”用作喷粉、喷雾,制作毒谷、毒饼等。60年代重视化学防治,县农业局在各社设立化学防治基点村;农药品种大量增加,1963年开始施用农药1605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收到良好的效果。1964年使用“鲁保1号”防治菟丝子效果很好,这种草害现已绝迹。1983年试验推广了高效、低毒农药秀氰菊脂。此后普遍施用敌杀死、速灭杀丁、氯氰菊脂、功夫、来福灵、灭扫利等,效果甚佳。
动力药械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83年试验推广了“小孔喷片”,采用这种喷雾片,用药量较常规降低25%,用水是常规的1/10,效率提高了5倍;同年从临沂药械厂购进18部泰山18弥雾机,全县推广机械防治。1989年全县机防队(组、户)169个,共拥有泰山18机512台,全年机防面积35.4万亩。1995年,全市有机防队(组、户)85个,泰山18机745部,机防面积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