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服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281&run=13

旅馆业 建国初期,城内有私营旅店78家,大多集中在火车站下、岗子街、东关大街和西关。从业者180人,月营业额12000元。1956年,75家旅店参加合营,按所在地划分9个组。1959年后,把相互靠近的小旅店合并起来,1961年有旅店33个,小旅店陆续被淘汰,1975年城内只有7处国营旅店,农村公社供销社各有1处旅店。
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很快形成以国营旅店为主,集体旅店为辅,私营旅店为补充的旅店业网络。全民性质的有兖州旅社、“三八”旅社、兖州宾馆、中御桥旅社等8处;集体性质的有鲁南实业公司旅馆部、兴隆饭庄旅馆部、长乐大酒店旅馆部、长安旅社、兖州镇招待所、红花旅社等11处;私营的有恒昌旅馆、少陵旅社、迎宾旅社、兴华旅社等6处。另有省市驻兖单位招待所8处,县政府和科、局所属招待所10处。城乡个体旅店大大增加。1987年全县有旅馆60处,从业771人。其中,城内29处,493人;农村31处,278人。1995年,旅馆达到66处,其中,国营及集体旅馆43个。城区兖州宾馆、九州宾馆、皇城宾馆和改建后的兴隆宾馆、富都宾馆等一批集食、宿、会议、娱乐为一体的高档、豪华、现代化服务中心具有较高的信誉。
理发业 建国初,城内有理发店45个(包括理发挑子),大部为夫妻理发店,农村有理发店8户,多在集市或串乡营业。1956年城内组织起11个公私合营理发组(店),后合并为5个理发店。1957年,农村个体理发户组成理发小组。理发店(组)除坐店营业外,还经常赶集串乡。“文化大革命”期间,流动理发业务被取消,发型单调,烫发被看作“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中断。1978年后,理发业迅速发展,东桥、新容理发店聘请济南奇美理发店的特级理发师来兖传授技艺,大世界、施美、东方、白天鹅等理发店派人去上海、南京、汕头等地学习技术。发型的多样化适应了人们对美的追求。1988年有理发店215个。其中,城内35个,120人;农村180个,186人。1995年,全市理发店560多个,城区168个,个体理发店成为理发业的主体。
摄影业 建国初期,城内有中央、丽华、真光、容真、新华、亚辉、隆光、青年8个私营照像馆和巨流、玉泉两个画像馆,从业者19人。1956年公私合营后有中央、容真、亚辉、丽华4个照像馆和1个画像门市部。1960年,合并为向阳、容真两个照像馆,撤销了画像门市部。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摄影业没有大的变化。
1978年后,摄影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体多种经营形式。向阳、容真两处照像馆进行了改建,先后开设了蓝天、大方、新潮、红锋、民艺、曙光、新兴、大成等10余处照像馆,农村11个乡镇相继建起了照像馆。1988年全县有照像馆71处,从业者120人。其中,城内10处,50人;农村61处,70人。后,由于个体照像业发展过快,经营效益不好,照像馆有所减少。1995年有照像馆48处,城乡各24处。
浴池业 1956年城内有浴新、鼎新、新泉、玉湖、会芳泉5处浴池。1957年玉湖、会芳泉分别合并于浴新池和鼎新池。1964年又将新泉池并入浴新池。1968年拆除鼎新池,重建后称大众池。“文化大革命”期间,浴池业的修脚、搓背等服务项目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取消。
70年代,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建起浴池,以满足本单位职工的需要。国营浴新、大众两浴池向服务综合化发展,恢复了修脚和搓背业务。1995年城内有国营浴池2处。机关、厂矿等企事业单位设有浴池2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