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区(乡)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535&run=13

县民团大队 民国初年,县地方武装称民团、保卫团。1916年按山东省政府规定,全县以区(乡)为单位,建立了12个保卫团,县设保卫团事务所。武器多为大刀、长矛、土枪、土炮。1929年5月保卫团改为警察队,1930年9月,改为县民团大队,县长兼任大队长,另设副大队长,区(乡)设中队、排、班,人数不一。1931年初,滋阳县设警备队,有官兵100多人。
联庄会 1931年初建立,县长任总会长,区长任分会长,镇长、庄长为甲长。翌年初,根据《山东省各县联庄会暂行章程》,成立了县联庄会训练大队,每4大亩地派壮丁1名,以区为单位组织训练,一般3个月为1期,每期50人。规定20~40岁的男子(残废除外),均有充当会员的义务。1935年5月,改为乡农学校,会员称“学兵”,进行武装训练,以此作为补充军队的兵源。“七七事变”后,韩复榘从济宁地区各乡农学校拔去1个团的兵力,充实其军队。
滋阳县自卫大队 1945年10月成立,县长马光汉任大队长。1947年10月31日,县长李正中任自卫大队长,下有官佐26人,士兵540人。1948年3月,改名为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仍由李正中兼任,下辖常备大队、民众自卫队、保安警备大队。各乡(镇)均组建了自卫大队常备队。后备队员不脱离生产,分散在各自村庄。全县总计有常备队官佐82名,士兵1469名;后备队官佐4348人,士兵29724人。1948年7月13日兖州解放,自卫队随之溃散。
兖济县武工队 1945年2月中共领导的兖济县建立第一、第二武工队。队员大多是从部队连排干部和地方民兵骨干中选调充任的。第一武工队活动在兖济路以北,济、汶、滋3县交界一带,开始有13人,分两个战斗小组。1945年5月发展到30多人,编为3个班,装备有短枪、手榴弹和步枪,是年8月,发展到60人。1946年1月,第一武工队发展到180多人,编为4个排,12个班。2月改编为1个连,尔后,升级到鲁南军区特务团,成为解放军正规部队。
兖济县独立营 1946年2月兖济办事处所属武工队、区中队武装已发展到7个连。张文桐带4个连升级到鲁南军区独立二团,下余3个连改编成兖济县独立营,共990多人。4月兖济县撤销,设立滋阳县,独立营遂属第一军分区和滋阳县领导。独立营的战士多为滋阳县南部村庄自卫团民兵和区中队队员,连排干部由区中队领导人担任。武器装备多是杂牌长短枪及手榴弹,大部分枪支是从各村带来的。开始驻滋阳县城西,主要任务是保卫县委、县政府。是年夏,独立营移到县南部地区,主要任务是袭击国民党县长马光汉的武装抢粮队,保护群众夏收夏种。7月份升级到第一军分区十六团,过铁路进入邹东,随军分区作战。
滋阳县大队 1946年7月,中共鲁南二地委、第二军分区决定组建滋阳县县大队,军分区三连调归滋阳县,为县大队第一连,县委警卫排、县公安队和民兵积极分子共100余人组建成第二连。同年8月,八区(新驿)联防队70余人升级为县大队第三连。
1947年春,根据战局需要,县大队一连回军分区,二连升级到鲁南军区二十团。此后,县委将部分武装和县区干部编为3个长枪班(50多人),3个短枪班(40多人),由刘明带队到麓水(滕东)县十区参加土改工作,1个机枪班(4~5人)在邹东、邹西活动。
1948年4月,鲁南二军分区并入鲁南一军分区,县大队归属鲁南一军分区领导。10月中旬,发展新战士299人,有步枪230支,子弹2060发。11月,又发展到386人,有长枪283支,短枪52支,机枪3挺。12月底,县大队大部分战士升级到野战部队。1949年1月,县大队成立3个新兵连,每连近百人。1950年5月,根据上级指示,县大队全部升级到野战部队。

表22-1 县大队领导人更迭表
┌───┬─────┬───────────┐
│姓名 │职务 │任离职时间 │
├───┼─────┼───────────┤
│张文桐│大队长 │1946年7月~1946年10月 │
├───┼─────┼───────────┤
│黄逸宾│政委(兼) │1946年7月~1947年2月 │
├───┼─────┼───────────┤
│韩维堂│副政委 │1946年7月~1946年10月 │
├───┼─────┼───────────┤
│高维柔│副政委 │1946年10月~1947年2月 │
├───┼─────┼───────────┤
│庄毓明│大队长(兼)│1946年10月~1947年2月 │
├───┼─────┼───────────┤
│周航 │政委(兼) │1946年10月~1947年2月 │
├───┼─────┼───────────┤
│张文桐│副大队长 │1946年10月~1947年2月 │
├───┼─────┼───────────┤
│刘明 │大队长(兼)│1948年3月~1949年2月 │
├───┼─────┼───────────┤
│翟厚仁│政委(兼) │1948年3月~1948年8月 │
├───┼─────┼───────────┤
│黄逸宾│政委(兼) │1948年8月~1949年2月 │
├───┼─────┼───────────┤
│朱兴邦│大队长 │1947年8月~1948年3月 │
├───┼─────┼───────────┤
│武英奎│副政委 │1948年8月~1950年5月 │
├───┼─────┼───────────┤
│李椽 │大队长(兼)│1949年2月~1950年5月 │
├───┼─────┼───────────┤
│翟厚仁│政委(兼) │1949年2月~1950年5月 │
├───┼─────┼───────────┤
│何守信│副大队长 │1949年2月~1950年5月 │
├───┼─────┼───────────┤
│张宪森│副大队长 │1949年2月~1950年5月 │
├───┼─────┼───────────┤
│朱兴邦│副大队长 │1948年3月~1949年2月 │
└───┴─────┴───────────┘

武警兖州中队 根据上级指示,鲁中南行署公安局长李丰平、副局长朱礼泉带领1个加强连,于1948年7月17日进驻兖州城,担负治安保卫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该部队的番号和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动。
1949年10月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滋阳县公安中队,隶属县公安局。1950年9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滋阳中队,隶属军事系统。1955年7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属县公安局管辖。1957年9月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滋阳中队,隶属济宁公安大队,直至1958年12月。1959年1月属公安机关,由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称人民武装警察。1963年2月改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兖州中队,其建制和领导关系未变。1966年9月隶属济宁军分区兖州县人民武装部。1968年8月,济宁军分区成立独立营,兖州县中队被编为该营第三连。1969年3月改称兖州中队,归县武装部管理。1982年6月,兖州中队改属武警济宁支队,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济宁支队兖州中队,至1995年未变。


伪滋阳县保安大队 1931年初,新驿店子街王绍武与其兄王梅春网罗10余人,以西吴寺村为据点组建自卫团,王绍武自封为团长。1938年秋,被滋阳县知事邱元泰封为滋阳县保卫团团长,时有300余人,编两个中队,有长短枪150余支。团部在城里,一中队100多人在大安村,二中队100多人在王因村,特务队92人在范家堂村。1939年3月县知事金甲一兼任团长。是年8月,王绍武调宁阳县任县知事,冯宝元继任团长。1940年6月,保卫团改为保安大队,扩为5个大队、15个中队,共2080人,分布在全县各据点。日军投降后,保安大队解体,部分人员投靠国民党县保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