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建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55&run=13

境内民间烧制砖瓦、石灰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扩建城池所用青砖(长1.5尺,宽0.7尺、厚0.4尺),多为当地所产。城北琉璃厂村烧制琉璃瓦,供修建孔庙和鲁王府之用。1935年(民国24年),境内有砖瓦窑6处,白灰窑7处,每户资本约百元,砖瓦、白灰以土窑烧制,柴草为主要燃料。
50年代初,于城南冠庄铺村建社会福利砖瓦厂,为境内建材业唯一的国营企业,年产砖瓦30万块,产值约万元。1956年后,一些农业合作社以烧制砖、瓦、石灰为主要副业,全县建材业产值为158万元,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9倍。1958年,国家投资20万元兴建国营矿石制粉厂,年产值5万元。由于贯彻“以钢为纲”方针和“左”的错误影响,农业合作社向公社化过渡,农村工副业大部停产。60年代初期,国家、集体基本建设缩减,城乡保留的85处社队砖瓦窑和60处石灰窑仅有少部分坚持生产。
1962年,山东拖拉机制造厂所属机制砖瓦厂交兖州工业局管辖,时有资产13万元,职工104人,因窑池报废,人员精简,砖瓦年产量由420万块降至177万块,产值降至4.54万元。同年,手工业联社建石灰生产合作社,年产白灰800吨,砖28万块,年产值4万元。1963年10月,县办福利砖瓦厂交省民政厅主管。境内87处砖瓦窑、61处石灰窑,基本恢复生产,年产值42万元。
1964~1974年,建材产品结构及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砖瓦由手制改为机制,单窑改为轮窑。石灰由部分土窑改为立式混烧窑生产。此间,国家投资1万元在城西南建工读砖瓦厂,投资54万元于城南建灰砂砖厂,投资16万元在嵫山办水泥厂,投资6万元在城北办耐火材料厂。省属安置砖瓦厂停办,县机制砖瓦厂并入焦化厂。1975年建材工业总产值为244万元。
1976年后,县灰砂砖厂因产品造价高转产水磨石,水泥厂下马,县耐火材料厂改为铸造厂,砖瓦石灰社转产电石,工读砖瓦厂下马,城关镇砖瓦厂停办。
1984年,颜店镇承接了下马的水泥厂并恢复生产。是年,乡镇以上建材企业35个,其中国营企业仅县建材厂和矿石制粉厂2家。建材业年产值937万元,利税136万元,固定资产790万元,其中,国营企业产值94万元,利税1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41万元。
1990年,县矿石制粉厂转产碱粉,国营建材企业只有县建材厂1家,乡镇办企业21个。全县建材业产值1931.4万元,国营企业占3.7%;固定资产原值734万元,国营企业占16.4%;利税总额为192万元,国营企业占4%;职工总数2330人。是年,主要产品产量:水泥2.03万吨,水泥预制构件45万立方米,砖33700万块;瓦2400万片,石灰3.49万吨,水磨石板材3.22万平方米。另有村办建材企业194个,年产值5885万元,利税780万元。
进入90年代,建材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批新型建材生产企业。1991年泗庄乡兴建玻璃钢厂。1992~1993年小孟乡史王村、兴隆庄镇先后办陶瓷厂生产墙壁、地面装饰瓷板,市建材厂转以加工花岗石、大理厂、水磨石板材为主,吴寺村四方建材厂生产多种石料板材,大安农机厂建成镀膜玻璃生产线,东升新型建材厂生产新一代保温防水材料ZGF-500阻水隔热粉等。同时,砖、瓦、灰、砂等建材业亦有所发展。1995年,全市有建材生产企业214家,完成产值16.3亿元,其中乡以上企业21个,产值5.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