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化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56&run=13

1968年8月,兖州县化肥厂建成投产,是境内第一个化工企业。1970年,县石灰砖瓦社自筹资金8万元,建年产500吨电石生产线。1972年,国家投资56万元,建万吨级磷肥厂。1974年,国家拨款60万元,自筹12万元,建兖州化工厂,形成年产800吨黄磷生产线。至1977年,全县有化工企业5个,产品分为3大类11种,年产25782吨,产值达915万元。其中,化学肥料业占40.3%,化工原料业占41.7%,初步形成了以化肥工业为先导,以化学原料工业为骨干的化学工业体系。
1990年,全县有化学工业企业12个,县化工厂、化肥厂、磷肥厂、碱厂为国营企业;电石厂隶属化工公司,为县集体企业;漕河化工厂、漕河塑料厂、泗庄溶剂厂、堡子化学剂厂、城郊乡阻燃输送带厂、谷村石灰厂、大安拖配厂为乡镇企业。年实现产值3416万元,利税额36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480万元,职工总数2490人。国营企业完成产值1672万元,实现利税131万元。是年,县碱厂(矿石制粉厂)、磷肥厂、化肥厂以及部分乡镇化工企业,生产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1990年后,乡镇化学工业有所发展,国营化学工业呈滑坡之势。1995年,全市有乡以上化工企业16个,产值43959.3万元,其中国营企业3个,工业总产值3363.8万元。
化学肥料 1966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筹建年产合成氨3000吨的化肥厂,厂址设在城北楚家洼村东。1968年8月投产,投资180万元,当年生产氨水2774吨,产值27.7万元,时有职工236人,亦工亦农人员占74%。其产品纳入县统销计划,供不应求。化肥属政策性亏损产品,每年均由地方财政向企业支付定额亏损补贴。1972年8月,在县焦化厂旧址,筹建万吨级磷肥厂,1973年6月投产,投资56万元,其产品由县计划统销。1973年,共生产化肥17715吨,氮肥占83.8%;实现产值13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16万元。由于产销价格倒挂,两厂累计亏损44万元,化肥厂占81.8%。两厂共有职工453人,化肥厂占58.7%。1974年,由于运输紧张,磷肥生产原料不足,被迫改产普通过磷酸钙,后因污染严重停止生产,是年生产磷肥2100吨,亏损19万元。化肥厂设备故障频繁,年开车率仅为68%,比1973年减产45%,亏损67万元。1975年,化肥厂开展设备、技术改造,合成氨生产能力增加到5000吨,年产氨水1.94万吨。1976~1979年,化肥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其中,氮肥总增长幅度为40%,磷肥增长幅度为45%。1979年8月,磷肥厂投资22万元的球磨配套设备投入运转,国家财政开始对小磷肥生产给予定额补贴。年底,化肥总产5.98万吨,其中,氮肥(氨水)3.98万吨;实现产值653万元,其中磷肥占57%;实现利润128万元,其中磷肥占79%;固定资产原值612万元,化肥厂占75%;化肥企业共有职工912人。
1980年,大安公社农机厂(东厂)投资96万元建小型钙镁磷肥厂,当年产磷肥2900吨。1981年底,县磷肥厂投资200万元筹建年产5万吨的24.7立式高炉。县化肥厂完成了10吨级工业锅炉的安装,合成氨生产能力达1万吨,主要产品改为颗粒状碳酸氢氨。1982年5月,县化工厂完成了水泥车间转产氮、磷、钾复混肥的系统改造,当年生产2000吨。1983年,磷肥厂24.7立式高炉生产线竣工投产。1984年,化肥总产7.7万吨,其中氮肥3.57万吨,实现总产值1078万元,利润8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280万元,职工总数1068人。年底,县属3家化肥厂,推行以厂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经济责任制,管理机制明显改善,经整顿、验收取得了化肥生产合格证书。
