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五金 电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51&run=13

五金 解放前夕,城内有铁匠铺4个,白铁铺7个,主要加工镢、锨、镰刀等小农具及铁勺、水桶等生活用品,均为小本经营,自产自销或来料加工,全系手工操作。
1951年2月,李义春、颜延芳等26人,各交股金80元,在中山东路318号租房5间,成立了白铁生产合作组,产品有水桶、水壶、轲辘、炉具等。翌年,张君康、邢殿祥等4户10余人成立了红炉生产合作组,生产锄、镰、镢、锨、瓦刀等。1956年,白铁生产合作组和红炉生产合作组分别成立胜利白铁社和红光铁业社。两社全部资金4.39万元,社员总数103人,年产值28万元,利润1.3万元,产品以水车管、水桶、炉具、锄头、锨、镢等为主。黑白铁生产已部分使用上底机、咬口机、卷筒机等自制简易机械。1958年7月,白铁社、铁业社同木业社合并称滋阳县铁木合作工厂。1961年恢复白铁社,铁业社改称五金社。1967年,五金社转产农机具,改称兖州县农具制修厂。1970年,白铁社改称兖州县电器厂,仍保留传统的黑白铁产品。竹器社转以生产铁皮锁及门窗构件为主,改称兖州县小五金厂。1971年,全县有金属制品五金工业企业4家,其中县小五金厂、电器厂隶属二轻局,镇黑白铁服务站及小五金厂属城关镇。4家企业年总产值为25.8万元,从业人员165人,产品销售以百货站代销为主,自销为辅。1974年,城关镇修配厂与镇小五金厂合并成五金电镀厂,转产小开刀。县钟表社改称铜件厂,主要生产水油开关。1978年,县木器厂分出设立螺钉厂,时有固定资产原值30万元,年产值53万元。翌年,县螺钉厂与城关镇面粉厂合并,因管理不力,当年亏损5万元,此后分开经营。县小五金厂铁锁滞销转产钢木家具。1981年初,城关镇五金电镀厂下马,厂址及资产被县府征用。五金业呈萎缩之势。
80年代后期,五金行业有新的发展,索具螺旋扣、卸扣、金属容器、铝合金构件、型煤炉等为五金行业主要新增产品。其中,县农具制修厂和电器厂生产的索具螺旋扣、卸扣为省外贸五矿公司的包销产品,主销日、美、丹麦、西德等国。被称作“油罐之乡”的王因镇生产的低压储罐,远近驰名、颇具影响。1989年,王因镇有村以上容器生产厂5家,产值为368万元,占行业总产值的73%。1990年,五金业实现产值1065万元,利税总额63.42万元。1995年,五金行业有乡以上企业12家,总产值为33625.4万元。
电器 境内电器工业始于60年代。1963年,城关公社工业总厂设电器修理门市部,随后,扩大电器修理业务,建电器车间,试制J0系列2、8、7千瓦电动机和JE11、1101B发电机。1966年改称兖州县电机制修厂,翌年,转为县大集体企业,改属县手工业联社。1968年,电动机产量达296台,实现产值20万元,利润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万元,职工101人。
1970年,县工业办公室筹建无线电厂(山东电讯六厂),总投资5万元,年产2AK系列二极管0.8万只。是年白铁社改称县电器厂,年产低压配电盘(箱、柜)及变压器289台,实现产值83.4万元。1973年,电讯六厂转以生产高低温环境试验设备为主,研制了小批量深冷治疗仪、激光测距仪、遥控引爆器、自动报靶器等电子系列产品。同期,电机制修厂JO系列电动机达5种规格,年产419部,产值67.7万元。1975年,电器厂转产农机配件,电机制修厂转产千斤顶,城关公社工业(农具厂)试产330、230型电焊机和农用50-100千伏安变压器。1977年,城关运输队改为兖州县胶木电器厂,主要生产灯头、灯座、吊线盒、开关等。1979年,全县有电器企业6个,实现产值184万元,利润2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3万元,职工总数482人。
80年代初期,电器工业呈萎缩之势,电讯六厂连续3年亏损,电器厂因效益欠佳,1984年停产,胶木电器厂则部分转产铝制品胶木配件。1985年,城关公社农具厂改为城郊乡电器设备厂,其产品仍以农机配件为主。1986年后,电器生产形势好转。电器厂恢复生产,推出SDK-1“金狮牌”家用食品电烤箱,大安镇办节能电器厂生产CTCTN挂钩式交流接触器。1990年,电器业共有集体企业5个,电讯六厂为国营企业,胶木电器厂、电器厂隶属县二轻局,为集体企业,电器设备厂、节能电器厂为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低压胶木电器164.8万件,JF系列发电机组124台,CTCTN挂钩式交流接触器2000台。完成产值1157万元,实现利税7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95万元,职工总数501人。
1991年,胶木制品厂与淄博电热电器厂协作生产电热锅底座,年产6.6万件。电讯六厂大部分工人分流,仅保持厂名,与一些电视机生产厂家联销包修,没有定型产品。1995年,电器行业有企业5家,产值1729.7万元,利税5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