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595&run=13

西汉末年铸造、冶炼技术传入境内,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境内设钱监鼓,铸有带“兖”字的制钱。至明清,铸造、制陶、纺织、建筑以及酿酒、卷烟、制药、造纸等传统工艺技术已有一定水平。明万历年间,鲁王府御医徐郎中研制的“清宁丸”眼药疗效甚佳,1862年(清同治元年)禚晋臣、夏景禹等合股开设天德堂药铺,加工炮制的膏、丹、丸、散等中成药较有名气。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由粤东引进丝织技术,改织布机创织小缎成功并广为传习仿效。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天主教堂“大圣堂”建成,表明建筑技术已具有一定水平。
建国后,县委、县政府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科技组织机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50年代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科技宣传、普及、推广活动相继展开,工业、农业等群众性科学实验队伍开始形成。至1965年,全县已有工业及农、林、水、卫生等科学技术人员58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机构遭受冲击,工作受到干扰。1978年8月,县科学大会传达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人民群众逐步确立“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科技项目研究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活动广泛开展,一批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工矿企业相继涌现。QY1.5--10T液压千斤顶、“飞动牌”295型柴油机等一批自行设计、制造的优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农业实现良种化和栽培科学化,促进了粮食等作物的稳产、高产。至1995年,全市有市级专业学(协)会、研究会18个,会员4320人。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40个,会员5320人。有市级科技单位15个,乡镇技术站53个,形成了市、乡镇、管区、村四级科技服务网络。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19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3109人。有农林等7个专业的农民技术人员2859人。完成科研项目263项,推广应用各类先进技术962项,其中获省(部)级奖18项。
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肯定。1987~1989年,县科委连续被省科委授予“先进县科委”称号,1990年兖州县被国家科委确定为重点联系县,1992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12月25日,兖州市科技工作通过了国家级验收,1995年3月,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