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63&run=13

1950年,城乡有丝织、酿造、小农具、粮油加工等手工业作坊314个,1955年为422个。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城乡611个个体手工业组成19个手工业社组,1957年调整为15个,农村手工业社组划归农业合作社副业。
1958年,在“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中,新驿、泗庄、黄屯、城关等先后出现了45处公社工业,其中有农具厂、被服厂、制钉厂、土化肥厂、酱菜厂、硫磺厂等。1959年发展为60处,总产值95万元。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生产脱离实际,盲目建设,一哄而起,导致了1960年的萧条状态。1961年社办工业减少到6处,1962年仅存新驿、城关2处工业,总产值为55万元。
1965年,公社工业恢复到4处,一些生产队烧制砖瓦、石灰等工副业逐步得到恢复。1970年,公社工业发展到9处,城区出现了16个街道办小企业,全县社镇工业产值为83万元。1971年,响应全国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发展“五小工业”的号召,积极推广遵化县“以粮为纲,多种经营,以副养机,以机促农”的经验,提出建立县、社、村三级农机修造网,涌现出一批社镇办工业。1979年,社镇办工业增加到70处,产值达200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8%,占全县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的59%。城关镇和大安公社工业发展较迅速,工业产值分别为541万元、327万元。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为社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83年工业产值2604万元。1984年,兖州县乡镇企业工作会议提出“乡、村、联户、个体四轮驱动,双轨并进”的口号,进一步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道路。1986年,全县有乡镇办工业89个,村(包括街道办事处,以下同)办工业733个,合营及个体工业260个。乡镇工业产值1017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8%。
80年代末期,乡镇工业形成了以机械、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建材、造纸、食品、纺织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城郊乡造纸厂、合金钢厂、产业用布厂,王因镇淀粉厂,谷村乡轧钢厂,产值突破1000万元。造纸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合金抗磨厂的TQ抗磨球获中国发明协会铜牌奖和全国星火计划优秀成果奖。乡镇工业不断改进经营机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出现了一批省优、部优产品,其中有N1型柔性机械接口煤气铸铁管、“兖宁牌”玉米淀粉、2号箱板纸等。1989、1990年,在市场疲软、原材料价格上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稳定发展速度。1990年乡镇办工业95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80个),村办企业628个,联户和个体2473个。乡镇工业产值为4318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9%。乡镇办独立核算工业及村办工业固定资产为11006万元。乡镇工业完成利税3367万元,占全县工业利税总额的85.6%。
1990年后,乡镇工业内联外引,与大专院校、大中企业广泛开展联合和协作,逐年加大投入,改造老企业和发展新企业并举,企业活力普遍增强。先后开发新产品35项,其中立卧两用液压千斤顶、隐形防盗门、挤压型打桩机、自控电热毯、绞链获国家专利。同时,产品向高档次发展。王因淀粉厂生产的玉米淀粉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机制纸、煤气管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1994年,在全国乡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千强评比中,5个企业入选。1995年,乡镇工业组建企业集团,创名牌产品,重点增大企业的发展后劲。组建了山东东岳机床工具集团总公司、山东银河橡塑集团总公司、山东华夏油罐集团总公司,省级集团达到7个。在中国乡镇企业最高利税总额和最大经营规模千强评比中,兖州合金钢股份有限公司、兖州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兖州阀门厂等4家企业入选。是年,全市乡镇工业有食品、纺织、造纸、工艺美术、建材、机械、化工等门类20余个。工业企业达到3232处,其中乡镇办132处,村办697处,村以下2403处。固定资产达32.2亿元,从业人员128846人。工业总产值117.5亿元,实现利税12.47亿元,出口交货值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