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营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40&run=13

1949年,境内除发电厂、酿酒厂2家小型国营企业外,有铸造、机械修理、印刷、食品加工等6家私营小厂,金属品制造、竹木草编、缝纫皮革、土纺、土陶等314个个体手工业户,全县工业总产值162万元,其中,私营小厂和个体手工业占83%。
为发展工业生产,扩大就业,政府对私营企业采取加工定货、代购、代销的办法,以鼓励私人投资办厂,并在原料分配上适当照顾。1949年2月,建国木工厂的成立,拉开了兖州个体手工业迈入合作之路的帷幕。同年8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改建为以木、泥工为主体的通用机械厂,工人由初期的10人,增至300人,成立了木、泥业工会。1952年10月,外埠首家私人投资企业--上海合兴炼焦厂滋阳分厂选址投建。至此,境内有私营企业9家,加入手工业初级生产合作小组的个体手工业户352个。
1953年开始,政府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试办公私合营企业2家,手工业合作社(组)9家,境内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的大部,基本转入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经营轨道。1955年末,县委进一步加强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组织领导,工业企业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合作化高潮迅速形成。瑞记印刷社被批准为印刷业首批公私合营试点企业。1956年1月,瑞记印刷社吸收了保禄等6家私营厂店,实现了行业的公私合营。同年2月,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县委统战部、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按照量才施用、统筹兼顾、积极改造的方针,对私方人员作了安排,其中,20名私方人员担任了企业的领导职务,并享受其股金定息。1956年底,境内个体手工业基本不存在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为个体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1979年,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个体工业户有2户、2人,翌年底增至11户、14人。80年代中期,个体工业出现空前增长的趋势,1987年,经工商局注册的个体工业户达774户、1177人,自有资金67.5万元,年产值493.5万元。1989年,经工商局注册的首批私营企业(雇工在8人以上的)11家,随着私营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户的迅速发展,工业门类不断增多,由主要从事砖瓦、金属容器、木制家具的生产,发展到印刷、冶炼、铸造多种门类。
1995年,联户及个体工业户2403个,工业产值为357612万元。