1985年,境内化肥工业陷入困境,产品积压,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1986年,氮肥产量比1984年下降50%,磷肥产量下降55%,化肥企业亏损额达190万元。此后,化肥行业产销形势趋向好转。1988年,化肥总产达8.22万吨,其中氮肥3.42万吨,磷肥4.29万吨,复混肥0.51万吨,实现总产值1402万元,利润204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固定资产原值达1387万元,职工总数为1050人。化肥厂氢氨合成采用了微机自调系统,氢氨比合格率提高到95%。
进入90年代,化肥生产再度滑坡。1991年,化肥厂生产碳酸氢铵3153吨,1992年11月,化肥厂停产,此时,磷肥厂生产断断续续。1993年4月,化肥厂被市酿酒厂兼并,组建了兖州市酿酒厂啤酒工程筹建处,购置了部分设备,未投入生产。1994年下半年,筹划化肥厂破产事宜,1995年3月26日举行产权拍卖会。磷肥厂全面停产。1995年,磷肥厂恢复生产。是年,生产磷肥1381吨,复合肥1414吨,总产值284.75万元。
其它化工产品 1970年初,县石灰砖瓦生产合作社(社址在共青团南路西侧),自筹资金8万元,筹建年产500吨电石生产线,于1972年底投产。1974年,国家投资60万元,于石灰砖瓦社社址建黄磷厂,设计年产800吨。1975年底建成投产,同时将黄磷厂改为兖州化工厂。是年石灰砖瓦社改称电石厂。1976年初,化工厂建年产300吨的磷酸炉,主产品为工业磷酸,副产品为磷酸二氢钾。是年,全县化学原料总产1530吨,其中电石768吨,黄磷618吨,磷酸144吨(含磷酸二氢钾)。产品销售及主要原材料供应,均以国家计划调配为主。
1984年,化工厂、电石厂分别通过国家验收,获得生产合格证书,漕河区办小型泡花碱厂建成投产。是年,全县化学原料业总产已达3600吨,其中电石1731吨,黄磷853吨,磷酸类产品263吨,盐酸类产品2.5吨,泡花碱750吨。实现产值551万元,国营企业占80%;利税总额80万元,国营企业占67.5%;固定资产原值328万元,国营企业占79.5%。产品分4大类11种,黄磷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电石厂年产63万立方米乙炔气工程和磷肥厂年产1000吨的糠醛工程相继施工;道沟乡办起小型化学助剂厂;城关镇少陵居委会与青岛泡花碱厂联营兴办泡花碱厂,年产能力为1万吨。1986年,化工厂投资80万元,建三聚磷酸钠生产线,县矿石制粉厂投资60万元,建纯碱生产线,生产能力逐渐提高。1988年化学原料业产值978.4万元,实现利税201.5万元。由于纯碱生产不过关,投入大于产出,而糠醛生产原料不足,产品价格下跌,致使两项产品产销价格倒挂,合计亏损11.5万元。
1989年底,县磷肥厂投资100万元筹建年产1万吨硫酸铝生产线;泗庄乡建小型助剂厂,主产PVC取代剂;兖州镇石灰厂办小型化工厂,年产三氯化铝100吨。1990年,大安镇投资250万元办起的化工实验厂,形成磷酸三钠和三氯化磷生产线。因市场变化大、产品积压,不久停产。1991年王因农具厂兴办兖州县有机化工厂,主要生产硫酸二钾脂、醋酸丁脂;黄屯乡与济宁第一化工厂合办分厂,投资650万元,设计年产精萘2500吨,当年产量为102吨。同年,县化工厂扩大了三聚磷酸钠生产线,形成年产4500吨的生产能力,而矿石制粉厂因纯碱质量不过关而转产。1992年电石厂投资150万元购置年产5000吨轻质磷酸钙生产设备,由于考察不准,当年下马,设备闲置。磷肥厂糠醛生产断断续续。1995年,境内有化学原料生产企业16家,总产值43674.6万元,其中,市化工厂、市九州化工厂(磷肥厂)、市电石厂3个市直企业完成产值3079.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