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585&run=13

校舍建设 清末和民国时期,学校多设在寺庙、教堂、祠堂,政府无人过问,经费紧缺,学校破旧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城乡大力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学校多用旧寺庙、祠堂或借用民房,土台、木板当课桌。虽经多次修补,但旧貌未改,农村危房、黑屋、土台的学校到处可见。1979年,全县农村中小学有“危、黑、土”房4616间,占校舍总数的65%,用土台、水泥板、苦土桌、纸浆桌上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有80%的学校没校墙、校门。
为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校舍的落后局面,1980年起全县掀起校舍改造的热潮。总投资1327万元,其中群众捐助1027万元,占77.4%。到1987年,共建116处学校,占全县农村学校总数的48.7%,新建校舍3921间、校门190座、厕所1332间、校墙51466米、操场359757平方米,新购置木制课桌凳30058套。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有校舍8287间,其中坚固、阳光充足、照明设备齐全的占99%。经1986年10月和1987年春2次检查验收,校舍、课桌凳、校门、厕所、校墙、操场达到“六配套”的学校占95%。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六配套”的标准。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88年3月受到山东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
1990年,县政府宣布在全县依法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至1992年全市总投资2300多万元,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同时,开始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至1995年,全市筹集经费3000多万元,新征土地260亩,新建教学楼18幢、平房520间,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兖州市被评为济宁市义务教育先进市。
城镇校舍改造工作也积极进行。全市共筹集城镇校改资金达1437万元,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18幢,平房256间,总建筑面积43326平方米。新建校门5个、厕所50间、围墙1286米,改造维修校舍8835平方米,硬化路面15169平方米,添置课桌凳5392单人套。新征土地33亩,增加绿化面积10045平方米,建校改纪念标志、雕塑28个(座)。按照省政府“五达标”要求,全面完成了城镇校舍改造任务,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城镇校改优秀市,获省、市奖金60万元。新华社以“山东兖州市依靠社会力量办学,3年办了60年的事”为题发稿,全国数家新闻单位采用。
教学设备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配套工作,县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连续下发《关于教学仪器、电教、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及实验室等6室建设标准》等4个文件,制订规划措施,监督、检查、指导和总结评比,大大加快了教学设施建设的进程。到1990年共投资326万余元,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套达到了国家教委制定的一、二类配套标准。即中学38处,4处达到一类标准,34处达到二类标准;完小188处,14处达到一类标准,174处达到二类标准。全县中小学改建和新建实验室、仪器室403个,达标率为66.9%。80%的小学具备了图书室、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仪器橱1566个,达标率70.6%,实验课桌凳2812套,达标率为63.5%,配备专兼职实验员239人。1992年,全市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小学义务教育实现标准,市属学校达到一类标准。
以奖励补助等形式,投资13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录像设备22套,彩电55台,单双卡录音机186台,幻灯投影器166台,扩音机156台,唱片2526张,脚踏和手风琴462架,8.75mm电影机4部,微机4部,语言实验室设备2套。
教学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改善了办学条件,保证了理化、生物、自然等学科的教学试验和电化教学的需要,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1988年5月,兖州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配套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市实验小学被省教委定为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兖州一中被济宁市教委定为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兖州市教委被济宁市教委授予“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新建实验室72个、仪器室72个,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安装语音室6套,微机60台。12月,山东省教委考察兖州市的电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年底,兖州市教委被评为济宁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