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食保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306&run=13

建国初,境内多沿袭传统储藏方法。由于仓房设备差,缺乏科学管理,鼠、虫害严重,霉烂变质现象时有发生。1953年,全县开始对粮油防化、保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后进行多次。至1995年,参加省市县培训人员累计达数百人次。加强了粮食保管工作。
开展“四无”粮仓活动 1955年4月,全县普遍开展“四无”(无虫害、无霉烂、无鼠雀、无事故)粮仓活动,促进了保粮水平提高。道沟粮所在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中,被粮食部评为全国先进集体,粮所负责人出席了第一届全国粮食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大会,获粮食部奖励。1958年后,“四无”粮仓活动被忽视。1965年,恢复“四无”粮仓活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四无”粮仓活动被迫中止。1978年,全县重新恢复“四无”粮仓活动。1981年,兖州县被济宁市粮食局评为“四无粮仓”先进县。1990年,全县有粮油防化保管人员193人。至1995年,连续14年,被济宁市授予“四无”粮仓先进市(县)称号,受到济宁市粮食局的表彰。
药剂防治 始于1953年,主要是氯化苦熏蒸法。其药毒性强,持续时间长,杀虫效果好,但成本高,残毒量大,对粮食品质有较大影响。后改用磷化锌、磷化铝片熏蒸法。1976年改为缺氧密闭法。缺氧储藏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缺氧,二是低剂量磷化铝缺氧。低剂缺氧,即每万公斤粮用磷化铝12克进行处理。80年代,全县仓库普遍使用磷化铝片潮解杀虫法。
密闭储存 1953~1964年,全县推广沙坯压盖法密闭储存,每年密闭粮食2000万公斤左右。主要采取粮食入库加盖草席、封门上锁、定期查看的办法,发现生虫、受潮,及时倒仓出风、晾晒、过筛或药物熏蒸处理。70年代推广“三低一高”(低温、低氧、低剂量、高温密闭)保粮方法。1977年,实行沥青垫底草席麦糠压盖法。1978年起,推广塑料布低氧密闭,年密闭粮食3000万公斤。1982年后,全县推广塑料槽管密闭保粮。1986年,实行塑料槽管上墙密闭。“三低一高”保粮法,至1995年继续使用。
1987年,推广机械通风保粮,建空调仓两座,容量50万公斤,主要对机关粮店成品粮储存。1989年,全县推广微机测温储粮,年平均微机测温储粮6644万公斤。
1988年,推广科学保粮中,在大安粮所进行“存气箱式机械通风储藏玉米”技术研究。1989年12月,经济宁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确认该项科研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