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果选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611&run=13

“兖黄1号”、“兖黄2号” 是1973年五里庄农科队在省农科院协助下,利用“莒选23×5905”杂交后代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杆硬抗倒伏,抗旱耐瘠,抗毒素病,适应性广,亩产可达250公斤,是省定优良品种,已在黄淮流域推广种植。1978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
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效益观测 干热风对境内小麦后期生长威胁严重。自1976年全县实现林网化以来,干热风的危害逐年减轻。为了探索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总体防护效益,县林业局、气象局配合济宁地区林业局、气象局在境内设点观测,对观测数据和图象进行了数理统一分析,取得了大量科学数据,证实了农田林网对防御小麦干热风具有明显的作用,对改善和发展林网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于1982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泰山--25拖拉机技术保养规程 该项目主要由县农机研究所完成。1985年前,国内几种主要型号的拖拉机保养规程是参照50年代的拖拉机技术保养规程制定的,不适应现代拖拉机保养要求。泰山--25拖拉机在山东省内拥有10万余台,并远销国外,迫切需要一个新的保养规程。1985年县农机研究所对原“泰山--25拖拉机技术保养规程”调查研究,经过田间对比实验,进行了反复修改,制定出一个较合理的“泰山--25拖拉机技术保养规程”。新规程以耗燃油量为主划分保养周期,重新制定了各号保养内容,调整了保养顺序,修改了零部件的保养方法,延长了润滑油及提升器用油的更换期。新规程易于用户实施且具有节油等优点,若全省泰山--25拖拉机采用新规程,每年可节约润滑油、柴油50万公斤以上,使用寿命可延长两年。这一规程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获济宁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泡桐丛枝病防治试验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树的一大危害,得病的树株主干或侧枝上丛生小枝、小叶,状如巢穴,群众称之为“凤凰窝”。病枝常在秋季枯死,严重影响泡桐的生长发育。1979年,县林科所进行了丛枝病的防治试验:从建立无病幼林开始,用抗生素处理种根,对病枝进行环剥修剪,涂以土霉素凡士林药膏。试验证明以上措施对泡桐丛枝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此项技术在境内推广使用。1986年该项目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JTJ--2型锯筒校正器 由县棉花机械厂研制。该产品是提高锯片筒标准化的重要维修和检测工具,主要由锯片筒校正器、锯片平度检测器及平板三部分组成。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提高轧花及剥绒质量,减少筋条磨损,杜绝火险并且不需在锯齿机上调整锯片筒,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转率。填补了我国棉花加工机械维修、检测工具的一项空白,1987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防治光肩星天牛开发试验研究 该项目主要由县森保站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完成。1982年开始对危害树木的光肩星天牛进行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是大面积喷药、人工捕捉成虫、磷化铝堵孔杀死幼虫、招引啄木鸟啄杀幼虫等。至1986年,林网喷药防治500多平方公里,人工捕捉成虫1895万头,堵孔7000万株,生物防治3.7万亩,营林措施防治1万余亩,防治面积达5万亩。虫口密度由1982年的22.56头/株下降到1.4头/株,虫株率由98%降至10%以下,避免经济损失14.49万元。这种综合防治技术,先后在我国北方11省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1987年7月,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成科教片在全国放映。
GCJ12挂钩式交流接触器生产技术开发 1986年,县节能电器厂研制成GCJ12挂钩式交流接触器,该产品结构合理、性能良好,耗电量降至普通交流接触器的4%以下,基本消除了噪音,属国内首创,有重大推广价值,1987~1988年列为省“星火计划”项目。1988年11月12日由山东省科委主持通过验收。达到了年产万台生产能力,产品广销国内。
兔毛粗纺花呢生产工艺的研究 该项目由兖州毛纺织厂完成,1988年12月15日通过省级鉴定。兖州毛纺织厂自1987年始先后研制了14个花色品种,试产9813.3米,根据兔毛纤维的特性,运用国产粗纺设备生产次级兔毛粗纺花呢,摸索出一整套合理的纺、织、染、整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纺纱飞毛、染色毡饼、成品脱毛等关键技术问题,是技术上一大突破。试制结果证明利用次级兔毛和粗纺设备生产粗纺呢绒产品是成功的,达到了国家梭织粗纺呢绒的标准,填补了省兔毛粗纺花呢产品的空白,在花色和质量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粗酚生产胶木粉试验 1980年,县胶木制品厂利用焦化厂副产品--粗酚加工成胶木粉。以此为原料生产的胶木制品,机械性能达到日用胶木粉类GBR--121规定,其绝缘性能达到JB893--66规定和GBD--141规定,其生产投入低于用苯酚生产胶木粉。该项目为胶木粉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1989年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立体种植开发试验 该项目由县农技站主持完成,1989年12月29日通过市级鉴定。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利用他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合理地进行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有先后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通过3年的研究、试验、筛选,建立了兖州平原粮区立体种植技术主要模式,即:小麦--西瓜--玉米;小麦--西瓜--玉米--秋菜;小麦--棉花;小麦--玉米--大豆。该种植模式,相对增加了作物播种面积,提高了复种指数。从1987年始累计开发面积37.5万亩,共增产粮食7440.7万公斤,增加产值9679.9万元,纯效益达7743.92万元,在同类地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大蒜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1993年漕河乡大蒜脱毒公司进行了大蒜脱毒快繁技术研究,经脱毒的大蒜作种子,比一般大蒜增产60~120%。这一成果获兖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在漕河乡大蒜产区广泛应用。
高档防伪蒙砂拷花瓶 兖州市玻璃总厂工程技术人员研制。1995年申报国家专利。产品在国内玻璃制品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投放市场后受到孔府家酒厂、孔府宴酒厂等厂家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蚕桑辑要略编》 作者徐赓熙,字旭川,1900~1903年在滋阳任知县。其间,徐赓熙深入民间,勘察农情,在力促民众大兴蚕桑之利的同时,广泛搜集有关蚕桑诸籍,辑录要点,整理编写了《蚕桑辑要略编》大量刻印广散民间。该书有种桑法11章,养桑蚕法8章,养柞蚕法3章,扦插桑条法、种葚法2条及技术细则8项,对蚕、桑、丝、织作了详尽记述。
《兖州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 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周宇寅主持编写,1981年7月印刷成册。内容包括1个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0个专题报告,31幅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图。该书为因地制宜发展境内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蛋鸡生产实用技术》 孔令河等人编著,1989年5月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宁分社出版。全书4.4字,介绍了优良蛋鸡的繁育、饲养和常见疾病防治,是从事专业蛋鸡饲养的工具书。
《常见内科病家庭疗养》 张传义、于贵涛、刘鲁波、刘恒合著,1990年5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9.5万字,列举了330例常见的内科病症,以问答形式加以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未来的兖州--兖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李月珠、王廉秀、郑书桓主编,1990年7月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全书29.7万字。此书由兖州县委、县政府组织编写,得到了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省经济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济南市科技情报所等单位协助。这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对兖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设想。山东省科委邀请国内16位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了评审鉴定。认为对兖州的建设和发展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